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鄂麦39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18-03-01许甫超李梅芳董静秦丹丹徐晴杨玉波
许甫超 李梅芳 董静 秦丹丹 徐晴 杨玉波
摘要:鄂麦398系采用阶梯式聚合杂交方法经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介绍了鄂麦39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鄂麦398;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23-0032-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23.00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鄂麦398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通过阶梯式聚合杂交选育的高产多抗的小麦新品种,2018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18001。现将鄂麦398选育过程汇报如下。
1 选育过程
1.1 育种目标及品种遗传背景
鄂麦398是根据主攻高产,优化品质,兼顾抗病(逆)的育种目标,采用安徽省、湖北省、江苏省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作为遗传供体,配制杂交组合皖1216/25871//扬麦13,后代采用改良系谱法辅之以品质测试、多点异地鉴定选育而成[1,2]。
鄂麦398是聚合3个亲本优良基因的优势互补重组体,亲本1皖1216(扬麦158/矮早78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该品种半冬性,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株高86 cm,抗倒力弱。株型较披散,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饱满、长粒型、半角质,每公顷穗数448.5万,穗粒数31.4粒,千粒重35.9 g,容重739 g/L。赤霉病较重,其他病害发生较轻。亲本2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麦类育种课题育成的高代品系25871(郧91-33/淮9445 F6),半冬偏春性,分蘖能力较强,成穗率中等,抗寒性较好,株高81 cm,茎秆粗壮,弹性好,抗倒性较强,株型较紧凑,全生育期194 d,较对照鄂恩1号迟2 d,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角质、饱满、均匀,每公顷有效穗382.5万,穗粒数35.6粒,千粒重39.8 g,容重780 g/L。赤霉病和纹枯中等偏轻,条锈病中等。亲本3扬麦13(88-4/扬麦3//MaritDove)为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弱筋小麦品种。春性,幼苗直立,叶色嫩绿,成穗率高,株高87 cm,全生育期193 d左右,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饱满、粉质,每公顷有效穗438.0万,穗粒数40粒,千粒重41 g,容重796 g/L。粗蛋白(干基)10.24%,湿面筋含量19.7%,沉降值23.1 mL,降落值339 s,吸水率54.1%,稳定时间1.1 min。抗白粉病,纹枯病轻,中感-中抗赤霉病,较耐肥抗倒[3,4]。
1.2 育种过程
鄂麦398系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杂交组合皖1216/25871//扬麦13经10年10个世代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
2003年4月配制单交组合皖1216/25871,收获F0代种子27粒,当年秋播全部播种,2004年4月F1代表现优势较强,再与扬麦13复交,收获F0代种子43粒,当年赴昆明市夏繁加代,F1代表现优势强,混穗收获;随后经9年9个世代采用系谱法优系中选择优株,F10代(2013年夏收田间编号为35098)表现穗层整齐、穗较大、穗多、植株矮,熟期略迟、熟相好,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混收出圃。2013—2015年参加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在武汉市武昌区和襄阳市襄州区进行的2年4个点的品种比较试验,均表现为产量高,综合性状稳定突出。2015—2016年以鄂麦398(35098)的品种名称参加湖北省小麦区域试验,第一年省区域试验表现优异。2016—2017年在参加湖北省小麦区域试验第二年试验的同时,进行生产试验及栽培试验,并于2017年5月22日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小麦专业组在随州市随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的现场考察。于2018年8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18001。图1为鄂麦398选育流程。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根據多年品种试验示范结果,鄂麦398为半冬性,抗寒性较好;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株型较紧凑,茎秆粗、蜡质轻,穗下节短,旗叶短挺,斜上举;穗长9.4 cm,较大,小穗着生密度中等,产量三要素较为协调,武汉市武昌区和襄阳市襄州区2年4个点(次)品种比较试验结果,每公顷穗数480.0万,穗粒重1.49 g,穗粒数38.8粒,千粒重39.1 g,穗纺锤形,长芒、白壳、子粒卵圆形、红粒、较饱满,粉质;株高77 cm,比对照郑麦9023矮10 cm,抗倒性强。全生育期194 d,比对照郑麦9023迟2 d左右。后期转色熟相较好。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高感条锈病,中感白粉病,高感纹枯病。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01 g/L,粗蛋白(干基)12.01%,湿面筋含量(以14%水分计)24.3%,稳定时间3.6 min。
