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沿海发达地区招商引资工作思考与对策
2018-03-02聂仰禄
聂仰禄
(厦门市海沧区招商服务中心,福建 厦门 361026)
1 引 言
招商引资工作不仅是地方政府发展的生命线,更是一个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不竭动力。高起点、高水准的招商引资,吸引来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独立的高端产业经营主体,更将带动项目所属行业产业链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地方政府知名度和竞争力,为地方政府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带来深远影响。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招商工作经验,结合厦门市海沧区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加快沿海发达地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对策措施。
2 新常态下沿海发达地区招商工作现状
2.1 一流的营商招商环境日益显现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沿海发达地区招商工作比拼的不再是资源、政策,更主要的是其高效的招商服务质量和优质的营商环境。在最近一次厦门大学对海沧区营商环境的整体评估报告中,按照世界银行《2017年营商环境报告》评估标准,厦门市海沧区2017年营商环境的“前沿距离”分数(百分点)为73.80,其排名相当于190个经济体中的第38位,相当于亚美尼亚。详见下图。
世界银行《2017年营商环境报告》部分评估标准图
数据来源: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营商环境研究课题组、世界银行《2017年营商环境报告》。
“前沿距离”分数的计算公式:
(最差值-当前值)/(最差值-最好值)×100
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建立起各分管责任部门协同联动的投资项目审批监管制度,在推进简政放权的同时放管结合,为项目的注册、开办、落地、经营等各环节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以企业开办为例,在海沧区注册一家企业只需要14天时间,费用仅需680元。详见下表。
2.2 自贸区招商成效凸显
厦门自贸区海沧园区作为福建自贸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揭牌以来,入驻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可喜成果。仅2016年全年,海沧自贸园区共注册企业2030家。其中:内资企业1931家,外资企业99家,台资企业64家(数据来源:海沧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快速便利的通关程序,为企业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园区率先建设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了“一个窗口、一个平台、一次申报、一次办结”,进出口货物申报时间,从原来的4小时缩短到10分钟,船舶检验检疫申报时间,由50分钟缩短到5分钟;率先创新“三互”口岸监管机制,关、检共用“一站式”查验平台,通关时间缩短40%,每个集装箱节约成本600元。
此外,各类创新金融、文创体验、创客空间等新业态企业不断入驻海沧,其中不乏车库咖啡、3W咖啡、一品威客等行业龙头企业。金融投资管理融资租赁、批发、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招商比重增大。
2.3 产业转型升级速度明显加快
以政策为引导,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提振企业信心。厦门市、海沧区两级政府部门陆续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创新转型稳定增长十条措施》《关于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八条措施》《厦门市关于加快互联网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关于印发推动工业企业实现跨越发展、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九条措施的通知》《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关于鼓励企业改制上市做大做强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的稳增长政策。
情况说明表
数据来源: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营商环境研究课题组、世界银行《2017年营商环境报告》。
一方面,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进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和现代产业集群,推动辖区内传统产业向创新驱动转变;另一方面,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依托“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以及对台经济特区的地理优势,海沧区近年来大力发展以海沧港为核心的临港物流产业和以国家生物医药基地为平台的生物医药产业。其中临港物流产业包括港口装卸运输业、物流仓储业和临港加工制造业等三大行业,建设港铁联运,“海丝+陆丝”的物流大通道。引进了包括中远集团、IOI集团、台湾佳格食品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截至2016年年底,厦门生物医药港内生物与新医药企业总数达299家,实现产值170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9家,实现产值115亿元,形成了以医疗器械及诊断试剂、保健食品及化妆品、化学药品、生物药品四个产业链群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其中,医疗器械及诊断试剂作为海沧生物医药的主导产业,产业规模占总产业的56.38%。2016年,特宝生物的Ⅰ类新药“派格宾”是国家总局当年批准的第一个国产生物制品创新药,也是国家总局审批的两个治疗性生物制品Ⅰ类新药之一。2016年度国家总局批准的929项境内首次注册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中福建省有98项,其中84项在海沧,全国占比8%、全省占比86%;国家批准的11个创新医疗器械中园区企业入选2个(数据来源:厦门市发展改革委)。
3 现阶段招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瓶颈制约
近年以来,随着国家对地方政府税后优惠政策的进一步收紧和国内人工、原材料等生产成本的上升,使得在华投资企业的成本优势不再,许多外资企业和实力雄厚的内资企业纷纷转战东南亚和拉美等国。国内经济形势下行压力渐增,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3.1 招商载体资源有限
自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经历了近40年的高速发展,曾经的自然资源红利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而受到了进一步的限制,辖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使用殆尽。以土地、楼宇、仓库为主的招商载体空间资源缺乏,尤其以土地资源贫乏最为突出,而闲置的写字楼、仓库、厂房等招商载体却又较为分散,大多掌握在企业或私人业主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体经济,特别是对大规模高端制造业项目的落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全国狠抓招大商、招好商氛围下,一方面出现了优质项目没有适当用地、场所落户的尴尬,另一方面也出现了部分闲置厂房、土地没有充分利用的现象。
3.2 特色产业不够鲜明
