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学校体育研究中访谈法运用的问题探析

2018-03-01,,,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访谈法研究者学报

, , ,

(1.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 200438;2.上海大学 体育学院,上海 200444)

访谈法(interview)是研究者以口头谈话的方式从被研究者一方收集(或建构)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1]。20世纪30年代末,访谈法从问卷调查法(questionnaire)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科学研究方法,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心理学分析、政治投票、教育咨询等领域。作为质的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在我国港台地区也被译为“质性研究”“质化研究”)中最重要的数据收集方法,随着质的研究范式的发展,访谈法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相对于观察法、实物分析法等其他质的研究方法,访谈法有无法替代的优点:首先,它是最适合研究者通过语言理解意义并需要高度语言智慧的研究方法[2];其次,它肯定了个体的重要性,同时未损毁各论据间进行联合和协作的可能性[3];再次,受研究时间、经费数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小也是研究者们选择访谈法的原因。学校体育教育的人文性、体育教学环境的特殊性和教学活动群体互动性的特点[4],使得访谈法在学校体育研究中的运用愈加广泛。

与同时期国际学校体育研究的高水平论文相比,在方法应用层面上,我国学校体育研究论文中访谈法的运用还处于摸索阶段,学术规范化程度相对较低。原因可能有3个:一是研究缺乏方法论层面上的整体设计,往往将研究方法和研究本身割裂;二是研究者对访谈法认识上的“简易性”,访谈与日常生活会话的最大区别在于对话者的一方带有很强的目的性,但是访谈与日常生活会话的联系的紧密性可能暗示了某种“简易性”,“访谈很容易,写起来很困难”是一些学校体育研究者们的切身体会,尽管这种认识上的“简易性”对方法本身的推广应用有所贡献,可长此以往,方法实践层面的滥用就无法避免[1,3,5];三是大多数研究者缺乏严格的访谈法所需的各项技术训练和更新。研究方法是一个学科发展的生命线,一套规范、标准的研究方法应用流程既可以使研究有条不紊地进行,又可以保证收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基于此,笔者在综合其他学科访谈法规范应用流程的基础上,对我国学校体育中研究访谈法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同类型访谈法的运用进行反思与总结,对方法应用的伦理道德问题进行阐释,以期提高我国学校体育研究中访谈法应用的规范程度和质量,为进一步完善访谈法的运用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访谈法在我国学校体育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情况为研究对象,以2014—2016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的10本体育类期刊在5年内刊发的采用访谈法的学校体育领域的学术论文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高级检索程序为检索工具,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分析与统计。论文来源刊物为CSSCI收录的10本体育类期刊。论文刊发时间段为2011-01-01—2016-04-30。在精确了论文来源期刊和刊发时间的基础上,以“访谈”或“访谈法”为主题检索关键词,通过题目、摘要和全文进行人工筛选,检索流程及文献纳入标准如图1所示,共纳入学术论文59篇。来源刊物及入选论文数量:《体育科学》1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0篇、《体育与科学》2篇、《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2篇、《体育学刊》3篇、《天津体育学院学报》8篇、《武汉体育学院学报》3篇、《沈阳体育学院学报》6篇、《中国体育科技》1篇、《西安体育学院学报》3篇。检索结束后提取相关指标信息,录入Excel 2016并存档,经数理统计运算得出相应的数据信息。

图1 学术论文检索流程Figure 1 Process of document retrieval

2 结果与分析

2.1学校体育研究中访谈法的运用情况

2.1.1 研究设计 从研究方法运用的目的看,有6篇论文[6-11]并不需要或不适宜运用访谈法,原因是论文中同时运用了问卷法和访谈法,从论文结果部分可知通过访谈法获取的数据可以从问卷法中获得。翻阅近年来的体育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可以发现有不少论文在阐述研究方法时经常略显随意地把能与论文沾边的方法都列出来,“力求全面”,原因可能是研究者未能真正明白方法论、研究方法、研究程序的区别,尤其是应用访谈法的条件。在需要运用访谈法的53篇论文中,研究目的与选取的方法类型运用正确合理的论文有26篇,无法判断其方法运用是否合理的论文有22篇(原因是这些论文对研究方法的介绍过于简单)。方法运用不正确或不合理的有5篇[12-16],原因之一是研究的目的与所选访谈对象的角色定位不符合,如有的论文研究学校体育发展方式这种偏宏观管理层面的主题,作者则采用对一线体育教师和中小学学生访谈的方法获取数据;原因之二是对访谈法的适用范围含糊不清,造成方法混用,如出现“书面访谈”“电子邮件访谈”“问卷访谈”等表述。此外,学校体育的研究者通常会深入基层,此时研究者会将方法描述为“实地走访法”“走访法”等,这种混用在表述上显得较为随意。

