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羊产业精准扶贫的庆阳实践

2018-03-01赵福平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甘肃省庆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畜牧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种羊庆阳市肉羊

文│赵福平(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甘肃省庆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刘刚(全国畜牧总站/甘肃省庆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张强(甘肃省庆阳市农牧局)

张春义 李世恩 高钰 徐振飞(甘肃省庆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最东部,陕甘宁三省交汇处,系黄河中下游黄土高原沟壑区,是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属北方农牧交错带黄土丘陵沟壑区。由于自然条件及交通等因素制约了庆阳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在2016年甘肃省公布的43个贫困县中,庆阳市就占了5个,其中有3个乡镇被精准识别为深度贫困乡镇。也正因为黄土高原独特的地形地貌,为发展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开展循环农业提供了天然条件。

庆阳市介于东经106°20′至108°45′与北纬35°15′至37°10′之间,年降水量356~684毫米。基本上以北纬36°为界(也就是庆城县),东南部为苹果优势产区,西北部为草畜优势产区,中南部塬区是发展有机苹果的最佳区域,通过草业(苜蓿、饲用玉米和籽用玉米秸秆青贮、甜高粱)养羊(饲养适合舍饲圈养的湖羊或者以湖羊为母本的湖杂羊为主)、肉羊屠宰深加工(龙头企业创羊肉品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羊粪加工有机肥、有机肥进果园进菜园(生产有机苹果、蔬菜),实现了庆阳市农牧业内部循环、南北优势互补、可持续发展,努力创建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生态保护区。在这个循环链中肉羊产业是链条的关键环节,向上游延伸,形成饲料板块和种植板块,向下延伸,形成屠宰板块和加工板块,组成了种植、饲料、养殖、屠宰加工、废弃物有效利用等五大产业相互融合的有机体,也构建了庆阳市独特的循环农业综合体,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种养加有机循环,为推动全市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链条支撑。

一、庆阳市发展肉羊产业的优势

国内形势利好。目前,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受环境容量所限,养殖业总量呈现下降态势;青藏高原等生态功能区因草原承载力影响,养殖规模也受到限制;新疆、内蒙古等传统草牧区由于落实草畜平衡政策,实行休牧、轮牧措施,草场承载量有限。国内以肉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将逐步从牧区资源约束型向利用农区饲草资源型发展转变,庆阳市属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将成为发展肉羊产业后来者居上的优势产区。

一是市场需求。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畜产品的需求逐步从单纯以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高蛋白低脂肪羊肉逐渐成为市场消费的主流。从2016年市场消费看,需求总体呈快速增长趋势,仍然供不应求。从未来消费趋势看,肉羊消费格局由区域性消费向全国性消费转变,由少数民族消费向全民消费转变,由季节性消费向常年性消费转变,羊肉供不应求的局面将长期存在,消费需求增加的趋势将长期不会改变。据预测,2020年我国肉羊产量将达到509万吨,消费量需537万吨;2024年羊肉产量将达548万吨,消费量需577万吨,羊肉缺口每年都在30万吨左右。从国家政策导向看,近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除了从需求侧入手提振消费外,重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肉羊等产业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夯实产业基础,转变生产方式、完善各项保障体系,可以说发展现代肉羊产业的前景和空间十分广阔。

二是资源优势。庆阳市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带,境内农田生态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交错镶嵌分布,牧草生长条件比较优越,适合优质牧草种植生长。全市现有紫花苜蓿485万亩、全膜玉米及粮饲兼用玉米353万亩,各类农作物秸秆680万吨,还有甜高粱、燕麦、杂交构树、高蛋白桑树等蛋白含量和草产量更高的优质牧草。同时,市内山川塬兼有,沟壑梁峁交错,每一个山峁就是一个天然的养殖隔离区和天然防疫屏障,这为发展草食畜牧业提供了天然保障。在庆阳市中南部县区,栽有167万亩苹果园,为消纳羊粪生产的有机肥提供了用武之地,这搭建了养殖与种植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三是政策优势。近年来,国家和甘肃省相继出台了《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关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10年)》《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2013—2020年)》《全国肉羊遗传改良计划(2015—2025年)》《甘肃省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2014—2020年)》等一系列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庆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肉羊产业发展,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市直28个部门和8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现代肉羊产业开发小组;制定印发了《陇东肉羊新品种(系)培育项目中长期实施规划(2017—2030)》《关于大力推行中盛模式加快现代肉羊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庆阳市现代肉羊产业“五十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等,这些政策为庆阳市肉羊产业开发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政策支持。

