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老虎”死亡后,违法所得怎么处理?
2018-03-01
一系列法律法规的修改,都是尽最大努力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决不让腐败分子在经济上捞到好处。
2017年8月28日,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原委员、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原主任张阳进行组织谈话,调查核实其涉郭伯雄、徐才厚等案问题线索。经调查核实,张阳严重违纪违法,涉嫌行贿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犯罪。接受组织谈话期间,张阳一直在家中居住。11月23日上午,张阳在家中自缢死亡。
那么,张阳涉嫌行贿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犯罪的赃款如何处理呢?追缴工作是否会随着嫌疑人的死亡而停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一旦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死亡,正在调查的案件将不再被起诉,其也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但是被认定为赃款和违法所得的财产,将继续被法院追缴。
2017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又联合发布了《关于适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对贪污贿赂等五类重大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等情形时如何追赃,进行了明确。这五类犯罪中的所得,不论是用于买房子还是投产业,不管如何改头换面、重新包装以及变得更值钱,都将认定或推定为“违法所得”,在履行有关程序后,均可以申请予以没收。
2012年,刑事诉讼法在修改时,首次规定了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对一些重大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或死亡,不能参加到正常的刑事诉讼中,检察院可向法院申请没收其违法所得。
但在司法实践中,违法所得没收程序适用是很少的。除了要满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条件外,这种情形主要适用于两类案件:贪污贿赂犯罪、恐怖活动犯罪。
为此,2017年1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适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对违法所得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了认定犯罪事实、申请没收的财产与犯罪事实关联性的证明标准,还对没收程序、法律文书格式及送达方式作出规定,以期规范、推进这项“特殊程序”的适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林维认为,对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中涉及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详尽细致的规定,尤其是明确了这一程序适用的范围,解决了最根本的适用前提问题,对于最大限度地实现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10月27日,军事检察院对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徐才厚涉嫌受贿犯罪案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2015年3月15日,徐才厚因膀胱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终末期,全身多发转移,多器官功能衰竭,医治无效在医院死亡。军事检察机关负责人就徐才厚病亡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徐才厚病亡后,对其涉嫌受贿犯罪案如何处理?该负责人介绍,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在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死亡的,检察机关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徐才厚病亡后,军事检察院对其作出了不起诉决定,受贿犯罪所得依法处理。
2017年6月21日,江苏省扬州市中级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山西省政府原副省长任润厚涉嫌受贿、贪污、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违法所得没收申请案。任润厚并没有出庭。因为早在2014年8月29日,任润厚被宣布调查;1个月后,他即死亡。在任润厚死亡后近3年后,其涉嫌受賄、贪污、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违法所得没收申请案开庭,出庭的还有本案利害关系人任某、袁某。
2017年7月25日,江苏省扬州市中级法院就扬州市检察院没收山西省政府原副省长任润厚受贿、贪污、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违法所得申请一案公开宣判,裁定依法没收其违法所得1295万余元人民币及部分外币,合计人民币910万余元。
有媒体统计,在任润厚之前,已经有10余位涉贪官员在死亡之后,被没收违法所得。这些不因腐败分子“一死了之”的实践,不仅仅是追回了数千万甚至数亿元赃款,也彰显了法治下的“一视同仁”与法律惩戒的威力。
(孙一荐自《检察日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