APP下载

蟹池减量放养效益高

2018-03-02王慧茹陈柏秀

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3期
关键词:增氧投饵换水

王慧茹 陈柏秀

为推动现代水产养殖业实现“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目标,2017年我区结合实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在华港镇下溪村推行了“减量放养扣蟹、适当搭配套养青虾等品种”的养殖模式,结果普遍表现:一是螃蟹收获规格大(主打规格为4公3母),二是其它套养品种生长良好,养殖效益高。一般比我区其他乡镇河蟹养殖亩效益高1000元以上,其中一户50亩蟹塘效益达到了6094.38元/亩。现将有关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一、池塘清整

2016年年底河蟹捕捞上市后,将池水抽干,清除过多淤泥(保持淤泥5cm左右,便于种植水草)。2017年1月初用生石灰150~200kg/亩化水全池泼洒消毒,彻底杀死敌害生物(如青蛙、蟾蜍等)以及有害病原菌。待池底淤泥晒干裂后,施用适量的生物有机肥,翻耕土层并开挖“井”字型“蟹道”(深度30~40cm)。进水前,在池底铺设微孔增氧管道(功率0.2kW/亩)。同时,对池堤进行加固整修并做好防逃设施。苗种放养前,及时进水,并施用酵素菌肥(8亩/袋)。

二、种草投螺

水草主要种植品种:伊乐藻、苦草等。伊乐藻于清塘后10-15天(1月底)移栽(用量5-10kg/亩),移栽前用10-20mg/L的CuSO4浸泡20分钟。清明期间播种苦草种(用量100g/亩)。入夏前(6月中旬)适当搭配其他挺水植物(如睡莲、芦苇等),做到分块种植、合理种植密度,确保水草种植面积为池塘面积的1/2-1/3。

活螺蛳应采取两次投放方式,清明前后投放鲜活螺蛳200kg/亩左右;7月份再补充一定量的鲜活螺蛳(投放量200kg/亩左右)。同时,做到当天捕当天投放,以确保螺蛳成活率,螺蛳投放前需清洗干净,以防带入敌害。

三、苗种放养

蟹种要求种质好、规格大而整齐且活力好、无病害、体质健壮、以当地培育的为好。蟹种放养前要将其放入池中进行吸水处理,待蟹种充分吸水后,用10-20mg/L的高锰酸钾或3%-5%的食盐水浸浴消毒10-20分钟,以杀灭苗种体表的细菌和寄生虫,提高苗种放养成活率。蟹种投放开始至5月上旬,集中养殖在用围网围成的区域内,待5月份水草长势旺盛时,拆除四周围网,让其自由进入大塘。苗种投放时间、规格及数量详见表1。

表1 苗种投放情况

四、日常管理

1.饲料投喂

饲料以河蟹全价配合饲料为主,饵料投喂按“两头精、中间青”、“荤素搭配、青精结合”的原则,4-5月份要搭配投喂一些动物性饵料(如小杂鱼或杂碎的螺蛳等);高温季节则搭配投喂植物性饵料(如饼粕、土豆、南瓜、玉米、甘薯等);九月份以后搭配投喂一些动物性饵料以增膘、育肥,增加个体单重。养殖期间每10-15天,在河蟹饲料中添加寡糖等免疫增强剂,提高河蟹的免疫力和耐受力。河蟹脱壳前在饲料中添加脱壳素(连投5天),以确保河蟹顺利脱壳。投饵时,一般每亩选择数个分布均匀的投饲点,便于观察剩饵情况。日投饵量可根据河蟹的摄食情况增减,上午6:00-7:00、下午17:00-18:00各投一次。白天投在深水区,投饵量约为日投饵量的30%;傍晚投在浅水区,投饵量约为日投饵量的70%。投饵时要做到“定质、定量、定时、多点”投喂。同时结合天气、水质、剩饵等情况进行调整,科学投喂。

2.稳水保水

(1)3月下旬-4月份以调水为主,畦面保持在水下20-50cm,以提高水温,促进水草生长。5月份随气温上升,水位逐渐升高,畦面保持在水下60-80cm。6月份畦面要稳定在水下1m以上,到高温季节,畦面保持在水下1.5m以上。春末夏初,10-15天换水一次,高温期每5-7天加、换水一次,入秋以后,每7-10天加、换水一次。

(2)每隔15天用生石灰10kg/亩消毒1次,每隔10天用生物制剂(如芽孢杆菌、EM原露、乳酸菌等)和底质改良剂调水改底一次,以确保整个养殖过程水质“肥、活、嫩、爽”,水体溶解氧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3.管草护草

栽种水草后,全池泼洒“蟹草活绿肽”或“草藻双效营养液”。夏季来临前,保持藻体距水面约30cm,防止水温过高灼伤伊乐藻,造成水草死亡腐败水质。水草生长旺季,如水草过多、过密,可进行人工和机械疏草,水草不足可移入漂浮性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浮萍等),总体控制水草覆盖面积占池塘面积的1/3-2/5为宜。出现水草变黄、萎缩,应及时使用“绿能vc-p(每瓶6亩每米)”或“三联解毒素(每瓶3亩每米)”来缓解水体毒性。

五、病害防治

经常换水,勤用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调水改底。在防治虫害时,可使用纤毛净、甲壳净等药物,禁用菊酯类和敌百虫等药物,防止伤害青虾。遇到病害发生,及时联络鱼技员现场会诊、对症下药。每次用药预防和治疗后,及时对养殖水体进行解毒。

六、捕捞与销售

青虾从4月份陆续起捕,河蟹从9月下旬开始陆续起捕。捕捞方式主要采用地笼捕捞、干塘捕捞,具体捕捞数量视市场行情和在塘达规格量灵活而定。具体销售情况及效益情况详见表2、表3。

七、小结

1.结合池塘清整,施用生物渔肥,并及时翻耕土表层,是促进水草种植后得以迅速生根成长的必要措施。同时,也可有效清除青苔。

2.改螺蛳“一次投放”为“两次投放”,可有效防止因一次性投放量过大,造成前期水质清瘦难肥,从而带来青苔大量繁殖而影响水草健康生长。

表2 池塘收获与销售情况

表3 经济效益分析

3.夏季高温季节,注重加换水时机,保持高水位,并延长夜间微孔增氧时间(从傍晚至翌日太阳出来时)、增移挺(浮)水植物,是有效保持在塘水产品的最佳生长水温、减少在塘水产品死亡率,确保在塘水产品健康快速生长,提高养殖收益的关键。2017年夏季,我区出现了连续长时间的干旱高温,池塘水温居高不下,造成了大面积的在塘水产品至热死亡现象。入户调查得知,2017年夏季高温季节,由于他们认真做好了增氧保温工作,在塘河蟹、青虾等水产品成活率比邻近乡镇河蟹养殖户高15-27个百分点。具体做法:一是每天凌晨3:00-4:00加换水一次,每次加换水10-15cm,持续保持畦面水深在1.5m以上。二是高温期间多开动微孔增氧系统进行增氧,白天不开普通增氧机搅水增氧。三是高温期间,及时刈割过多的苦草,并在水面上局部圈投水浮芦,增加移栽睡莲、芦苇,保持整个池塘“挺水、浮水、沉水”植物齐全、合理分布。

猜你喜欢

增氧投饵换水
水培植物霎换水
草原鼠害防控无人机投饵试验*
淡水水产养殖中机械增氧技术的应用分析研究
机械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增氧灌溉对寒地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研究
秸秆燃气增氧燃烧特性的数值模拟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自动换水
精养鱼池不同天气如何科学投饵
精养鱼池如何做到科学投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