2.2 产量
2015—2017年参加湖北省小麦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5 909.85 kg/hm2,较对照郑麦9023增产5.19%。其中2015—2016年平均产量为6 455.40 kg/hm2,较对照增产7.27%,增产极显著;2016—2017年平均产量为5 364.30 kg/hm2,较对照增产2.81%,增产显著。
2.3 营养及加工品质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品质分析,2015—2017年湖北省区域试验两年多点品质测定结果为平均容重801.5 g/L,粗蛋白(干基)12.01%,湿面筋含量(以14%水分计)24.3%,降落数值306.5 s,吸水量52.1 mL/100 g,稳定时间3.6 min。
2.4 抗性
湖北省区域试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中感赤霉病和白粉病,高感条锈病和纹枯病。田间抗病性与郑麦9023相当,抗倒性强,抗寒性及抗旱性优于对照。
2.5 适应性
鄂麦398是湖北省选育的矮杆、大穗兼多穗型高产小麦新品种,无论在旱地还是水田,均易栽培管理,适应性广。耐渍、耐后期高温,在江汉平原较郑麦9023具有更明显优势。
3 试种示范情况
2015—2016年分别在襄阳市襄州区黄集镇、湖北省襄北农场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武汉市武昌区南湖试验基地各示范种植0.2 hm2左右,均表现分蘖力强、穗多、穗大、穗层整齐,抗倒性好,熟相好,每公顷产量分别为7 605、6 390 kg/hm2。
2016—2017年在襄阳市襄州区古驿镇张罗岗原种场、随州市随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生产试验,表现分蘖力强、穗多、穗大、穗层整齐,抗倒性好,综合抗病性较好,每公顷产量分别为7 680、7 005 kg/hm2。
4 栽培技术要点
根据湖北省生态、气候及鄂麦398的品种特性、栽培试验及试验示范结果,归纳其栽培要点。
4.1 精细整地
深耕平整土地,开好“三沟”,保证出苗全、齐、匀、壮。
4.2 适时适量播种
鄂麦398为半冬性品种,鄂北地区在10月中下旬播种,鄂东南、江汉平原麦区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播种,不宜太晚。
穗数和穗粒数是小麦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鄂麦398具有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的特点,生产上适宜的播种量为165.0~195.0 kg/hm2,保证每公顷基本苗达到240万~270万。为保证每公顷穗数,可综合播期、茬口、天气、肥力水平等各项因素,作适当调整[5,6]。
4.3 科学施肥
鄂麦398属于多穗及大穗兼备型品种,矮秆,抗倒性强,对氮肥需求量较高,在中等地力水平下,全生育期每公顷需施纯氮(N)180~210 kg、磷(P2O5)120 kg和钾(K2O)120 kg。施氮量按重施基肥(70%)、追施苗肥(20%),看苗追施拔节平衡肥(10%)的模式操作,促进壮苗早发,培育大穗,优化品质[7,8]。
4.4 抓好田间管理
在足墒播种、苗全、苗匀的基础上,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沟排渍,搞好化学除草,控旺促弱,防倒防衰。
4.5 综合防治病虫害
鄂麦398田间综合抗病性较好,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高感条锈病和纹枯病、中感赤霉病和白粉病,生产中应注意防治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和白粉病,搞好“一喷三防”。
4.6 适时收获
人工收获在蜡熟末期,机械收获在完熟期,适时收获。收获后及时脱粒晒干,整净,入库,提高其商品性,实现丰产丰收[9,10]。
参考文献:
[1] 龚德平,陈功海,成云峰,等.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鄂麦25的选育及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05(4):30-31.
[2] 李梅芳,董 静,许甫超,等.小麦新品种鄂麦352的选育及其主要特征特性[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0):2371-2373.
[3] 陈桥生,张道荣,汤清益,等.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襄麦25的选育与应用[J].湖北農业科学,2009,48(12):2953-2955.
[4] 葛双桃,李梅芳,喻大昭,等.弱筋小麦鄂麦251的选育及主要特征特性[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9(4):56-58.
[5] 陈桥生,张晓波,张道荣,等.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襄麦55的选育及应用[J].中国种业,2010(6):58-59.
[6] 乐 菊,谢春甫,刘华曙,等.小麦新品种鄂麦27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7):3486-3487.
[7] 龚德平,何全锋,肖数数,等.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荆楚麦701的选育与应用[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1(2):17-18.
[8] 刘易科,佟汉文,朱展望,等.弱筋小麦新品种鄂麦58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13(4):158-159.
[9] 李梅芳,董 静,许甫超,等.高产多抗中筋小麦鄂麦596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23):5686-5688.
[10] 刘易科,阎 俊,张 勇,等.小麦新品种鄂麦17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4):6191-6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