四是有适合圈养的肉羊品种。以前庆阳市主要饲养的绵羊品种有小尾寒羊、滩羊、新疆细毛羊、无角陶赛特、萨福特、特克赛尔、杜泊等品种;山羊品种有子午岭黑山羊、辽宁绒山羊、内蒙古绒山羊、波尔山羊、奶山羊等,这些品种主要是以放牧为主。随着庆阳市封山禁牧条例的实施,放牧的饲养方式也随之转变为圈养方式。放牧品种的羊从放牧到圈养,不仅在饲养的方式上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同时也对羊的生长发育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圈养之后,发现最大的变化就是抗病性变差,而且肉质也随之发生变化。

2016年庆阳又引进了湖羊品种,目前已繁殖到3万只,该品种在当地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湖羊的祖先原为放牧的蒙古羊,迁移到江浙一带,通过800多年的舍饲圈养,已经驯化成性格温顺、适合舍饲圈养的绵羊品种。该品种早熟、四季发情、多胎多羔、生长发育快、肉质好、适应性强。该品种的引进为庆阳市2020年基础母羊达到220万只和全市肉羊饲养量达到600万只,提供了保证。

五是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只要支持了肉羊龙头企业发展,就能牢牢稳定整个羊肉市场,也能巩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对养羊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农民的增产增收,需要通过市场来实现,避免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要由龙头企业开拓国际和国内市场,对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来转化增值。所以必须建立和完善羊肉加工、出口、贮藏等企业链条,重点培育一个规模大、起点高的羊肉加工企业,引导企业以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起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核心育肥场,作为肉羊育肥的科技示范、培训和推广基地,以“公司+养殖场户”的形式,带动养殖场户发展专业化的肉羊育肥,由公司统一回收育肥后的肉羊,让每个养殖场户都能达到有效供给。利用先进设备和先进的加工技术,对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力争品牌产品。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渠道进入市场,促进了庆阳市肉羊生产向规模经营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2011年甘肃中盛农牧公司开始致力于庆阳市3600万只肉鸡全产业链建设的实践,经过5年的探索,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种植养殖横向一体化,实践了农业内部的有机融合;生产加工销售纵向一体化,实现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中盛模式。2016年,将“中盛模式”在肉羊产业上进行了复制延伸,计划投资12亿元,实施庆阳市600万只肉羊产业化建设项目,新建种羊场繁育场5处,建设年加工能力100万只的肉羊屠宰加工厂1处,建设年生产能力30万吨的有机肥厂1处和年生产能力15万吨的饲料加工厂1处,形成了一个集“科技研发、种羊繁育、饲草料生产、标准化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陇东黄土高原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目前,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2.72亿元,在西峰区、镇原县、环县、庆城县建成种羊繁育场4处,羊存栏3万只,全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质种羊10万只。西峰区国家核心种羊场和环县100万只肉羊屠宰加工生产线即将建成运行。中盛公司已成为庆阳市肉羊产业发展的龙头,成为政府引导群众发展肉羊产业、能统领千万个生产主体与大市场、使产品变商品的桥梁和纽带,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推进产业化经营,扶持养殖大户、家庭牧场和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订单生产,可大大提高农民养羊的组织化程度,也为精准扶贫找到了产业支点。

二、肉羊产业初具规模,循环农业初显成效

庆阳市已将肉羊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支柱。为了能保证其健康发展,2016年10月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肉羊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中盛华美有限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带动全市整个肉羊产业的发展。目前,中盛公司已投入使用的3个万只种羊场,共计扩繁种羊3万只,与镇原、合水、环县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种羊供应合同6000多只,其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原本一次要签订1万只的预购合同,中盛公司坚持优先满足庆阳本地种羊需求,只签订了500只的预售合同。又向内蒙古出售了2000只湖羊种母羊。向本地养殖户提供良种肉羊3800只,带动发展湖羊养殖场(专业合作社)8个、养殖户300多户,存栏羊只4000多只,产羔1000多只。2017年新建的3个万只羊场即将投产,届时中盛公司湖羊存栏量可达5万只以上,年可提供优质种羊12万只以上,将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合同养殖。由该公司生产的有机肥已经被庆阳市南部苹果种植基地提前预订,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2017年7月中盛公司也进入了第一批国家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PPP)合作项目。在中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庆阳市湖羊的养殖数量突飞猛进,从2015年的几百只到2017年10月发展到了3万只以上。年屠宰100万只的肉羊屠宰加工生产线即将投产;养殖方式从小规模散养转向大规模的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化、品牌化发展,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冷冻精液制作等技术已经应用推广;羊疫病防控和检测体系建设不断得到健全,羊只主要疫病防控成效显著,肉羊产业在精准扶贫、农民增收方面作用凸显。