为此,一项研究在设计之初应充分考虑研究数据的获取是否需要运用访谈法,切忌“拼凑”研究方法。无论是个体访谈还是集体访谈,在研究初期通常是以开放型的访谈形式进行,了解访谈对象关心和思考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建构起一套访谈思路,之后逐渐转入半结构型访谈,对之前出现的重要问题及尚存的疑问进行补充和回答[1]。

2.1.2 对访谈法运用的描述 在59篇论文中,有5篇论文的描述较为详细,方法运用得当,有25篇论文只是简单描述了方法的应用情况,有27篇论文仅在摘要或研究方法中“一笔带过式”地说明采用了访谈法。有2篇论文进行了错误的描述,原因是研究者并不明确访谈法的概念,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混淆[8,16]。从纳入的文献中可以看出,多数论文对“访谈参与者”和“访谈问题”2个要素的介绍相对薄弱。在访谈法的运用中,“访谈参与者”是研究数据的来源,“访谈问题”是研究问题的载体,应在方法论述中加以强调。

(1) 访谈参与者。 访谈的参与者包括访谈员(interviewer,在座谈法中称之为“主持人”)和访谈对象(interviewee)。59篇论文均未对访谈员的相关信息进行说明,32.2%的研究说明了访谈对象的样本量,对访谈对象人数、访谈对象类型逐一介绍的占22.1%。有2篇论文对访谈对象的抽样方法(原则)进行介绍,分别为“目的抽样”和“方便抽样”。访谈员是访谈法运用的研究工具,是访谈的导向者,其工作是数据采集和后续的访谈内容转录和文本分析等[17]。访谈法本身具有数据真实性上的“镜像反对称”,即访谈过程中的两种极端:访谈对象“敞开心扉、无话不谈”和“耳听为虚、事倍功半”。结果偏向于哪种方向则主要取决于访谈员的主导。优秀的访谈员熟知访谈主题,具有较高的访谈技巧,可以运用娴熟的语言,能准确判断访谈对象的语言风格[5],从而可以获得高质量的访谈结果。在学校体育中,因学科的特殊性,访谈员的选择除了自身需要过硬的专业素质之外,还需要对访谈目的和访谈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种族、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个性特点和形象等进行综合考量,如对高校“铁人三项”运动开展情况进行专家访谈时,就需要访谈员具备与该运动项目相关的专业知识[18]。

访谈对象是访谈数据的来源,访谈对象的社会角色、地位等的不同会带来其看待问题视角的差异,如学校体育研究中专家对学校体育相关问题的认识多居于宏观层面,而普通学生多是以微观的事件或现象看待、解释问题,研究者在访谈预设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情况。此外,与定量研究不同,访谈法抽样采用的是非概率抽样,以选取可以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具体的抽样方式有方便式抽样、机遇式抽样、雪球式抽样等[1]。

(2) 访谈问题。 访谈问题(interview questions)是在正式访谈前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制定的一系列问题,通常以研究提纲的形式呈现。有77.9%的论文未对访谈问题进行介绍,可能的原因:一是研究者不清楚与不同的访谈对象进行访谈所要达到的目的,二是在认识上夸大了访谈法的“简易性”。如在对学校体育政策的执行现状进行实证研究时[6],研究者的访谈对象包括体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学校体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生、体育教师、领导。在访谈对象的选择上包罗了整个学校体育政策执行与被执行的人员,为此研究者需要针对不同的访谈对象“量身订做”访谈问题,然而研究者只是阐述了研究问题,并未说明访谈问题。访谈提纲是研究目的的载体,也是访谈员访谈实施的纲领。在学校体育研究中,对于结构型访谈而言,访谈提纲是研究的量具,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对于半结构型或无结构型访谈而言,同样需要根据研究目的来制定一条访谈问题的主线,这是为了防止问题的遗漏对研究结果效度的影响,研究者需要在预访谈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访谈提纲的设计,在访谈提纲设计中力求多维度多层次,以达到数据收集最大化的目的。

