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设施覆盖条件对网箱养殖小龙虾投苗驯化的影响

2018-03-01王涵刘可群胡东平孟翠丽干昌林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水深小龙虾成活率

王涵 刘可群 胡东平 孟翠丽 干昌林

摘要:利用武汉农业气象试验基地的18个养殖水池,在水池上面搭建钢架大棚,设置双层薄膜、单层薄膜、露天3种覆盖条件,分设30、60 cm两种不同水深,开展针对网箱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a)投苗驯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21~22 ℃、日平均日较差4~5 ℃的水温环境最有利于幼虾驯化成活,生长发育也最快;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水深,有利于提高小龙虾幼苗的成活率。

关键词: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a);设施覆盖;水深;成活率

中图分类号:S96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23-0118-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23.02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a),又称克氏原螯虾,原产于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20世纪30年代初,人们将其作为牛蛙饵料由美国移植到日本的本州,20世纪30年代末又由日本引入到中国,在南京和滁县附近地区生长繁殖,后沿长江流域自然扩散,主要分布在江苏、湖北、江西、安徽和浙江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国内外已有较多关于温度影响小龙虾生长发育的研究,李铭等[1]研究发现温度对小龙虾幼体的生长有明显影响;韩晓磊等[2]研究认为,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小龙虾幼体随水温的升高, 其体长和体重的增加明显加快,但幼体成活率随水温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为此,对不同覆盖、不同水深处理条件下小龙虾投苗后的水温环境条件进行相关试验分析,以期找出影响小龙虾投苗成活率的最有利的水温环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水泥池  试验在武汉农业气象试验基地内的水泥池中进行。共用大小相等的18个2.0 m×3.0 m的水泥养殖池。每个池都设有进排水口,池内均养殖了虾藻,模拟虾苗生长的自然环境。

1.1.2  网箱  在每个水泥池内均放置了网箱,网箱规格为1.5 m×1.0 m,深0.8 m,设置在水池中间。

1.1.3  试验用虾  2018年4月从距武汉农业气象试验基地30 min车程的虾苗养殖基地购入平均质量3~5 g的虾苗,每个网箱虾苗投放数量均为20尾。

1.1.4  水温  水温采用型号UA-002-64的温度记录仪进行测定。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置  1~6号池采用单层薄膜覆盖,7~12号池采用双层薄膜覆盖,13~18号池为露天对照组,水深分设30、60 cm两种水深,具体见表1。试验期间,分别于2018年4月26日、5月3日进行了换水处理。

1.2.2  试验观测  试验用虾于2018年4月28日13:00—14:00投入网箱,5月4日10:00—11:00取出进行数据统计。每个水泥池中放置1个水温自动观测仪,观测间隔为每1 h测一次。日平均水温取24 h(20:00—20:00)的平均水温。

1.2.3  日常管理  虾苗入池后前3 d不喂食,待虾苗适应环境后,每日18:00投喂饲料和水草,投饲量占体重的7%,具体根据天气状况再调整,若阴雨天则少投饲或不投饲。

1.2.4  指标统计  存活率=存活虾数/初始虾数×100%;蜕壳率=蜕壳虾数/初始虾数×100%。

1.3  数据统计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Excel 2007软件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条件下幼虾存活率和蜕壳率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覆盖条件下幼虾存活率由高到低为对照、单层薄膜覆盖、双层薄膜覆盖;在60 cm水深条件下,幼虾存活率由高到低为对照、单层薄膜覆盖、双层薄膜覆盖,而在30 cm水深条件下,除对照组幼虾存活率较高外,单层薄膜覆盖和双层薄膜覆盖相差不大。在相同覆盖条件下,投放在60 cm水深的幼虾存活率均高于投放在30 cm水深的存活率。

不同覆盖条件下,幼虾蜕壳率与存活率变化相同,即由高到低为对照、单层薄膜覆盖、双层薄膜覆盖;在60 cm水深和30 cm水深条件下变化也是如此。双层薄膜覆盖和露天条件下,投放在60 cm水深的幼虾蜕壳率均高于投放在30 cm水深的蜕壳率,尤其露天条件下表现得更为明显,而单层薄膜覆盖条件下,两种水深条件下的幼虾蜕壳率相差不大。

