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的视频分析与组播传输
2018-02-28丁斌
丁斌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数字电视一经出现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将电视传播与电子技术相结合,可以提高电视影像的清晰度,节省了频道资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对数字电视的视频分析与组播传输进行论述,希望能够促进数字电视技术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数字电视 视频分析 组播传播
我国信息技术领域在不断进步,数字电视作为信息时代下的产物,数字电视在采集、制作、编辑视频的过程中都会使用到信息技术。数字电视主要使用了数字信号代替了传统的模拟信号,增加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在数字电视中视频分析与组播传输是两个重要方面,本文主要基于数字电视,对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1 基于数字电视的视频分析
1.1 视频分析中的视频传输方式
数字电视中的视频传输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地面无线传输、卫星传输以及有线传输。目前,我国数字电视的视频传输主要以网络为基础,进行信号之间的无线传输工作。在数字电视视频传输中,视频接收的主要方式是使用多媒体软件进行视频信号的接收过程,并且使用相关软件对信号进行解析,最终将其播放在屏幕中。卫星传输方式主要是数字电视的使用者只要安装了卫星信号模块接收终端,就能够获取卫星获得的各种多媒体数据,通过相应的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将信号转化为视频的形式播放出来。数字电视视频的有线传输方式,有着成本较低、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使用这种方式进行视频传输,需要用户在终端设置视频接收设备,通过终端设备直接接收视频传输的信号。
1.2 视频分析中的样本视频检索
随着信息不断发展,数据不断增加,在已经存在的大量视频中找出某个领域的视频信息成为了新的难题。在现阶段,主要使用视频特征对视频进行检索工作,通过QBIC、Photobook、Visual SEEK等系统对视频关键帧的纹理、形状等特征进行分析,并作出反馈。但是,使用這种方式进行视频检索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视频检索的精确度降低。对这种视频检索的方式进行改进,出现了分析视频检索法。首先使用dct-dc-size字段,对视频进行初步的快速检索;其次根据B帧运动矢量的时空分布对不符合相应信息的数据进行排除;最后,使用DC图像对视频进行精确筛选。分级视频检索法,可以通过少量的计算,对视频进行实时检索,提高视频检索的精确程度,增加用户的视频互动精确性。
2 数字电视的组播传输
IPv6是基于人们的需要,计算机与数字电视进一步结合的重要地址。IPv6以地址的前缀为基础,将地址划分为三种类型:单播地址、泛播地址与组播地址。IPv6的地址空间比IPv4的地址空间扩大许多,并且形成了结构化的路由层级,简化了报头格式,增加了地址的安全性与可移动性,缓解了IPv4地址越来越紧缺的局面。IPv6组播地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安全性较低,可靠性较低等问题,而且受到网络异构的影响较大。相较于传统的IPv4组播地址IPv6的组播地址格式空间充足,在使用时严格规范IPv6的使用字段,避免重复地址在同一范围内重复出现,组播的网络模型如图1所示。
从组播源到信号的接收方组播分发树的生成与更新的核心主要是指IPv6的组播路由协议。IPv6的组播路由协议要全面接受组播报文,缩小组播发送的范围并压缩网络资源的占用量。目前IPv6的组播路由协议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密集模式、稀疏模式、链路状态。
PIM-DM协议能够独立于单播路由协议,作为个体单独存在。不仅能够进行任何形式单播路由协议组播,而且有着较高的灵活性,既可以变为密集模式,又能变为系数模式。两种模式有着不用的应用范围,其中密集模式主要被应用在网络与数据接收的节点处。PlM-DM协议可以将初始最短路径变为广播数进行数据对口连接并进行转发,使用111消息对不同的结构设置邻居列表。在此协议中主要有提供消息功能,该功能可以提醒上游路由器继续发送相关消息。
在IPv6地址的组播路由协议,接收到111消息前,需要对消息进行相应的处理,使用PLT定时器进行取值,将接收报文消息后覆盖定时器处理程序。所以数字电视组播传输有着相应的实用性,但还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与修整。
3 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电视的出现,提高了视频的清晰度,为人们带来了更好的视频体验。对数字电视的视频进行相应分析,主要分析视频传输方式,为人们提供更多视频选择路径。对视频检索方式进行分析,能够增加视频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感受。对数字电视的组播进行相应分析,有助于组播方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嘉.当前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J].硅谷,2014,7(16):6-7.
[2]王有国,刘玉琴,汪雪锋.技术标准的专利分析——以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为例[J].情报杂志,2013,32(12):79-82+118.
[3]刘菊琴.浅析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科学之友,2013(09):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