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灯光在桂林溶洞的运用研究

2018-03-01张琳朱文霜

戏剧之家 2018年34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张琳 朱文霜

【摘 要】戏剧灯光在桂林溶洞中展现出广泛的应用价值,在带来环境景致效果提升的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问题。基于此,从美学与生态学角度提出戏剧灯光应当在保证溶洞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恰当把握运用的尺度,展现桂林喀斯特溶洞的特色性,体现其更加深层的运用价值。

【关键词】桂林溶洞;戏剧灯光;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34-0105-02

一、桂林溶洞概述

(一)桂林喀斯特溶洞的特点

桂林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它的城市格局区别于我国其他城市,属于山水相间,山环水绕型。它的地貌地形特殊,山水、溶洞等景观资源丰富。多年来,桂林接待了成千上万的,来自于世界各地的游客。溶洞景观已经成为桂林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桂林溶洞为典型的喀斯特溶洞,以其幽深、虚幻、神秘等特点吸引了众多旅游者。喀斯特溶洞环境是一个相对封闭或半封闭的特殊生态环境。相对于地表其它生态系统而言,溶洞内部环境是很脆弱的。由于其相对封闭的环境和景观形成的多因素性, 使它对人类的旅游活动和外部环境变化反应比较敏感, 环境承载力比较低。

(二)旅游开发对喀斯特溶洞的影响

桂林溶洞资源丰富,银子岩、芦笛岩等都是比较著名的溶洞资源。由于长期的旅游活动导致溶洞周边及内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空气的变化是影响溶洞内次碳酸钙的沉积和景观塑造的重要原因。但溶洞景观被开发后,大量游客带进的能量过大,溶洞内的恒温现象被破坏。再者,溶洞内的风力也会有所变化,而风力的变化会造成洞内溶岩景观长期被风蚀的现象。更有一些不科学的灯光照明设计会降低洞内的湿度,造成溶洞内一些小形态溶岩景观的脱水、干裂。前者可依靠开放频率来降低影响,而灯光的运用却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才能有效降低对溶洞环境的影响程度。

(三)溶洞中的灯光照明

溶洞中最早的照明光源从火把、油灯和蜡烛开始的,后来发展到聚光灯和煤气灯;由于科技不断发展,游客不断增加,溶洞的灯光照明在进行不断改良,白炽灯、卤素灯、荧光灯等都运用于溶洞中。发展到现阶段,人们开始追求灯光的美感,通过不同方式的灯光效果来衬托出溶洞景观的美妙,给游客带来更深刻的体验。而在材质的选择上更趋向于绿色照明装置,追求绿色、生态、环保的功能,提高灯光的利用效率,减少照明对溶洞环境造成的污染。对溶洞这种脆弱又敏感的特殊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在未来的发展中,科学环保的照明手段才能达到生态与美感并存。

二、戏剧灯光的特性分析

(一)戏剧灯光的功能性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灯光照明的分类在逐渐扩大,它逐渐发展成为不仅仅为人类照明而存在,更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呈现各种艺术效果的重要辅助。比如,一些展示空间将光影作为设计的一部分,还有城市夜景以及舞台戏剧的灯光设计等,这些都是需要灯光渲染来点缀空间效果。

戏剧灯光就是一种极为特殊的灯光渲染,通常指应用于戏剧活动中的灯光,它通过不同的颜色和光影来表达戏剧效果,给观赏者带来丰富的视觉感受和身临其境的感觉。戏剧灯光不同于其他的灯光,是戏剧表演中的必备要素。它的独特性还在于它能表现出戏剧活动的戏剧性、空间性、时间性以及动态性,以此来丰富戏剧活动的整体效果。

(二)戏剧灯光的色调

戏剧灯光的色调也是丰富多彩的。明暗、强弱和色调的变化能够烘托出不同的情绪与氛围。灯光设计的过程,色调并不是仅仅冷漠地客观记录,更是在表现与自然场景融合。每种灯光色调的选择都是有依据的,这个依据就是戏剧本身,在灯光色调上要体现出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感的统一。真正做到情与景的融合,观众们才能深入其中去领略戏剧本身的深刻含义。因此,不同色调的戏剧灯光应用也是戏剧成功的重要因素。

(三)戏剧灯光的生态可持续性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各种污染日渐深厚,世界各国将对各领域追求的重心逐渐转向生态可持续性发展上。光污染也逐渐走进人类的关注视角,它不但会损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对生态环境还会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对灯光的使用不但要考虑它给人的视觉感受,更重要的是偏向节能环保以及可持续的发展和利用。

戏剧灯光相较于普通照明为主的灯光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它更多用于戏剧表演,在材质选择和灯光设计上趋向于节能环保,尤其色调设计应考虑视觉观赏性和承受度。也因此使得戏剧灯光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和进步,以其灯光的生态可持续性特点受到诸多设计者的喜爱。

三、戏剧灯光在桂林溶洞中应用现状

(一)戏剧灯光对溶洞景观的影响

在桂林众多溶洞景观中,戏剧灯光照明虽得以使用,却存在很大问题。首先,体现在色调选择上。溶洞内灯光设计普遍分为道路照明和景观照明,戏剧灯光多使用在景观照明上。溶洞就像一个大型戏剧舞台,每处钟乳石景观都是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特点,应依照各自的景观特点运用不同的戏剧灯光色调来将它们串联成整部戏剧。但恰恰相反,很多独具特色的景观在使用戏剧灯光时,几乎千篇一律以红黄蓝绿为主色调,整得每个溶洞都是五光十色,让人感觉每个溶洞都是一样,没有彰显出各自的特点。

