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度量在DOD改进中的应用
2018-02-28杨桂荣陈健辛丽华
杨桂荣 陈健 辛丽华
摘要
本文对迭代开发的完成定义DoD和度量分析的关联性进行了系统分析,阐述了如何利用度量数据的作用,持续进行完成定义的改进优化,建立了DoD和度量分析之间的有机联系,为团队或组织持续改进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关键词】完成定义 DoD度量 持续改进
1 背景
敏捷团队的DoD在制定是以能力边界为依据,符合当时的质量目标和效率目标。
随着团队能力的提升,协同效率的提高,DoD的要求如果一成不变,会成为团队成长的阻碍力量,消磨团队持续改进的动力。
DoD的改进如何能达到预期目标呢?盲目要求团队达成过高标准,导致团队改进意愿的挫伤。
2 解决思路
度量系统强大的数据收集分析功能,可以解决DoD提升标准的合理制定难题,而且可以进行持续的跟踪评估,把DoD的持续改进和度量活动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迭代式的“扩展、实施、评估、改进”循环,逐步提升团队的DoD标准,为敏捷的“持续改进”目标提供合理有力的方法指导。
3 实践情况
3.1 实践思路
设置DOD的目的是保证团队交付的功能达到真正的Done,不仅在功能层面,而且在质量层面。DOD的范围覆盖产品交付的全流程。DOD的作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软件交付必须的有价值活动的检查单;
团队成员的基本报告机制;
以现实为基础,动态演进的可审计的检查单。
DOD的改进方向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要求提高:随着能力提升,逐步提高过程质量要求
范围扩展:随着团队效率提升,不断扩展迭代工作内容
流程优化:随着团队先进实践引入,优化调整敏捷开发流程
度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持续改进,范围也会覆盖产品角度的全流程,度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理解、评估、控制、预测等方面。
通过对外部质量控制、版本周期缩短判断是否达成业务目标,在分析周期控制和代码内建质量的量化数据的基础上,可以预测潜在的问题,通过对测试设计效率和性能异常回归,评估团队能力。
因此可以通过度量体系找到改进的切合点,度量体系的指示器和DOD的关联图谱,可以找到如何切入的关键方法,并在此通过持续反馈评估,可视化的量化效果。度量指示器如下:
3.2 实践落地
从价值、效率、质量、能力几个维度出发,在充分考虑团队的工作痛点的前提下,设计一些新的指示器,能够在决策指向性、有效性、可靠性、成本等方面有进一步的提升。
指示器的数据来源通过员工上报,手动收集等方式实现,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数据失真,上报收据受到了人为主观影响,若手动收集数据的工作量较大,容易发生错误,严重时会导致指示器的结果失真。设计指示器的时候,尽量依托一些数据库工具,实现数据的自动化收集和分析。
可视化展示,实时应用,将度量报告分为过程报告、迭代报告、发布报告3个层面3个时机邮件发送给相关人员,为项目决策、研发过程效率提升提供可視化的数据支撑,并能够及时组织团队和项目进行回顾复盘分析。
4 效果评价
4.1 持续反馈评估改进
通过度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完成持续评估改进,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通过故障泄露阶段数据,分析需求分析和设计质量;特性故事周转周期数据,反馈故事拆分质量,DOD增强故事拆分粒度要求;通过代码内建质量数据(CC标准达成情况)促进编码阶段DOD优化,通过分析测试设计效率数据,可以明确测试策略和测试规程情况,通过性能异常回归测试时间占比,可以促进DOD增加性能异常自动回归要求。
4.2 案例和数据
如表一所示。
参考文献
[1][美]杰拉尔.温伯格(2004)质量.软件.管理一系统思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英]Jes Humbie/David Fariey著乔梁译.持续交付发布可靠软件的系统方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3][加]Craig Larman[荷]Basvodde著孙媛顾全译Practices for ScallingLean&Agile Development[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4][英]Norman E.Fenton,[美]ShariLawrence Pfleeger著.软件度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张松著.精益软件度量:实践者的观察与思考[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