另外,庆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把中盛公司作为科研基地,针对肉羊育种、繁殖、营养、疫病防治和饲草料加工调制等方面开展科研研究,并推广到全市各养羊场户中,为中盛公司发展注入了动力。目前,已经购买了肉羊性能测定的仪器设备和数据管理系统,应用于中盛的第二期肉羊核心育种场,将建立核心肉羊育种场,针对湖羊进行本品种选育,并将开展杜泊羊和澳洲白的二元和三元杂交工作。为了能保证国外良种肉羊使用,从天津奥群牧业有限公司购买了杜泊羊和澳洲白活体种公羊各22只,并开展胚胎移植230枚,这些工作为庆阳肉羊产业的腾飞起到了铺垫作用。

庆阳市农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是南北县区优势的互补,多个产业的相互融合、环环相扣、共同发展的结果。目前,庆阳市循环农业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肉羊产业还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三、庆阳市肉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良种利用率、肉羊繁育体系不健全。庆阳市肉羊品种比较繁杂,种羊场数量少,良种母羊和公羊存栏数仍很少,没有育种核心群,大量从外地购买羔羊进行育肥,对引进品种的选育和利用不足,尚未形成模式化的肉羊杂交生产体系,致使引进的品种扩繁速度缓慢,造成了饲养品种多而乱,盲目混乱杂交,杂交优势不显著。再者,优秀种羊价格高,养殖户难以接受,种公羊利用不充分,致使良种利用率低,多数养殖场采取自然交配。另外,以小尾寒羊为母本与萨福克、陶赛特、杜泊等随机进行杂交,没有专门的肉用品种和合理的杂交路线。最后,种羊没有系谱和生产记录,没有性能测定和精液品质检测,影响了羊群的总体生产水平和质量。

2.生产方式和饲养技术都比较落后。大多数农户以散养为主,多数沿袭着传统的养殖方式,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程度还很低,肉羊生产周期一年以上,生产效率低下,影响全市肉羊总体生产能力的提升。大多养殖户都是传统饲养方式,没有接受新的养殖技术和理念,种羊管理不规范,畜群结构不合理,牧草收获期偏晚,秸秆饲料化程度较低,粗饲料品质重视不够。部分养殖场户以干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做粗饲料,虽然青贮饲料已经被证明是反刍动物的优质粗饲料,然而在肉羊饲料供给中,青贮饲草较少,且质量不高。很多养殖场户对肉羊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不了解,不懂肉羊日粮配合技术,原料单一,配方不科学,没有实现饲料的有效合理使用。极少数养殖户仅以玉米作为精料,致使动物生产受限并发生疾病。饲草料开发利用不足。饲草料及作物秸秆收储加工机械化水平较低,秸秆饲料化利用不足,资源浪费现象特别严重,饲草料加工能力有限,肉羊专用饲料的推广应用不足。

3.圈养疫病多发。肉羊产业化过程,其实就是传统放牧式养羊向现代标准化养羊的转变,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由小群体向规模化养殖的转变,由于生活空间变小、饲养密度大、活动量下降、饲草单一、舍饲养殖技术滞后、疾病易发等原因,导致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羔羊痢疾、羊口疮、羊腹泻和一些营养代谢病多发,羊肉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影响局部地区养羊规模的持续扩张和农户继续养羊的积极性。

4.市场销售困难。肉羊出售方面,小部分肉羊供给本地羊肉馆和饭馆,另外一部分养殖户在内蒙古、福建、四川等地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利润较好。大部分肉羊销售依靠本地商贩带领外地客商上门收购或在交易市场出售。羊肉价格好的时候市场上活羊出售也快,但羊肉价格低迷的时候,活羊销售一度停滞,销售途径没有保障,养殖场户出栏的育肥羊只能继续饲养,导致养殖效益下降。

5.标准化程度低。庆阳市肉羊生产虽然从散养向标准化方向发展,除中盛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很快,大部分中小养殖场标准化养殖进程缓慢,农户养殖仍然是肉羊生产的主体。肉羊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屠宰、加工业的发展,但小规模养殖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加工企业的需求,存在产、加、销脱节问题,制约了肉羊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同时地方优质肉羊和羊肉品牌尚未形成,没有市场竞争力。

四、促进肉羊产业发展的建议

1.政府要强化支持力度。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市场竞争中的弱势产业,世界各国大多都把农业作为政府的保护对象,而财政是政府保护农业的一个重要手段。要加强与国家、省级畜牧业、种植业发展项目和政策的对接,积极争取扶持资金,资金和项目要向龙头企业倾斜。在土地手续办理、贷款、道路和新厂建设方面给予更多支持。通过政府不断完善龙头企业和农牧民利益的链接机制,提升农牧民抗市场风险能力,通过金融助推、合作互助和其他扶贫方式融合,努力把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和农户三者利益链接起来。同时,在企业与农户的合作上,政府要积极协调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之间的关系,特别在利益机制和产品价格上,要维护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的合法权益,使得三者紧密结合,共同盈利。