一直以来,政府招商部门在招商过程中所使用的方式、手段都较单一,主要还是以拼区位、拼资源、拼政策为主,而在集聚上下游产业、降低综合配套成本、拉长产业链条、培育优势支柱产业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链招商方面成效不够明显,绝大多数的城市还未能打造出像江苏太仓那样的德国智能制造企业集群。
3.3 招商工作理解不透彻
当前,各级地方政府都在着力提升招商服务质量,实现全程透明化招商模式,着力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做好招商服务工作,促使投资软环境不断提升。但在推行全民招商、全面招商的过程中,个别部门在认识尚不到位,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没有切实为企业着想,服务意识不够。
3.4 招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招商引资工作涉及面广,业务要求高,要求工作人员要熟悉所在辖区的区情区况,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丰富的知识面和广泛的人脉资源。在多数沿海发达地区往往存在着老一代招商人资历深厚,人脉广阔,但专业知识,思想观念落后的情况;年轻一代虽然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在招商经验、人脉资源方面又往往存在不足。能够做到懂经济、懂业务、懂科技、懂法律而且经验丰富、人脉资源广的专业人才可谓凤毛麟角。招商引资工作落实起来比较难有大成效。
3.5 招商引资工作机制不健全
招商引资工作是一项全面的、系统性的工作。许多地方政府虽然推行了全面招商的模式,但在工作协调机制、责任机制、考评机制、激励机制、推进机制、服务机制、沟通机制等工作机制都还不够健全,导致氛围不浓、温度不高、合力不强、效率不高,整体工作机制的建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创新。
4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招商引资工作的对策措施
4.1 突出招商重点
强化重点产业招商方向。以坚持高端制造引领、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现代服务业繁荣为导向,一是瞄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在港口物流产业、大金融产业、高新智能产业、信息数字产业、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建筑家居产业方面进行重点招商,重点策划生成和引进一批技术先进、带动性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形成以龙头企业和主导产品带动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态势。二是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一批重点突出、资源集聚、服务专业、特色鲜明的创新平台载体,培育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大力引进优质科研院所、中介组织、行业协会、服务机构落户,培育研发服务、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等平台,形成覆盖创新创业链条的服务体系。三是完善商业功能布局,加速商业品牌更新和模式创新,培育跨界融合新型业态。争取在高星级、设计型酒店、高端商业、文化产业等方面引进全市独有的品牌和项目,打造海沧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4.2 拓展招商区域
拓展传统优质区域招商。一是进一步加强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资源丰富的产业聚集区的联系与沟通,积极组织各类招商推介洽谈活动,扩大招商成果。二是重点加强与各大城市外迁的央企、国企的联系,充分发挥我市驻外办事处、商会、行业协会等的作用,广泛收集信息、梳理反馈,吸引企业前来考察投资,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三是依托沿海城市的港口、自贸区、保税港区及台商投资区的功能优势,吸引中西部地区大中型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拓展海外市场区域招商。“一带一路”是一个双向的开放经济共同体,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动力、新引擎。沿海城市在努力吸引国内企业前来投资,设立“走出去”总部的同时,也应注重对外资的“引进来”工作。中国市场的消费能力在逐年提高,强大的市场是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因素。沿海城市在重点抓好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的同时,应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海外招商活动,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活动。充分利海外用同乡会、联谊会、商协会、侨胞、海外投资企业以及当地媒体的平台,推介区域特色产业与政策,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城市知名度。
4.3 强化招商手段
一是切实加大“走出去”力度,主动外出找项目,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挖掘新资源、摸排新客商、新企业,不间断开展上门招商、“点对点”及“面对面”招商活动。二是想方设法提高“请进来”的密度和频率。通过各种渠道和活动,比如商(协)会年会或例会、产业发展论坛等,有重点、有计划地邀请大企业、大财团、商会、行业协会前来考察洽谈,积极开展与商会、行业、园区、企业、项目的对接,寻找合作和投资机会,策划并促成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三是强化“以商引商”力度。全盘梳理、挑选出一批本地重点龙头骨干企业,作为重点服务联系企业,利用企业的人脉和资源优势“牵线搭桥”,开展产业链上下游招商,引导其客户、供应商、配套商及关联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四是深挖项目信息。紧盯符合辖区产业发展定位的上市企业、龙头企业,通过收集该类企业的公报、年度投资计划等相关信息,寻找企业对外投资信息,主动拜访对接,争取项目落户。五是加强与发改、商务、经信、科技、财政、外侨办、台办、工商联等单位和涉外机构,以及各地区驻本市的商协会的沟通和联系,进一步拓展信息渠道,做好招商项目的推介对接。
4.4 创新招商模式
一是以“市场化”为原则,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挑选若干有实力、有资源、有影响力的商会、行业协会、咨询服务机构、专业招商公司进行第三方中介机构委托招商。二是以“专业化”为引领,改变招商部门和园区管委会“单打独斗”的传统招商抓手,尝试“产业主管部门+招商部门+园区管委会+平台公司+专家委员会+基金”的多部门联动招商新模式。三是以“精准化”为导向,针对目标客户群体、产业集聚、招商资源丰富的区域、城市,积极选派专业招商人才赴思想观念先进、产业聚集度高、市场开放程度高的区域设立经济联络处或办事处,驻点开展精准招商,提高招商成效。
[1]白萌民江.加强招商求突破[J].淮海经济开发,1998(5).
[2]杨丽.江都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策略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4.
[3]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厦门生物医药港积极打造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EB/OL].(2017-10-13).http://gjss.ndrc.gov.cn/gjsgz/201710/t20171013_863480.html.
[4]王彬.济南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推行“互联网+招商”模式[N].济南日报,2015-07-15.
[5]周德文.政府招商引资指导手册[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3.
[6]孙晓强.新常态下政府招商引资实战方略[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