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与生态协调度比较研究

2018-03-02赵础昊

中国市场 2018年5期
关键词:西江珠江经济带

赵础昊

(国家行政学院,北京 100089)

在目前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良好运行的重要保证,不仅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对于环境与经济协调度的研究,既能够定量地反映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又便于根据协调度的高低变化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进而达到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环境与经济是区域空间结构中两个互相影响和作用的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包括资源存量、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内容,而经济子系统则包括经济实力、经济结构、经济效益、经济活力等方面的内容,两系统之间既能相互促进,又会相互制约。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协调性描述的是系统之间以及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而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应当包括两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各子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两方面内容,具体来说,二者的协调发展是指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相互促进相互配合,同时两子系统间又保持着互惠共生的关系,从而促使区域的整体利益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协调度是通过定量的方式来衡量系统之间或系统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度是描述环境与经济之间协调发展关系的统计指标。因此,环境与经济协调度可以用来评价区域经济内某一时段的环境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间正向相互作用关系,以及两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配合程度的定量描述。

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范围的界定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及二者之间协调度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早在1992年联合国就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并在会上提出了“人类要生存,生态环境与发展必须协调”的重要口号,这次会议成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我国学者孙海燕等(2012)在分析经济要素与生态要素时空演变的基础上评价二者的协调关系。张东海(2013)等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三者之间的协调性。丁金梅等(2010)通过协调度模型评价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及其协调度。李鹤等(2007)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环境和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上述研究虽取得一系列学术成果,但仍有不足之处: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类型未能做出详细区分且协调类型相对应的经济涵义没有进行充分说明。因此本文选择以珠江—西江经济带包含的11个地级市为例,通过因子分析法,建立生态环境状况和经济发展状况评价函数以及二者协调关系评价模型,分析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二者协调发展的演变规律和空间差异,为该区域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珠江—西江流域上接云贵、纵贯两广、下通港澳,是连接西南和华南的“黄金水道”。国家发改委目前发布了《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该“规划”的出台,对于促进广东、广西经济一体化,探索我国跨省区流域经济合作发展新模式有十分重要意义。《规划》的范围包括:广东省的广州、佛山、肇庆、云浮四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柳州、梧州、贵港、百色、来宾、崇左七市,区域面积16.5万平方公里,2013年年末常住人口5228万人。经济带将以南宁为龙头,依靠工业重镇柳州的汽车产业、药材基地玉林的药草资源以及梧州、崇左的水上通道,综合规划,整体布局,把西江经济带建设成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力的旅游圈、物流集散地与西南出口港。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西江经济带充分借鉴和参考了辽宁经济带和珠三角的产业布局及物流规划,并努力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尽快成长为我国西南出口的重要一极。

2 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使用定量指标的实际值均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3)、中国区域统计年鉴(2013)、广东统计年鉴(2013)、广西统计年鉴(2013)及其11个地级市以及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相关资料直接或计算得到。在分析内涵的基础上,遵循可比性、动态性、完备性的原则,借鉴有关学者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同时结合已获得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地级市城市统计数据,依据定性分析方法,构建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功能层和指标层3个层次。目标层包括经济发展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2个目标,功能层包括经济实力、经济结构、经济活力、资源存量、生态治理和生态抗逆能力6个因素,指标层包括20个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3 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评价模型

3.1 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由于指标中既有总量指标又有比率指标,存在不同的量纲,因此应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当所选指标是积极(正向)性时可以通过式(1)计算:

(1)

当所选指标是消极(负向)性时可以通过式(2)计算:

(2)

式中,xik为各项数据指标无量纲化处理后的结果,Yik为数列i中的原始数据,maxYik、minYik分别为数列i中原始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2 经济与生态指标评价函数

采用因子分析法的多指标加权综合评价模型,分别以每个因子方差贡献率λn、φn占所选取因子的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做为权重,然后利用因子得分Fn、Gn分别构建出经济发展状况评价函数f(x)和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函数g(y),如式(3)、式(4)所示:

(3)

(4)

3.3 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模型设定

通过以上对经济发展状况评价函数与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函数的分析可以看出,f(x)和g(y)之间的正向相关性可以作为二者协调度的比较标准,二者正向相关性越大,则说明经济与生态之间协调发展关系越来越接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状态,使用协调度评价模型表示,即以f(x)和g(y)的因子得分作为自变量,使用相关分析的方法来分析经济与生态协调度,其评价函数如式(5)所示:

(5)

在式(5)中,f(x)i、g(y)i分别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内第i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得分和生态环境状况得分,M为二者的协调度,其取值范围为[-1.414,1.414],当f(x)、g(y)均为正值且相等,此时M取值最大,为1.414;当f(x)、g(y)均为负值且相等,此时M取值最小,为-1.414;其他任何情形M的取值均介于两者之间。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制作出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与生态协调度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

表2 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类型评价标准

4 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实证分析

4.1 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定量分析

根据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数据,根据式(3)、式(4)计算出珠江—西江经济带内各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评价函数和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函数,并利用协调度测算式(5),可以得出各市经济发展状况函数和生态环境状况函数得分及排序,结合表2根据各市协调度可以得出珠江—西江经济带各市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类型,如表3所示。

表3 珠江—西江经济带各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综合得分及协调度类型

4.2 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结果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与生态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差异,通过对该区域各城市经济与生态协调度的评价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不仅广东、广西两省之间而且两省内部各城市之间生态发展与经济协调状况均存在着较大非均衡性差异,其中有以下四点。

第一,属于Ⅰ类的城市有:广州市、柳州市、梧州市,说明此三市经济运行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都处于优化发展阶段,并且二者协调关系较好,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能够起到相互促进作用,属于较好协调类型,但是梧州市经济发展得分及协调度取值偏低,属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潜力,应当以经济建设为主,统筹经济与生态全面发展,扭转经济落后局面。

第二,属于Ⅲ类的城市有:佛山市、南宁市,两市均属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生态环境状况较差,协调度较低,在经济社会中生态环境水平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应注重调整经济结构,注意保护环境,避免出现过于滞后的生态环境阻碍经济发展。

第三,属于Ⅴ类的城市有:肇庆市、云浮市、百色市,这三市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但是生态环境水平较高,生态水平超前于经济发展,会影响到社会的总体发展情况,应将重点放在经济发展上,同时利用好较为丰富的资源环境优势,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属于Ⅵ类的城市有:贵港市、来宾市、崇左市,三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都处于较低水平,但二者之间协调关系较好,社会发展放缓,在经济建设中应做到双方兼顾,双管齐下,保持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5 提高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关系的政策建议

5.1 抓住国家改革新机遇,加强区域经济建设

目前,随着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内各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机遇,而抓住机遇实现本市经济“跳跃式”发展的重要前提是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双管齐下的措施缩小各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在保持生态环境平衡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增强区域内各城市经济实力。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时,应当注重提高生态水平,注重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基础上,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区域竞争力,完善区域发展,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成为国家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增长极。

5.2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发展循环经济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各市建立以绿色、健康、环保GDP为核心的社会发展核算和评估体系,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快高科技进出口产业、旅游业、服务外包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升级,实现绿色发展。同时注重利用优越的地理优势,积极寻求同东盟自贸区等国际市场对接,吸收和借鉴国外发展生态经济的先进经验,最终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和谐发展局面。

5.3 加强政府间合作,建立区域联动机制

政府在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需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体系,各职能部门之间注重好通力协作,既要利用资源环境努力发展地方经济,又不能以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片面发展。提高地区生态发展水平,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统筹兼顾好环境和社会承载力,杜绝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影响。

[1]孙海燕,刘贤赵,王渊.近10年黄河三角洲经济与生态要素演变及相互作用——以东营市、滨州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2(32).

[2]刘兆顺,尚金城,许文良,等.吉林省东部资源型县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分析——以汪清县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36).

[3]张东海,任志远,冯雪铭,等.中国西部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时空变化[J].干旱区地理,2013(36).

[4]丁金梅,文琦.陕北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J].干旱区地理,2010(33).

[5]李鹤,张平宇,刘文新.1990年以来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度评价[J].地理科学,2007(27).

[6]曾鹏,朱玉鑫.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与经济协调度比较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16).

[7]国家发改委.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R].2014:1729.

猜你喜欢

西江珠江经济带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梦牵珠江
珠江新城夜璀璨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大美西江
情满西江 放飞梦想——西江中心小学简介
情满西江 放飞梦想——西江中心小学简介
情满西江 放飞梦想——西江中心小学简介
珠江·紫宸山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