2.健全良种繁育体系。良种是畜牧生产获得效益的基础,一是依靠中盛公司等龙头企业,着力发展湖羊一个主打品种;二是做好良种管理,对引进的优良品种进行纯种繁育,开展本品种选育提高,避免“引进—退化—再引进”的弯路;三是逐步实施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种畜利用率,减少种公羊在畜群中的比例;四是科研单位与龙头企业合作,通过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培育适合本地的肉羊新品种(系),对引进的优良品种在纯种选育的基础上,通过胚胎移植等技术快速扩繁核心群,最大限度地提供优质的种羊;五是加强现有种羊场的管理,新建种羊场要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办理。加大种羊管理力度,定期开展种羊生产经营许可证审核工作,确保种羊的质量。对合格种羊场要强化其种羊质量的管理,杜绝劣质种羊上市,确保为养殖户提供合格种羊。

3.改变饲草供给方式。饲草料是养羊的基础,饲草料的均衡供应是发展现代肉羊产业的基本保障。在肉羊生产向设施化发展的情况下,要大力推广青贮、黄贮等粗饲料加工调制技术。积极推广人工种草,建立专用饲料基地。增强牧草加工企业的带动力,发展订单牧草,集中优势产区,统一收获,利用科学的方法、机械化的操作对牧草进行收割、加工。环县荟荣草业公司带领群众订单种植覆膜紫花苜蓿、机械化统一收割效果明显,农户经济效益可观,可以大力宣传推广。重点推广全株玉米、甜高粱青贮,提高玉米、小麦秸秆的饲料利用率,保障肉羊产业发展的饲草需求。探索新型牧草如高蛋白桑、枸树的引进及推广利用。

4.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推广引种及预防种群退化全混合日粮饲喂、病残低产羊恢复调养、羊的护理与调整、人工授精、羔羊培育、粪污处理等技术,加强青贮饲料的制作培训,提高青贮饲料的品质,合理利用微生物青贮添加剂。做好消毒、免疫登记工作,严格遵守羊只调运审批程序和隔离观察制度,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流行。通过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饲草料保障水平,应用人工授精、羔羊早期断奶、短期育肥出栏等技术,实现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以此提高肉羊个体生产性能,降低养殖成本。突出高效率、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特点,创造适合羊繁殖、生长发育的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最大限度挖掘羊的生产潜能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力推广肉羊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健康养殖业,引导养殖户转变传统养殖观念,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在大型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并推行标准化生产规程。逐步实现品种良种化、饲养标准化、饲料营养化、防疫制度化和产品规格化,促进安全优质羊肉产品生产。

5.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管理和经营。随着网络不断普及,“互联网+”在农业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互联网+农业”大数据,从生产到管理上可提供科学的决策,真正实现靠数据说话,增强政府、企业和生产者决策的科学性。比如,在生产中,利用互联网智能管理系统对羊场生产管理、育种分析、物资管理、成本核算、数据上报等羊场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羊场管理人员通过本系统管控羊场数据,包括基础数据、种羊管理、育种管理、统计分析、销售管理、兽医管理、物资管理等功能,帮助羊场全面实现生产信息化,提升成本核算和管理效能。在销售中,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和推广。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已不能适应发展需求,只有发挥区位、资源与产业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产品的宣传、推广和销售。在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和推广过程中,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树立品牌意识,创特色品牌化道路,转变思想观念,培养和引进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支付手段,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6.建立新型技术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一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在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建立培训机构,培训规模化养殖户,保证使今后新增的养殖场或合作社,至少有一名在大专院校培训过的职业农民。二是培养科技骨干。根据《庆阳市扶持普通高校毕业生到非公经济组织就业管理办法》,通过举办人才专场招聘会,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扶持引导畜牧兽医及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到肉羊产业龙头企业就业,加大人才支持力度。建立市、县、乡技术人员在职培训机制,定期到省内外大专院校培训。三是积极发挥农业科研单位的技术力量。农业科研单位的技术人员定期到县(区)、乡(镇)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将现代肉羊生产技术尽快普及到广大农户,加大对规模化羊场场长、饲养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

猜你喜欢

种羊庆阳市肉羊
中秋节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种羊示范场
“放牧+补饲”春季种羊饲养有诀窍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提高种羊疫病防控措施的举措
肉羊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种羊的兽医防疫方法
花语
作品赏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