2.1.3 访谈实施 访谈实施过程即正式访谈的过程,访谈实施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数据获取的质量,进而影响研究结果的效度和理论挖掘的深度。实施过程的介绍一方面可以让读者通过研究方法的陈述来评判研究过程的质量,另一方面可以让读者遵循方法的研究流程进行同样的研究,以检验研究结果的准确性[19]。总样本中仅有5篇论文对访谈实施过程进行了说明[20-24]。虽然访谈法在实际应用层面上强调的是特殊性和灵活性,但规范的数据采集过程是对研究结果效度的保证,从研究的规范性层面将其与实验研究中的“实验实施”相类比,研究者需要交代详细的实验步骤、所用的测量工具以及主要测量指标和参数。大型仪器还要说明其来源和生产公司。同样,对于学校体育研究中规范的访谈实施流程而言,访谈的步骤、时间地点的选择、时长、所用到的工具等都需要陈述,以显示其研究流程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2.1.4 访谈结果处理与分析 有3篇论文呈现了结果处理与分析的相关显性信息[21-23],均是采用计算机辅助的质性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标准处理,运用的软件有Nvivo系列和Maxqda系列,访谈内容的分析是在编码的基础上对获得的信息进行阐释,其目的是有意义地描述访谈内容,加深理解和产生结论,是“扎根理论”思想的体现(图2)。可以看出,仅有少数研究者能够通过计算机软件对文本内容进行处理,多数研究者对访谈内容的分析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习惯性和从众性,然而“拼装匠”式分析方法所得到的结论最终发挥的是一种议论和舆论的功能,并不足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有力的证据。计算机辅助的定性分析(CAQDA)方法的盛行,使得访谈研究的效率大大增加。国内对质性分析工具(质性分析软件)的引进和研究基本上还是空白[26]。尽管利用计算机软件在分析时能够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一些研究者认为软件会阻碍其思考,坚持用纸笔编码,对于访谈法的数据处理是否需要计算机软件仍存在争议。与量化分析比,质性分析对软件的依赖程度较弱,但也出现了一些质性分析方法,较经典的有语言分析(Discourse Analysis)[27]、叙事分析(Narrative Analysis)[28]、持续对比分析(Constant Comparative Method)[29-30],较独特的有形式叙事分析(Formal Narrative Analysis)[31]、语料库建设(Corpus Construction)[32]等,这些方法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可以在学校体育访谈研究中推广和使用。

图2 访谈法运用“扎根理论”流程Figure 2 Flow chart of "grounded theory" in interview

2.2不同类型访谈法的应用情况及范围不同类型的访谈法是访谈员要选择的工具,这一选择以研究目的、访谈对象的情况以及访谈员的个人技巧和风格为基础,其最终目的是数据收集的最大化。在所纳入的论文中,“专家访谈法”“深度访谈法”以专家为访谈对象的“座谈法”是学校体育研究中常用的访谈形式,但回溯原文看,研究者对上述访谈形式的运用存在不同程度的滥用或误用。

2.2.1 专家访谈法 专家访谈法(elite interviews)是学校体育研究访谈法中最常见的类型,有10篇论文采用了专家访谈法,但有些研究问题并不需要运用专家访谈法,即存在滥用情况。专家访谈法又称“精英人士访谈法”[5],其访谈对象是一个研究领域的领导或权威人士,对研究的问题有比较深刻的把握,专家们通常被询问与研究问题相关的个人观点、看法或想法。在学校体育的研究中,专家们通常会从宏观、理论的层面分析问题,但对于一些微观的具体到事件细节层面的问题则不适合用此方法。由于专家多居于高层要职,难免对基层的情况不甚了解,对于那些希望获得基层学校体育实践经验的研究,通常不适合用此方法。此外,一些研究者希望通过专家对研究指标进行加权、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测评等,所以也将这些任务添加到专家访谈中,片面夸大了该方法的作用。在对专家进行访谈时要求访谈员对研究问题有很深刻的理解,同时在访谈过程中需要访谈员用不断的质疑来推动访谈问题的深入。为此在研究设计之初,研究者需要慎用专家访谈法,以避免在后续访谈内容分析之中有“拼装匠”之嫌。

