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2018-03-01尼坤

琴童 2018年12期
关键词:育才陶行知音乐

尼坤

陶行知(1891~1946) 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 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 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陶行知广为人知的是他对教育,特别是对中国儿童教育的杰出贡献。其实,教育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肯定涵盖音乐,所以即使不是学音乐专业,也没从事音乐工作的陶行知也极为重视音乐教育对少儿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916年,从美国提前回国的陶行知怀抱着对祖国教育事业的热忱,投入改造旧教育,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教育的活动中。他不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十分赞同蔡元培提出的注重美育的意见。于是,在1927年,他谢绝了武昌高等师范(武汉大学的前身)和吉林大学校长的盛情邀请,脱去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鞋,告别城市繁荣舒适的生活,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了实验乡村师范学校。在这里,他不仅明确了艺术培养的目标,而且把音乐列为正式课程,随后,还推出了“艺友制”,让同学们在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课程上互帮互助。除此之外,陶行知认同音乐对人的感染力与影响力,只要是他创办的学校,每天晨会时,全体师生都要高声合唱,以鼓舞人心。

到了上个世纪30年代,在国难当头的时候,陶行知组织了“国难教育社”,强调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应该注重民族性和创造性,其中将抗日救国歌曲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拒绝使用奴化歌曲,而是将自选、自编的进步爱国歌曲作品纳入教材。所以,他同赵元任、任光、吕骥等音乐家共同合作,创作了许多有益于青少年成长的歌曲,比如他自己创作的《荷叶舞歌》,还有勉励青少年打破依赖性,不再做那贪图享乐的人而编的《自立立人歌》和《手脑相长歌》,都影响深远,甚至在全国都流行开来了。

育才学校的创办

创办育才学校,可谓是陶行知晚年教育事业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从重庆的育才学校走出的有志青年比比皆是,还培养了一大批包括冼星海在内的音乐专业人才。谈及为何创办育才学校,陶行知说道:“创办育才的主要意思在于培养人才之幼苗,使得有特殊才能的幼苗不致枯萎,而且能够发展。”因此,他在育才学校极为重视音乐教育,设置了专门的音乐组,并聘请了任光、贺绿汀、姜瑞兰、李凌、任虹、范继森等在当时堪称一流的音乐教师。

其实,陶行知对于音乐教育的理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不断地亲身体验和实践中所感、所悟、所得的。比如偶尔一次,他看到一个4岁的小孩子随着留声机中传来的音乐,扭转舞动,憨态可掬,大受启发,当即断言:“小孩的音乐才能,4岁后可测验,测验确实,便应及时培养。”为了不埋没人才,不耽误孩子们学习的机会,陶行知多次与保育院、福利院等贫困儿童机构联系,并派遣音乐组的老师们实地考察,挖掘可塑之才。经过几年的努力,截至1940年6月28日,音乐组共收15岁以下男生12名,女生23名,共计35名,占当时学生总数的20.53%。

大家熟知,陶行知极力推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那个年代,音乐专业算极为偏门,且不被大众看好的专业,学习的人甚少。即便如此,当原本在社会组的杨秉荪却突然对小提琴感兴趣,要求转到音乐组。这一举动,引起全校的强烈反响,而陶行知却当机立断,立刻批准了。此后,杨秉荪还得到了黎国荃、马思聪等老一辈小提琴家的指点与教导。正是陶行知的坚持和鼓励,杨秉荪后来才成为我国自己培养的小提琴演奏家。

育才学校实施的音乐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教教唱歌之类的。在课程设置上,他们根据学生不同的特长,既会有提高素养的基础乐理知识课,又设置键盘乐、视唱、弦乐、声乐、作曲等专业。在硬件设施上,陶行知在有限的財力下,为学生们购买了手风琴、口琴等乐器;在实践方面,陶行知强调在课堂教学之外的课外音乐活动。于是,学校不仅组织学生到中央乐团和音乐学院进行学习与参观,而且定期开展音乐会、带领师生参加抗战音乐歌咏活动,还深入工人、农民中去,教他们唱爱国歌曲,传递音乐的感染力。对此,感触最深的不止有当时的学生,就连曾担任育才学校音乐组主任的贺绿汀,在四川省纪念陶行知诞辰90周年大会讲话中也特地提到:“现在,这些当年的难童已成为北京、上海音乐学院的重要教师,音乐界的重要作曲家和演奏家。”这一切,假如没有陶行知的大力支持,断不能实现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出如此多的优秀人才,足以体现他的音乐教育观。

猜你喜欢

育才陶行知音乐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王育才
育才中学
育才中学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音乐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
秋夜的音乐
兵书育才古今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