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量管理学课程项目式教学研究

2018-03-01赵剑林

现代交际 2018年23期

赵剑林

摘要:质量管理学是管理学当中一门分支课程,质量管理学同样应用到我国各个行业的管理当中。质量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企业内部的整体运行情况,可以保证企业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渐渐成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予以重视的一个问题。因此,我国相关高校也开展了《质量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本文主要针对质量管理学课程项目式教学进行仔细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详细研究可以为质量管理学的课程设计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质量管理学 课程项目式教学研究 分析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3-0181-02

质量管理是企业在发展自身工作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环节,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能够影响到企业自身产品的质量问题,企业重视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那么就会保证企业自身的产品的质量,也会保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无质量问题,大大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与市场地位。而质量管理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演变,已经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因此,很多学校也已经开设了有关质量管理这方面的课程。

一、质量管理学课程现状

(1)质量管理学课程概述。在当今的社会经济体系下,产品的质量也就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因此,产品的竞争就是质量的竞争。而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质量管理也渐渐拥有了一套理论知识体系,而质量管理教学质量同样是企业界与学术界高度重视的焦点。伴随着企业不断发展,企业对于管理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步增多,在我国当今的高校里,一般管理类的专业都会开设质量管理学,并对质量管理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与探索,而且取得了成绩。

(2)质量管理学课程特点。就目前情况来看,质量管理学的课程体系是相对比较完整的,不论是从最开始的理论教学还是到后期的体系构建以及数据分析,都有十分严谨的课程规划。同时,质量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也十分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在课程安排方面,比较突出的就是实践性强这一特点,尤其是和企业间的合作,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应用的能力。需要学生掌握数理统计的相关知识也是质量管理学的一大特点,毕竟理论应用都是要有数据分析作为支持的,需要学生具备相关能力。

二、质量管理学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质量管理学科目的不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教学里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学生过度重视理论知识、轻视实践过程,而教师授课过程中,过度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却很少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忽略对同学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培养。而在有的高校里,《质量管理学》课程在开设过程中条件较差,教材内容十分难以理解并且枯燥乏味,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必要的教学工具,高校虽然开设了《质量管理学》课程,却缺乏重视。

(1)理论性强。质量管理学偏重于理论知识基础,高校在开设质量管理学课门的课程设计过程中过度重视对于理论知识的课程设计,在内容安排方面上也是将理论知识的教育体系、教学体系以及知识体系通通给学生排到了课程设计当中,这就导致质量管理学的教材理论性强,但在一定程度上却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实践质量管理工作,并且不能够真正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也就无法提高學生自身的业务能力。

(2)概念性教学过于僵化。在整体质量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很多概念性问题都十分的晦涩,甚至课本当中很多知识都十分生僻,让人难以理解。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无法产生兴趣。该教材将质量管理学内部的知识进行体系划分,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清晰,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帮助授课教师进行质量管理学的授课,其中僵化的教学是要通过高水平的实践教学来调整的。

(3)需要背诵的内容多,给学生造成了较大压力。质量管理学在课程设计以及门类划分过程中被设为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因此,该门学科要求学生掌握足够扎实的理论知识,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非常的枯燥与乏味,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就业打算,那么就不会在这个课程上多花心思学习。在标准课程内容设计完毕后,学生需要对质量管理学的知识进行理解背诵,最终应用到实习过程中。需要背诵的内容多,也就导致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忽视了自身的实践能力,而近几年教育改革之后,社会更加重视质量管理学这么课程,因此也就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质量管理学课程项目式教学的相关介绍

质量管理学的授课教师将项目式教学方法应用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当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过程中可以很好地结合实践,对理论知识进行详细的了解并且清楚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操作当中。

四、质量管理学中项目式教学法的应用

(1)教学内容的编排。在项目式教学的教材中,理论知识,尤其是质量管理术语以及质量管理原则,在教材的前半部分占据了相对较大的比重,但是随着近几年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质量管理学的教育模式也在发生变化,第一就是对教学内容的编排。首先以质量管理学的理论知识体系为主线。其次,重视学生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在兼顾自身综合素质提升过程中也能够意识到企业的发展需要怎样的管理人才。教师在进行质量管理学理论知识讲授过程中,在每一章节内容结束时都要结合相应的企业案例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在企业中质量管理学的应用。

(2)组织模式及流程的项目式教学设计。在《质量管理学》教材中,除去对质量管理相关理论知识等的学习以外,在后期的统计学分析以及工程工序分析等教学章节中对于项目式教学的应用就成为了主要教学方式。在这两个板块中,应该合理运用项目式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质量管理学的学习,然后为学生提供团队合作实践的机会。然后每个小组成立一个虚拟公司,小组人员根据内部讨论来定下他们在公司担任的职务。之后每组向教师提交一个策划方案,说明自身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的核心理论,然后再进行每组争辩,模拟市场经营现象。通过该教学方式以及该种的教学流程,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够保证每位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能够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将他们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日常实践中。

(3)教学内容的项目性模拟。在《质量管理学》教材中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上流程分组之后,再进行质量管理学的理论知识讲解,然后将讲解的知识应用到学生的课堂实践,让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当前公司所遇到的难题。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注意到的问题以及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多方面因素,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明确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性,同时在后期的统计学分析以及工序控制、正交试验设计等部分,都会发挥相应的作用,使学生将技能与项目联系起来。

五、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变化,企业越来越重视管理人才的引进,而我国的教育体系开展了相应的质量管理学课程,通过对质量管理学课程的详细设计,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进而保证高校为社会提供人才的质量。本文详细论述了质量管理学课程项目式教学研究,希望本文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我国质量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云萍,黄文龙.基于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管理平台的构建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9):39-41.

[2]曾献辉,谭晓明.高校课程考试质量管理体系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8(14):56-58.

[3]贾健辉.翻转课堂在食品质量管理课程中的引入思路[J].课程教育研究,2018(25):33-34.

责任编辑: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