2.2.2 深度访谈法 深度访谈法(in-depth interview)是通过与访谈对象深入交谈来了解特定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或生活经历,探讨特定社会现象的形成过程,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和办法的一种访谈方法[33-35],基本上等同于生活史访谈[36]。对深度访谈法的界定需要遵循以下两点:第一,“它的问题是事先部分准备的(半结构的),要通过访谈员进行大量改进,或改进其中的大部分;第二,“要深入事实内部”[37]。从一定意义的角度看待“深度访谈”的实质,它是对参与者在访谈时赋予自己的话语的意义以及参与者赋予访谈场景(包括参与者当时的衣着、神情、行动和居家环境)的意义的探究[38]。学校体育研究中的很多问题并不能运用深度访谈法,如“体育教师教学活动风险认知”[22]等。

2.2.3 座谈法 座谈法(focus group interview)又称为“焦点团体访谈法”,是一种集体访谈的形式,研究者组织多人就访谈的问题(通常聚集于一个焦点或一条主线)进行讨论[39]。座谈法的目标并不是针对所研究的问题达成共识,而是对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观点,此方法适合新领域内的探索性研究,活跃的集体互动比个体访谈能产生更自然和更有感染力的观点,并可以通过观察参与者之间的互动行为来了解其在单独访谈中不会表现出来的行为,以此发挥群体效应,使访谈的内容更具有深度和广度。因此,座谈法的访谈对象并不是仅仅局限于专家层面。在学校体育研究中,许多问题可以通过座谈法来收集数据,如通过对男性中学生的群体访谈来了解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对男生气质的影响[40]。

2.3信度和效度:访谈法运用中不可或缺的指标在有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显性信息的6篇论文中,有2篇论文仅有数据收集的信度和效度检验,有2篇论文仅有编码信度的检验。从表1可以看出,对信度的检验是在编码结束之后就对编码归类一致性进行检验,对效度的检验使用的是“三角检验法”和“多维信息分析法”。可以看出,多数学校体育论文作者并未形成访谈法信效度检验的科研习惯。科学研究结果力求真实性和可靠性,缺乏信度与效度检验的研究结果将会被质疑。信度(reliability)是指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与一致性,被认为是一项研究结果在其他时间是否可以被其他研究者复制的问题[41]。学校体育研究中访谈法运用的信度检测是对于研究方法本身的评估,如在数据分析的转录中,当由多人转录同一访谈录音时,就要求转录主体间的一致性程度等。效度(validity)用来评定研究结果与实际研究的相符程度,指的是一种方法是否研究的是它想要研究的,但访谈法的效度并非像定量研究那样是对研究方法本身的评估[1,42],访谈法应用结果的效度保证并非被限定为研究中的一个单独阶段(表2),而是体现在从最初的选题到最后的报告的整个阶段。访谈结果效度的最大威胁是访谈对象的社会期望(social desirability)[43],即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由于研究者会事先告知访谈对象关于研究的目的,这样做通常会使访谈对象提供信息的真实性下降,继而影响整个研究的效度,有研究证实访谈对象在非直接目的的谈话背景中,通常会降低自我防御心理[44]。为此,学校体育的研究者需要考虑如何减小访谈对象对研究问题的社会期望,特别是对于学生群体这样的访谈对象,应考虑采用不同的会话方式,从而间接提高研究结果的效度。国际上较流行的访谈效度检测手段有参与者复核法(member checking)、回馈法(又称“同行评议”peer debriefing)、三角检验法(又称“相关检验法”analyst triangulation)[1,29]等。

表1 信度、效度检测手段的显性信息Table 1 Original literature explicit information detection means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表2 访谈法研究结果效度的保证策略[1,5-6,17]Table 2 Validity assurance strategies of interview research results

