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字文化馆的建设

2018-03-01孙军

戏剧之家 2018年34期
关键词:文化馆数字化建设

孙军

【摘 要】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使数字化技术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中,文化馆建设也不例外。传统的文化馆在服务设施、手段方式等方面相对单一,已无法满足现代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数字化时代对文化馆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文化馆建设也需要与时俱进,满足现代社会的文化需求,本文对此问题展开研究论述,并提出一定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33-0239-01

数字化时代为人们提供了广泛的获取信息和交流的渠道,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文化的传播方面。传统的文化馆在服务和运行方面对人们的吸引力逐步下降,数字时代文化馆的建设也应该利用数字化技术满足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创建更具有开放性、先进性的现代化文化馆。怎样借助大数据、现代传播途径和基础搭建数字文化馆,提高文化馆的承载能力,进而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便捷和服务是每位文化馆工作人员需要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一、数字文化建设现状

通过相关调研研究得出,截止到2015年年底,我国文化馆的建设普遍处于落后的局面,具体表现为人员建制信息化程度低、硬件设备和软件缺乏,功能性较差。传统思想占据主要位置,且受到资金的限制使文化馆建设与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严重脱节。

2015年以后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研发推广部处长陈移兵、中国文化馆协会秘书处孟祥也等专家分别主讲了《全国数字文化馆工作实践》、《数字文化馆建设指南》等专题课程,对数字文化馆建设提出一定的指导建议,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讨论,对数字文化馆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开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和引导呼吁。与此同时,各地各级文化馆加大对数字文化建设投入力度,积极探索移动互联网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在新媒体的应用方面做了许多的创新探索。

二、数字文化馆建设思路

数字文化馆应该加强对现代数字技术的运用,实现线上、线下互动的充分结合,从o2o营销模式中寻求灵感,提高人们的体验感受,为人们提供现代化的服务品质。其中,线上平台可以包括:互联网云平台、数字体验系统、线上管理系统、线上信息发布和交流互动平台,进而实现提高公共文化活动参与率,实现艺术的普及、培训和展示,并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等。线下数字文化馆建设应以传统文化馆先走的设备、设施为基础进行升级改造,这样能够在提高数字文化馆功能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节约资金。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创建数字化客户体验和服务体系,如:数字显示屏、体感和触摸互动设备等;其二,数字文化馆建设应紧紧围绕文化馆文化显示的核心内容,数字化引入需适度,不要让现代科技喧宾夺主;其三,加强资金管控,根据数字文化馆设备的使用频率和人们的需求,引用成熟的数字化设备,提高数字化设备的使用效率。

三、数字文化馆建设产品服务与技术的思考

(一)数字文化馆平台开发。这里的平台开发主要指数字文化馆云平台建设,数字文化馆应结合其功能、需求、发展有针对性的选择功能性软件系统。数字文化馆可以运用云平台进行团队、用户、信用、数据、设备、活动等方面的监控管理,进行数据的分析、传输,培训、互动和交流等,进而实现高效管理、专业运营、广泛服务,进而形成良好的反响,深渊且巨大的行业影响力。

(二)线下艺术体验设备开发。线下体验仍然是数字文化馆的核心所在,通过线下体验能够更好的实现文化的传播。数字时代文化馆可以通过艺术体验设备的引进提高文化馆的科技性,提高文化传播的效率。根据传统文化馆的项目,数字文化馆线下艺术体验设备应包括:舞蹈、音乐、乐器、书法等项目的互动型多媒体设备。人们可以通过互动设备进行文化体验、交流、传播等活动,线下艺术体验设备也可以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此同时,人们可以通过线下艺术体验设备进行结果分享和交流,在增进互动、提高艺术吸引力的同事,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三)创建数字化服务体系。线上、线下的互动和现代数字科技的融合是数字文化馆建设一个重要特点,传统的文化馆服务难以满足数字时代的需求,服务也需要与时俱进,创建功能性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在继续传承传统文化馆线下服务品质的同时,数字文化馆可开通信息展播、文化选播、网络宣传、网络订票、自助取票、安全防护、现场监控、电话或者网络咨询等全方面智能化贴心服务体系,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持续性的提升数字文化馆的管理服务水平,使服务成为数字文化馆的重要吸引力和运行亮点。

数字文化馆是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功能性更全、用户体验更好,顺应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对于我国整体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如今数字文化馆建设已经引起相关部门和全国各地工作人员的重视,并如火如荼的开展实践工作,相信在全国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数字文化館的建设比将得到持续性的发展,并将为我国整体文化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富永军.关于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几点思考[J].青年时代,2017(7).

[2]罗东.互联网+背景下数字文化馆建设新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9).

猜你喜欢

文化馆数字化建设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