其次,体现在灯光能量使用上。由于溶洞景觀相对比较脆弱,戏剧灯光所产生的能量会改变洞内生态系统,影响洞内生物,导致灯光植物的滋生。灯光植物不属于溶洞内的原生态系统,它会改变溶洞内沉积环境,影响洞内景观的生长;还会改变钟乳石颜色,影响景观的游览价值以及降低钟乳石的硬度,导致钟乳石被破坏。而灯光在洞内进行长期的照明活动会使洞内温度升高,从而降低溶洞内湿度,导致洞内一些钟乳石出现干裂、脱落的现象。现在桂林已开发的溶洞景观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长此以往溶洞景观将会遭受到更严重的破坏。

(二)芦笛岩戏剧灯光现状分析

芦笛岩是桂林溶洞的典型代表,它位于桂林市西北郊的芦笛公园内,因其洞口长有芦笛草而得名,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芦笛岩是一个厅堂式洞穴,进出口相邻,进洞处为天然洞口,出洞处则是人工开凿。芦笛岩洞的游览路程约有500米,属中小型溶洞。洞内景观丰富紧凑,被誉为是“大自然的艺术之宫”。在洞内还发现了许多古代壁书,这说明从古代开始芦笛岩就成为了一个游览胜地。自从芦笛岩被开发出来之后,还接待了许多国家领导人、外国首脑等,因此还被称为“国宾洞”。由此可见,芦笛岩在桂林甚至是在国内都是非常著名的溶洞景观。

洞内景观以戏剧灯光相映衬,创造出各种意境,使罗列疏密有致的石柱、石笋、石钟乳、石旗、石幔成为一件件艺术品,给游人带来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和艺术享受,亦使游人感受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形态美。

芦笛岩整体的戏剧灯光设计相比桂林的其他溶洞来说,识别性、设计感以及带给游人的感受都更强烈。芦笛岩在1959年被发现并进行开发,1962年开放。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芦笛岩内部的戏剧灯光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2013年之后就开启了4D视觉秀和全息投影,让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不但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还能了解到芦笛岩的历史发展。在洞内戏剧灯光以静态光源为主,动态光源為辅,丰富游客的体验感。静态光源的色调相对比较统一,搭配较为和谐,但是颜色的选择还是以红光蓝绿为主,没有突出景观的全部特色,从视觉上带给游客的情感触动不强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不能全身心达到放松的状态。芦笛岩开发时间早,开放时间长,长期的戏剧灯光照射使洞内温度升高、钟乳石附近的灯光植物滋生,这些都在改变和破坏着洞内的生态环境。

四、戏剧灯光在溶洞景观中的具体运用措施

(一)保证生态的可持续性

在溶洞被开发出来之后,戏剧灯光的使用就尤为重要。溶洞长期开放,洞内的灯光就要一直工作。基于溶洞本身的脆弱性和敏感性来说,灯光的长期照射会影响溶洞内的生态系统。戏剧灯光的材质选择,要趋向于节能环保的LED冷光源;对于洞内那些受到一定破坏的景观附近安装暂时性的灯光装置,在游客到来的时候再打开灯光,能让游客有种意想不到的惊喜感;或者从不同角度打出动态的灯光,既能减少灯照时间,还能展示出景观不同的效果。合理的灯光材质选择和缩短光照时间都能够减少灯光释放出的能量,加强洞内的湿度。在景观附近选择偏低色温的光源和定期更换灯光的位置等方法,都可以减少灯光植物的滋生;而对于已经滋生的灯光植物,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定期的清理和维护。保持灯光的生态性才能对溶洞的生态系统进行最大化的保护。合理的灯光照明设计有利于保护溶洞资源和溶洞环境,确保溶洞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保证与景观的相融性

在溶洞内灯光的色调选择上,要根据溶洞自身的特征,设计出最适合的色调。既要统一,又要突出各自景点的特征。整体色调不能过于花哨,以免破坏整体性,造成光污染,破坏溶洞生态环境,损害溶洞内人员身体健康。对灯光的设计可以有所变化,比如有的景观可以用反射光来表现,展示出景观与倒影相互映衬的奇特效果。针对不同的景观使用不同的灯光照射技法,让游客在统一中又能看到不同的变化,增加游客的新鲜感。灯光照明设备的安装位置应隐蔽,不能离景观太近,以免影响景观的原生态生长状态和游客的游览效果。

五、结语

近年来,旅游活动不断加大,人们对旅游资源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桂林溶洞景观在灯光的使用和设计上存在着雷同的现象,色调的选择也过于普通,不能很好突出不同溶洞景观的特色,使游客产生审美疲劳。正确的戏剧灯光设计通过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更好地诠释出溶洞景观的美感,加强游客与景观的互动,带给游客更为丰富的体验感。溶洞景观环境特殊,具有敏感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征,所以在戏剧灯光的选择上要考虑到溶洞景观的生态性和溶洞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以期为溶洞景观资源的保护和未来的发展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翁子凡,杨晓霞,向旭,石定芳.喀斯特洞穴灯光照明系统研究述评与展望[J].中国岩溶,2014,33(02):255-262.

[2]杨晓霞,施俊庄,向旭,王然.浅议旅游洞穴灯光植物的危害及防治[J].中国岩溶,2012,31(04):433-440.

[3]施俊庄.旅游洞穴灯光植物的危害与防治[D].西南大学,2012.

[4]杨晓霞,向旭,袁道先,黎健斌.喀斯特洞穴旅游研究综述[J].中国岩溶,2007(04):369-377.

[5]杨志清.PLC在溶洞照明灯光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光源与照明,2001(04):10-12.

[6]贺卫,李坡.贵州喀斯特洞穴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J].绿色科技,2016(03):173-175+178.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