2.4访谈法运用的伦理道德问题从方法实践的层面分析,访谈法的实施对于研究者而言是一种带有功利性的行为,研究者们希望在商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从访谈对象那里获取更多的数据,以扩充研究数据,这种功利性行为本身是一种不公平的现象。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研究中对访谈法运用的伦理问题很少关注,而发达国家的研究者们将访谈的伦理道德问题视为访谈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部分[3,5],访谈研究的伦理维度已经从单一的伦理规范扩展到包含社会研究中的伦理和社会政治方面不确定因素的更广领域。再如“APA格式”是现阶段国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期刊较通用的论文刊发格式,其中对抽样程式中要求详细描述数据采集的环境、地点以及所有的参试者签署的协议及酬劳支付情况,与机构审查委员会签署协议的情况,伦理标准的执行以及安全监控情况[45]。我国部分社会学伦理研究者也认为任何以“人”为对象的社会调查都需要贯彻三项基本研究伦理,即知情同意、平等与尊重、无伤害与受益,并要求调查者要真正地做到为被调查者着想、以“平常心”对待[34,46-47]。在学校体育研究访谈法的实际操作中,研究者可以通过发放知情书、征求访谈对象意见后决定能否录音(像)、为访谈对象争取必要的经费等措施来切实保证访谈对象的利益,研究伦理的贯彻有助于促进访谈过程的互动,提高访谈法运用的质量,于人于己都不失道德风范。

2.5学校体育研究中访谈法运用的一般流程目前访谈法在学校体育研究应用中有许多很好的案例。2017年国际体育教育的权威期刊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JTPE)在第36期刊发的21篇与体育教育相关的研究中,有6篇将访谈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48-53]。其中一项研究从体育教师的视角来分析青少年女孩的基本运动技能(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FMS)的发展与教学情况。研究者首先回溯了与FMS相关的理论发展以及实践应用。研究方法采用访谈法来进行数据的收集,选择了25名专家型教师作为访谈对象。为保证数据收集的最大化,样本选择的依据包含性别、教师资格证等级、教龄、学校类型(女子学校、男女同校)、学校属性(政府、天主教、独立)。随后阐明了访谈的类型(半结构式访谈)、访谈的地点和时间、访谈员的培训、访谈问题的编制与完善等。采用面对面访谈(样本量n=13)和电话访谈(n=12)2种形式,访谈时间为18~45 min。访谈结果效度的保证策略:一是在访谈中访谈员汇总访谈对象的观点并进行口头核实;二是访谈结束后将访谈笔录通过邮件形式发送给访谈对象进行评议核实。数据分析是采用的归纳式内容分析法(inductive content analysis),列举了系统的分层编码流程。研究最终得出7岁是指导青少年女孩进行FMS训练或教学的最关键时期,以及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对有效FMS的指导并不理想等研究结果[53]。此外,该研究的伦理是在研究者所在高校学术伦理处的监督下进行的。可以看出,该研究的方法学部分描述严谨客观,相关方法学的指标阐述清楚,研究流程清晰。

诸如上述在学校体育的相关研究中通过访谈法来收集数据,最终完成高水平、高质量论文的案例在国外体育教育研究中还有很多。分析这些文献后可以看出,尽管运用访谈法的类型不尽相同,但其研究者采用该方法时都遵循严格的流程,这也是多数一流国际体育教育刊物中访谈法应用类论文的一个特征。

在各学科交叉融合过程中,研究方法是最容易互相借鉴的领域,学校体育的发展与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这些学科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动态值得关注[54]。为此,在借鉴陈向明[1]、张力为[19,55]、Steinar[5]和Irving[3]的观点,并结合其他学科[56-60]中访谈法的逻辑流程,以及发达国家在学校体育研究中访谈法应用的成熟案例[48-53]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学校体育研究中,研究者确定研究目的后的访谈法的一般应用流程为:理论回顾→访谈预设→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成果呈现(图3)。理论回顾包括从研究设计层面对所选定的研究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回顾,以及从操作层面的对方法应用所涉及的指标的研判,也是对后续访谈问题设计的文献工作。访谈预设包括选择和培训访谈员、设计访谈问题(包括预访谈)、计划访谈阶段安排、选择访谈对象并与之提前商洽访谈相关事宜(预约)、准备工具、选择地点等事宜。数据收集应根据研究目的和访谈对象的不同而采用多种形式,通常分为结构式、半结构式、无结构式访谈,亦可根据访谈对象数量要求分为个体访谈和群体访谈。数据分析是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通常采用对数据编码之后再进行聚类分析;该步骤之中包含对数据收集信度和研究结果效度的检验。成果呈现是对访谈数据进行不失真相的挖掘,建构研究成果体系,这是研究质量和作者水平的综合体现,此外还可以通过扩大访谈对象数量的方法来扩大研究,以加深或扩大研究成果。

