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教学中古诗词艺术歌曲特色探究

2018-02-28魏文生王爱红徐佳钰

现代农业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声乐教学

魏文生 王爱红 徐佳钰

【摘   要】 本文以探究古诗词艺术歌曲特色为视角,从声乐教学角度出发,通过阐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声乐教学中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意境把握以及声乐教学中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學价值,进一步明确在声乐教学中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来演唱此类作品,如何让学生准确的把握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特色。强调在声乐教学中,学习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要求学生有着一定的声乐技巧,更要求学生拥有深厚的文化素养,真正切实的唱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魂,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 声乐教学;古诗词艺术歌曲;艺术特色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poetry and art songs in vocal music teaching

Wei Wensheng  Wang Aihong  Xu Jiayu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unan ,Hengyang    421008)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n the perspective of exploring poems characteristic of art song, from the Angle of the vocal music teaching, through elaborate art song of ancient Chinese poems singing skills,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poems art song in vocal music teaching to grasp and poems art song in vocal music teaching of aesthetic value, further defined in the vocal music teaching should be how to guide students to sing such works, how to make students better grasp poems singing features of art song.It is emphasized that in vocal music teaching, the study of ancient poetry and art songs not only requires the students to have certain vocal skills, but also requires the students to have profound cultural literacy, to truly sing the soul of ancient poetry and art songs, which has higher reference value and social.

[Keywords] vocal music teaching; ancient poetry and art songs; artistic features

1  声乐教学中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

1.1  诗词语言的节奏与结构

在划分诗词语言节奏的时候,总体上要遵循基本的语言规律,然后再创造性的改变一些普通语言的结构,逐步形成诗词特有的节奏规律。可以说诗歌就是一种用讲节奏和有韵律的语言来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1.2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咬字与发音

吐字准确,腔调圆润是唱歌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时更是要讲究“字正腔圆”。“字正”说的是咬字要清楚,但是咬字也不能过重又或是咬的太紧,否则不但会影响发声还会使得旋律缺乏流动性,只有恰到好处才能准确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听众达到思想共鸣。“腔圆”指的是声音圆润,婉转动听。腔体圆润的基础是气息,使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学好声乐的最重要的一步,正确的分配气息才能使得歌声柔和又圆润。

2  声乐教学中古诗词艺术作品的意境把握

2.1  借景抒情

古诗词的创作表现手法有很多,诗人往往在表达自己主观情感的时候不会直接的写出来,而是通过描写客观景物,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情感,想要表达的思想寄托于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景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这种写作手法我们称之为借景抒情。很多学生在演唱时会刻意的注意自己的气息对不对,口型对不对,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以考虑该表达怎样的情感,这个时候就需要靠老师的引导,带领学生对歌词进行想象,设想自己是作者,那么眼前是怎样一幅景象,看到此景触发了怎样的情感,只有自己投入进歌曲中才能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境。

2.2  动静结合

古诗词就如字画一般,既要讲究虚实相生,也讲究动静相谐。动既是运动,静则是静止,两者相互交融使得画面更加的生动有趣,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有很多种,化动为静、化静为动、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等等。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在谱面标记出来哪些词是动词,哪些词是形容词,师生一起探讨该如何表现出动词的动态,和形容词所表达的美感。

2.3  情景交融

从中国传统思想上来看,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天人合一”便是情景交融的起源,当“天人合一”运用到古诗词的创作中,表现出的则是情感与景物的交融。在创作诗词的时候,诗人在字里行间都会带着自己的情感。因此,词也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在描述景物的时候也会带着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景中含情,情寓于景,使得诗词内容更加丰富,情感浓烈。

3  声乐教学中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意义

3.1  学习古诗词艺术歌曲是品德教育的手段之一

说到唐诗宋词,《悯农》应该算的上是最为人所知的了,当我们还不懂事的时候父母就会在我们耳边唱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让我们明白了粮食的来之不易,那是农民伯伯流着汗水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每一粒粮食。由此可见诗词在音乐的结合下是可以起到教育的作用的,音乐将原本有些拗口的诗词变得朗朗上口,并且更能使人感受到诗词的感情,通过优美的旋律去影响人们的思想,比空洞的大道理更能嵌入人心。

3.2  学习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提高审美的手段之一

在当代的学校教育中,提倡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审美能力的提高能使人们为了维护和创造美好的事物而努力。在刘禹锡的《望洞庭》中,我们看到了秋夜的月光下,澄澈空明的洞庭湖,洞庭湖的湖水就如一面镜子一样,在月光的衬托下格外的动人,“白银盘里一青螺”,将湖水中的君山岛比作是青色的田螺,使得诗词富有趣味,在吟唱的过程中,脑海里仿佛看到了当初的洞庭湖。再看看现在的洞庭湖水,不禁让人感叹道保护环境已经是刻不容缓了。通过欣赏古诗词艺术歌曲,能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3.3  学习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文化传承的手段之一

文化复苏,是当今中国不可小觑的任务,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大國,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宝贵的诗词,这是我们隐形的财富,需要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那么作为声乐老师,应该用自己的方式为传承中国文化做出一份贡献,带领学生学习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仅能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更能够在演唱中了解到很多古诗词,以及中国的历史,所以学习古诗词艺术歌曲有利于中国的文化传承。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应该通过让学生学习古诗词艺术歌曲来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希望可以通过新颖的曲调和优美的诗词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古诗词,了解古诗词。

4  结论

中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不管是表达怎样的情感都会隐藏在短短的诗词当中,诗词婉转内敛,意味深长,这就要求演唱者不仅要有高超的演唱技巧,还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演唱者高度的文化素养,可以从简短的诗句中充分的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并且完美的演绎出来。学习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最好的方法就是吟诵,中国的古诗词与国外的诗歌不一样,中国的古诗词在与音乐结合时,不能只是看字读字,因为古诗词本身就是有音高的,所以我们要朗读它的抑扬顿挫,体会到它的美,才能真正的领悟诗中的意境和情怀。

参考文献:

[1] 李 源.中国民族声乐语言韵味美的多维探析[J].大家,2011      (18):28-30.

[2] 王 苗.歌唱中的情感体验[J].北方音乐,2011(07):22-24.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声乐教学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舞台艺术实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