2.2  不同处理下水池日平均水温的变化

在幼虾投苗试验期间,不同覆盖条件下,水池的平均水温在18~24 ℃(图1),根据李铭等[1]的研究表明,该温度范圍内微生物滋生较少,有利于提高幼虾的成活率。由图1可以看出,日平均水温从高到低为单层薄膜覆盖、对照、双层薄膜覆盖;不同处理下的日平均水温日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单层薄膜覆盖和露天条件下,60 cm水深的水池日平均水温普遍高于30 cm水深的水池;但在双层薄膜覆盖条件下,60 cm水深水池的日平均水温相较于30 cm水深的水池呈现先低后高的趋势,这可能与试验中两次换水有关,双层薄膜覆盖透光率较低,60 cm水深的水池水温回升较慢。

2.3  不同处理下日最高水温的变化

从图2可以看出,试验期间,不同覆盖条件下,养殖池最高水温在19.6~27.0 ℃,其平均值从高到低为单层薄膜覆盖、对照、双层薄膜覆盖;单层薄膜覆盖条件下,30、60 cm水深的池子平均最高水温分别为25.4、25.7 ℃,相差不大;双层薄膜覆盖条件下,30、60 cm水深的池子水温平均最高水温分别为22.1、22.0 ℃,相差不大;但露天条件下,30、60 cm水深的池子平均最高水温分别为23.0、24.0 ℃,相差1.0 ℃。双层薄膜覆盖和露天条件下的日最高水温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而单层薄膜覆盖正好相反。

2.4  不同处理下水温日较差的变化

从图3可以看出,试验期间,不同覆盖条件下,水温平均日较差从高到低为单层薄膜覆盖、对照、双层薄膜覆盖;单层薄膜覆盖条件下,30、60 cm水深的池子水温平均日较差分别为5.9、5.8 ℃,相差不大;双层薄膜覆盖条件下,30、60 cm水深的池子水温平均日较差分别为2.5、2.2 ℃,同样相差不大;但露天条件下,60 cm水池的变化范围在2.3~7.0 ℃,平均日较差为4.3 ℃,比30 cm的水池高1.1 ℃。双层薄膜覆盖、露天处理的日较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晴天条件下日较差较大,多云次之,阴天最小;而单层薄膜覆盖表现为多云条件下日较差较大,晴天次之,阴天最小。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条件下,日平均水温、平均最高水温、水温平均日较差按高低排列,均表现为单层薄膜覆盖、对照、双层薄膜覆盖的变化规律,其中水温平均日较差的差别最为明显;而对照条件下,小龙虾幼苗存活率和蜕壳率均为最高,说明对照条件下,水温环境最有利于幼虾适应新环境,成活率最高,生长发育也最快。

相同覆盖条件下,60 cm水深条件下的小龙虾幼苗存活率均高于30 cm水深条件下,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水深,有利于提高小龙虾幼苗的成活率。

本研究通过不同处理条件下,分析日平均水温、最高水温、水温日较差等因素对幼虾存活率、蜕壳率的影响,初步得到适宜小龙虾投苗驯化的水温环境,并提出了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水深,有利于提高小龙虾幼苗的成活率的初步结论。根据李铭等[1]、韩晓磊等[2]、任信林等[3]的研究,试验不同处理条件下日平均水温、日最高水温均在小龙虾适宜的生长范围之内,仅水温日较差相差较大,可见水温日较差可能是影响小龙虾投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但影响幼虾生长发育的因素有很多,如光照度、溶解氧、微生物、盐度、pH、重金属等[4,5],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  铭,董卫军,邢迎春,等.温温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发育和存活的影响[J].水利渔业,2006(2):36-37.

[2] 韩晓磊,李小蕊,程东成,等.温度对克氏原螯虾交配、抱卵、孵化和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J].湖北農业科学,2011,50(10):2078-2080.

[3] 任信林,凌武海,纪翠萍,等.环境因子对克氏原螯虾养殖的影响[J].水产科学,2009(11):710-712.

[4] 殷海成,张训克.克氏原螯虾仔虾蜕皮与生长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7,35(15):4539,4559.

[5] 郭晓鸣,朱权松.克氏原螯虾幼体发育的初步研究[J].动物学报,1997(4):372-381.

猜你喜欢

水深小龙虾成活率
书法静水深流
基于水深分段选择因子的多光谱影像反演水深
提高犊牛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小龙虾不火了?亩赚10000元!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提高保育仔猪成活率的饲养管理要点
小龙虾
提高酸枣栽植成活率的措施
小龙虾的正确打开方式
如何抓好羔羊的疾病预防和提高成活率
小龙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