图3 学校体育研究中访谈法运用的流程Figure 3. Flow chart of interview method in school sports research

3 结论与建议

我国学校体育研究中对访谈法应用的规范性程度较低,基本未形成较清晰的研究流程。存在如下问题:简单罗列宽泛的研究方法,缺乏方法论层面上的整体设计,研究者过度依赖于专家访谈法,对深度访谈法存在误用,座谈法应用局限;尚不能将研究方法与研究本身很好地结合,对方法的各要素没有详细陈述,访谈结果缺乏科学的分析处理方法(技术);缺乏访谈结果信效度的评价;未涉及运用访谈法时的伦理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访谈法在学校体育研究中的发展。根据其他学科的规范流程,构建了学校体育研究中访谈法的规范应用流程:理论回顾→访谈预设→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成果呈现,以期提高学校体育研究中访谈法的规范化程度。当然如何把看似简单的科研方法真正做到简单有效地使用,并非理论阐述所能做到的,需要研究者以负责任的科研态度在实践中去切身体验。从事学校体育的研究者应具有高尚的科学精神和学术规范意识,针对科学研究方法接受科学的训练,运用访谈法时做到“防止滥用,避免误用”,同时做到与时俱进,积极与国际高水平研究接轨。

[1]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65-180

[2] 刘继萍.追寻“真实”:教育访谈法中需澄清的几个问题[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5(2):89-93

[3] 塞德曼.质性研究中的访谈:教育与社会科学研究者指南[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1-28

[4] 齐静,夏秀祯,王丽娟.质的研究方法概述及其在学校体育研究中的应用[J].体育科学,2011,31(6):74-80

[5] 苛费尔,布林克曼.质性研究访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14-16

[6] 唐文玲,王娟.中学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现状实证研究:以上海市20所中学为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6):89-93

[7] 王红英,任书堂,刘雪丽,等.上海市部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探索:以操舞类校本课程实施为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1):81-84

[8] 杨孝永,傅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选测项目比较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37(4):65-67.

[9] 马海涛,王飞菲.陕西省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6):746-751

[10] 王汉臣,许晓明,吕晶红.辽宁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现状调查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5):119-121

[11] 李亚男.对高校体育教育资本与教育评价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2,33(5):108-112

[12] 张正民,陈宁.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诉求与理论导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12):88-94

[13] 闫士展,孙庆祝,马德森.“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4):21-26

[14] 刘海燕.我国部分城市中小学生体育素养特征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35(1):103-108

[15] 陈旭晖.体育院系体操教学大纲适应性需求调查及建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5):91-94

[16] 张宏家,于泉海.影响青少年足球兴趣的校园环境因素的调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5):96-99

[17] HUGHES D,DUMONT K.Using focus groups to facilitate culturally anchored research[J].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93,21(6):775-806

[18] 朱静,郭爱民,王合霞.高校校园铁人三项运动开展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12):128-133

[19] 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95-208

[20] 卢三妹,朱石燕.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建构研究[J].体育学刊,2012,19(2):83-88

[21] 石岩,张凯.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的质性研究[J].体育学刊,2016,23(2):86-92

[22] 石岩,卢松波.体育教师教学活动风险认知的质性研究及测量方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27(2):121-125

[23] 沈丽群,季浏,王坤.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质性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5,30(3):211-215

[24] 王岩,姚蕾,李红娟.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结构质性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S学校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99-105.

