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广州港产业集群的国际经验借鉴及路径选择
2018-03-01查伟伟
查伟伟
摘 要:日益复杂的经济活动促使港口不同区域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规律的空间分布结构,这些区域内的产业集聚就形成了产业集群。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外典型港口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各有不同。正在加速发展的广州港可以借鉴伦敦港、鹿特丹港、新加坡港的发展经验,并结合自身实践,从打造全要素型港口、建立港口企业网络、发挥政府作用、吸引高素质相关人才等几个方面共同促进港口产业集群的发展,推动其转型升级。
关键词:广州港;港口产业;产业集群;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2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8)36-0040-02
一、任意港港口产业与港区分布
港口是交通运输的重要节点,它能够提高运输效率,扩大市场半径,从而促进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港口经济活动多样化的同时也是一个不断位移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单是为了能靠近深水航道以满足船舶大型化的需要,也是为了寻求更大的空间以满足机械化生产的需要,同时也为承载不断涌现的新兴产业。众多产业围绕港口不断聚集,形成了具有一定规律的空间分布结构。
港口中心区以码头为基点向陆地扩散,它是货物集散的作业区,也是发挥港口运输节点功能的主要区域,提供船舶停靠、货物装卸及中转服务。港口的直接产业,例如港口装卸、海运、仓储等一般都聚集于此。
港口临近区是随着工业化的开展,为了临近港口降低成本,制造、加工、物流、商贸等产业围绕港口聚集形成的。在此过程中,码头、集疏运体系等港口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港口空间不断拓展。形成的港口临近区在地理布局上环绕着中心区,在功能上和中心区的产业相衔接,为其提供上下游配套产品。与港口相关的产业行业组织和管理、培训机构也不断增加,对港口临近区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进步扩大了港口活动的半径,与港口临近区的产业具有前后联系的金融、保险、旅游、商业等产业分布,已经不再把与港口的距离当作首要考虑因素,它们可以不集中分布在港口,逐步搬迁到远离老港区的地方,形成港口辐射区。辐射区的产业分布不仅受港口条件的限制,还受城市发展规划、区域发展水平等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形成情况较为复杂。
产业、港口、港区、港口城市的建设密不可分。港口产业在港区内的集聚形成了港口产业集群。由于受到历史制度、土地条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各港口在长期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港口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在港区建设和城市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形成路径也为其他港口的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二、国外港口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
1.英国伦敦港。英国的港口兴旺于工业革命时期。由于纺织、冶金、采煤等工业迅速发展,工业制成品产量超出国内需求,需要大量输往国外市场销售。同时,工业生产需要的大部分原材料如煤炭、棉花等又需要从国外运回本国,航运需求的旺盛带来港口的繁荣。整个19世纪,伦敦港都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利物浦也从一个偏僻的小村落发展成为英国的第二大港口,其他港口也因为参与沿海煤炭贸易迅速发展起来。可见,伦敦港是一个典型的依靠航运业发展起来的港口,工业的发展和贸易的繁荣成为其发展的直接动力。高效的港口服务和港口经济的关联性吸引了大量港口产业在港区内的集聚,形成了早期的港口产业集群,也带动了港口城市的发展。20世纪中后期,随着英国制造业向国外转移,伦敦港的港口制造业规模也不断缩小,传统服务业逐步外迁,面对这种局面,伦敦港重视港口产业的转型升级,凭借其悠久的航海传统和文化、优秀的海事人才,在加强港区软环境建设的同时,实现航运业和金融业的结合,大力发展高端航运服务集群,在交易市场、保险服务、航运信息服务、海事服务、海事研究与交流、海事监管等领域保持着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2.鹿特丹港。从沼泽地崛起的鹿特丹港在历史上几经兴衰,城市的扩展,港口运输网络的建立带动了港口的发展,使得鹿特丹港于20世紀初成为荷兰第一大港。二战期间,鹿特丹遭受了重大损失,港口设备也受到破坏。在战后重建过程中,港区积极扩大港口和工业区面积,运用自由港政策发展过境贸易,迅速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第一大港。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正是临港工业发展良好的前提,而广阔的经济腹地也成为其强大的支撑。德国、比利时等西欧国家的货源不断通过鹿特丹港运往世界各地,它们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也通过深入腹地的发达的集疏运体系出入欧洲各地。为了充分发挥其优越性,鹿特丹港物流业也得到相应的发展。通过提高港口物流体系效率,各种进出口欧洲的物资得以迅速运往目的地,港口及港口城市的发展服务于内陆腹地。目前,鹿特丹港已经形成了以石化工业、机械制造、船舶修造等为主的多层次的临港产业集群和物流服务集群,成为其经济的重要支撑。
3.新加坡港。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如今的国际航运中心,殖民势力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新加坡港运用自由港的政策,充分发挥其中转功能,带动了集装箱国际中转业务的发展,成为国际航运网络的重要一环,由此也提升了新加坡在国际航运、贸易和金融业务的国际竞争力。新加坡港通过建立工业区发展工业体系,在电子电器、炼油、船舶修造等方面形成产业优势。工业和贸易的发展吸引了各类要素在港区的集聚,从而推动了金融、第三方物流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这一发展路径符合新加坡一直以来“以港兴市、以港兴国”的理念,通过港口的发展带动整个新加坡的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及城市整体规划的注重,新加坡致力于向知识经济转型,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并积极发展与港口相关的服务产业,例如国际旅游业和会展业。新加坡港产业集群的分布已经沿着港区不断向外延伸,产业链多集中在航运产业上游,形成以发展国际高端航运业为主的知识驱动型的航运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伦敦港口产业集群的发展存在路径依赖,基本遵循着产业演变的方向,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转型升级。鹿特丹因其地理位置特别,城市发展伊始就以服务于内陆腹地为导向,形成了以物流业和临港工业产业集群发展为主的发展模式。新加坡港口的发展源于殖民势力的影响,利用其便利的交通优势充分发挥中转功能,其工业功能相比而言并未像其他港口那样凸显,但新加坡一直致力于港口与城市和国家的协调发展,产业的聚集也主要集中在绿色和高新技术产业。由此可见,港口产业集群的发展体现了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又受到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历史机遇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适合各个港口产业发展的路径不一而足,在吸收先进港口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更要结合自身状况综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