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职教视阈下航海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2018-03-01何德涛

新一代 2017年24期

何德涛

摘 要:许多国家都在加大力度发展绿色海运,共同培养出高素质的航海人才,在开展培养模式之前,一定要明确以因材施教为培养原则。将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相互融合,共同的去设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开展航海人才多元化培养实践。为了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需要对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进行满足,培养出多层次和用厚度的航海人才。

关键词:航海职业教育;多元化培养;现代职教、

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就是海运,海运是实现国际贸易运输的主要形式,经相关研究组织统计,海运已经占到国际贸易总量的2/3。我国国际贸易大多数货物出口都是通过海洋运输来实现的,海运必须要确立健全的海运体系,满足国民经济健康安全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要满足对外贸易发展的需求。

一、多元培养目标定位

在培养人才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就是确立合理的培养目标,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对人才培养基本方向进行定位,可以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核心素质。现代所需人才是复合型人才,需要有效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实现多元培养化。在培养学生之前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了解学生未来的就业意愿,高效落实分层分类培养。对岗位进行细化和分类,实施更加精细化的专业培养,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业水平以及综合素质。强化对学生技能专业的培养,迎合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在专业教育培养过程当中实施跨专业,有效地实现学生的多元化培养。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的整体特点,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要共同推进,提高学生的整体专业技术能力,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培养出多岗位的复合型航海人才。

二、多元培养模式设计

在人才培养整体过程当中,需要结合学校的师资能力和办学条件,对学校进行整体的研究和建设。设置多元模式培养方案,有效地开展多元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的软环境加大力度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教育理论支持的前提下,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设定健全的人才培养目标,选取稳定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的划分,对教学方法一定要有侧重的去选择,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只有实现多元化才能确立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在设置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按照顺序进行排列,不同的顺序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获得的技能是不同的。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整体改革,建立比较专业的素质教育模式,推动课程和结构相互融合,选择组合类型比较多的课程模块。国际性航海职业需要综合能力比较高的,无论是对创新精神还是创新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在选择载体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完善学生的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去开展一些健康的课外活动,将课程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在一起,能够推动学生能力和素质同步发展。

三、多元培养模式实践

(一)“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不同的项目去开展分层次教学,在选择专业方向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在人才培养方案当中融入英语课时,通过设置不同水平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进度,可以对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整体动态的调整。在培养方案当中设置专业方向课,可以对学生实施分类培养,远洋方向对于英语需要加强,可以相应的去设置国际贸易和法规类课程。对于沿海方向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可以相应地去设置货物运输以及内河航运类课程。如果是面对陆上方向,则需要对相关能力和技能进行拓展,相应的去减少专业课程的学习,增加水运管理类课程。根据岗位需求的不同对人才进行差异化培养,设立分层次教学模式班级,针对学生就业需求去培养复合型人才。根据企业个性化的需求,对课程专业进行调整,通过邀请专业的人员去参与到课程教学,可以有效的去建立健全的培养方案。

(二)“双线并举”多元化课程体系构建

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当中,需要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整体的优化和调整,对于其中比较复杂的课程一定要进行分解,因为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他所要选择的课程是不同的。在专业课程体系当中比较突出对技能的培养,总体实践教学课的比例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通过对专业群课程进行分析,可以对选修课和专业课程进行区别选择。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定要进行有机的组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载体就是通过目标来实现的,通过对教材进行项目化的编写,可以成为现代信息教学的一种手段。为了更好地对课堂进行教学改革,需要对整体教学资源库进行调整,通过线上线下共同发展,可以促进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发展。

四、结语

实施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可以对不同层次和能力水平的复合型航海人才进行培养,有效地提高航海人才的知识技能和核心素质。在整体的发展过程当中,一定要推行多元化培养模式,这同时也是航海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确立合理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核心素质,加強人才培养的力度,实现多元培养化。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的整体特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设置多元模式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阎威,韩雁,梁志星.高等院校改革背景下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

[2]张德高.分层分类视域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策略[M].教育发展研究,2015.

[3]陈桂云,戴存礼.面向学生发展的多元化大学课程体系构建[M].中国农业教育,2017.

[4]魏培徵,马化祥,马莉萍.高校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关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