[25] GLASER B G,STRAUSS A L.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M].New York:Routledge,2017:377-380

[26] 夏传玲.计算机辅助的定性分析方法[J].社会学研究,2007(5):148-163

[27] MACLEOD C.Deconstructive discourse analysis:Extending the methodological conversation[J].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2,32(1):17-25

[28] BAL M G.The practice of cultural analysis:Exposing interdisciplinary interpretation[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05-116

[29] LOCKE K.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methods[J].Nurse Education Today,2002,23(6):467-467

[30] 林小英.分析归纳法和连续比较法:质性研究的路径探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3(1):16-39

[31] ABBOTT A.The syntax of social life: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comparative narratives[J].Social Forces,1989,68(1):321-325

[32] BAUER M W,GASKELL G.Qualitative researching with text,image and sound :A practical handbook[J].[S.l.]:Sage Publication,2000:379-380

[33] 孙晓娥.扎根理论在深度访谈研究中的实例探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6):87-92

[34] 孙晓娥.深度访谈研究方法的实证论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3):101-106

[35] 向羽.如何做好“深度访谈”:将社会工作技巧应用于访谈中[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5(1):55-62

[36] 贺晓星.教育中的权力—知识分析:深度访谈的中国经验[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12(2):88-110

[37] 沈奕斐.深度访谈的混合模型:个案金字塔阵[J].江苏社会科学,2014(2):98-105

[38] 杨善华,孙飞宇.作为意义探究的深度访谈[J].社会学研究,2005(5):53-68

[39] MORGAN D L,KRUEGER R A.When to use focus groups and why[J].Social Science & Medicine,1993,156(1):3-19

[40] BRAMHAM P.Boys,masculinities and PE[J].Sport Education & Society,2003,8(1):57-71

[41] 张力为.信度的正用与误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3):348-350

[42] 张力为.效度的正用与误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4):493-495

[43] BAXTER S D,SMITH A F,LITAKER M S.Children′s social desirability and dietary reports[J].Journal of Nutrition Education & Behavior,2004,36(2):84-89

[44] JANKOWSKI P J,CLARK W M,IVEY D C.Fusing horizons:Explor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psycho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of social constructionism[J].Contemporary Family Therapy,2000,22(2):241-250

[45] 美国心理协会.APA格式[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11-216

[46] 吴静,白桦,胡晋红,等.社会学及行为学研究伦理审查特点概述[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3):325-331

[47] 黄盈盈,潘绥铭.中国社会调查中的研究伦理:方法论层次的反思[J].中国社会科学,2009(2):149-162

[48] FERNANDEZ-RIO J,MENENDEZ-SANTURIO J I.Teachers and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a hybrid sport 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 person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learning unit[J].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2017,36(2):185-196

[49] CAZERS G,CURTNER-SMITH M D.Robin′s story:life history of an exemplary american femal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J].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2017,36(2):197-208

[50] MORALES-BELANDO M T,ARIAS-ESTERO J L.Influence of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on game performance,knowledge,and variables related to adherence in youth sailing[J].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2017,36(2):209-219

[51] HODGES M,KULINNA P H,LEE C.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eacher perceptions of experiences teaching health-related fitness knowledge[J].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2017,36(1):32-39

[52] WARD S,PELLETT H H,PEREZ M I.Cognitive disequilibriurn and service-learn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Perceptions of pre-service teachers in a study abroad experience[J].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2017,36(1):70-82

[53] LANDER N J,HANNA L,BROWN H.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erspectives and experiences when teaching FMS to early adolescent girls [J].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2017,36(1):113-118

[54] 张力为.研究方法总是使我们处于科学研究的十字路口[J].体育科学,2004,24(6):1-6

[55] 张力为.研究报告评价标准的界定与联想[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1):71-73

[56] 朱水萍.教师伦理的关系维度与价值范畴:基于89个访谈文本的质性分析[J].教育科学,2014,30(5):36-40

[57] 金东贤,俞国良,张宝山,等.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来自深入访谈的证据[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4(3):70-80

[58] 王进.运动员退役过程的心理定性分析:成功与失败的个案研究[J].心理学报,2008,40(3):368-379

[59] 寇彧,付艳,张庆鹏.青少年认同的亲社会行为:一项焦点群体访谈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7(3):154-173

[60] 苏敬勤,崔淼.探索性与验证性案例研究访谈问题设计:理论与案例[J].管理学报,2011,8(10):1428-1437

猜你喜欢

访谈法研究者学报
基于知识图谱构建和定性访谈法探析张忠德教授辨治间质性肺病临床特征与方药规律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致敬学报40年
我国学校体育研究中访谈法运用的问题探析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年俗文化的变迁及传承创新探析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