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旱腰带地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2018-02-28冯雪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三农启示

冯雪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旱腰带地区的基本情况,提出用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实现旱腰带地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坚持以创新为引领,精准调整旱腰带地区产业结构;坚持协调发展,促进旱腰带地区的全面进步;坚持绿色理念,加快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坚持开放理念,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坚持共享理念,实现共同富裕。并概括出旱腰带地区发展的几点启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支部引领、强化带动是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合力联动是旱腰带地区发展的关键;精准扶贫的重点是扶智。

【关键词】 五大发展理念;旱腰带;三农;启示

一、旱腰带地区的基本情况

旱腰带地区位于咸阳中部,乾县、礼泉、泾阳、三原4县北部,属渭北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过渡地带。东西长约10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总面积1971.48平方公里,耕地152万亩,分别占4县总面积的58%和总耕地面积的50%。域内有34个乡镇、682个行政村、77.8万农业人口,分别占4县乡镇总数的52%、行政村总数的45%、占农业人口总数的46%。面积和人口均占全市的五分之一。由于这一地区地貌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尤以干旱最为突出,故称“旱腰带”。

习总书记曾在2013年12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表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在改革开放前后各二十多年里,虽经各级多方努力,社会各界积极帮扶,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农村贫困状况有所改变,但却由于干旱缺水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资源匮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结构单一等原因,致使这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比较缓慢,成了一个特殊的贫困区域,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进入新世纪,在国家扶贫开发新政策的指导下,咸阳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加大对旱腰带地区扶贫开发力度,使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旱腰带的农民来说,要有了红火的产业、美丽的家园、越来越鼓的腰包,有了各项权益的切实保障,才有了真正的“体面”。在新的历史阶段,旱腰带地区只有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变危机为机遇,成功的实现爬坡过坎、追赶超越。

二、以新理念为引领推进旱腰带地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1、坚持以创新为引领,精准调整旱腰带地区产业结构

“种了一料子,打了一抱子,收了一帽子”曾是這里的真实写照,这形象的反映了过去的旱腰带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差,农业生产基础薄弱的现实状况。这一带平均海拔在700米左右,昼夜温差大,光照条件充足,多为沙石型碱性土壤,这种自然条件对粮食和其他水果的生长是一种劣势,对于石榴等杂果的生长却是一种优势。该地区历史上也一直有栽种石榴、葡萄、梅李等杂果的传统,例如,礼泉县肖山村很早就有栽植石榴的传统,栽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肖山的石榴作为宫廷贡品,有“御石榴”之称。但受各种传统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该地区一直没有将石榴等杂果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经济。如今的肖山之所以走在了旱腰带脱贫致富的前沿,其最大特点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禀赋,善于变资源“劣势”为优势,勇于突破,敢于创新,最终找准了路子,科学调整产业结构,使得农业效益大大提高,从而实现了农业发展方式的成功蜕变。因此,旱腰带地区必须始终把创新意识摆在前面,着力推进旱腰带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学指导,深挖资源禀赋,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致富之路。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在优质产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市场覆盖率、占有率不断扩大这个基础上,通过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等全产业链条,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真正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简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从而真正的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2、坚持协调发展,促进旱腰带地区的全面进步

咸阳市目前已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和爬坡过坎、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全面小康,重在“全面”,难在“全面”。这个“全面”具体到旱腰带地区的发展就意味着,我们的发展既要城市繁荣,也不让农村凋敝;既要物质丰裕,也要精神丰富;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要“全面”,就得协调,这就要求我们切实把改善旱腰带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同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结合起来,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加强贫困乡村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科技、教育、卫生、医疗、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旱腰带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对旱腰带地区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继承发展农村传统文化,摒弃农村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增强广大农村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力,满足广大农民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大农民培训投入,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提高技能、崇尚科学,造就出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的新型农民,构筑起旱腰带地区脱贫致富最有力的基石。

3、坚持绿色理念,加快生态环境修复工作

咸阳市旱腰带地区历史文化遗迹丰厚、石灰石储量丰富,但森林植被稀少、水资源短缺。丰富的石灰石资源,使该地区成为陕西省水泥、石灰、石料等建材的主要来源地。建设需要和利益需求使人们盯上了这片山脉,无序开采、违规加工、土法烧灰让旱腰带地区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状况日益严峻。矿山生态恢复治理资金需求量大、县级财政难以承受,几乎是所有“旱腰带”区域地方政府面临的共同难题。再加上这一地区少雨多旱,树草成活率较低,尚无成熟有效、可借鉴的恢复治理方法,都让“旱腰带”的生态恢复之路异常艰难,但“旱腰带”地区生态修复工作是一项惠民生、利长远,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加快“旱腰带”地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也是我市贯彻落实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见和五大发展理念,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重要决策。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首先思想认识要到位,规划编制要加快,治理工作要扎实,工作责任要夯实,努力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互促共赢。扎实推进“五带”(光伏发电带、畜牧养殖带、生态光伏人文景观养老旅游带、环保型建材产业带、大西安生态屏障保护带)建设,尽快形成生态修复治理的规模效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早日把“旱腰带”地区建设成为“绿腰带”、“金腰带”。在加快“旱腰带”地区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探索研究矿山生态治理方案,相关部门也要主动配合,努力争取专项基金及项目支持,推动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4、坚持开放理念,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

为全面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大西安,西咸新区已由省直管调整为西安代管,这有利于增加群众福祉,有利于县域及广大农村参与市场大分工、产业大协作、发展大融合。咸阳要有大局意识、看长远,变被动为主动,加快发展,共同参与到大西安的建设当中来,让更多的咸阳群众获益。作为旱腰带这个特殊的区域,更要坚持开放的理念,积极主动融入到大西安的建设之中,把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极限,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一是要与周边地区互动发展,与杨凌深化农业产业一体化合作,开放的过程中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创新合作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通过科技与应用的对接,提高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利用率,提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市场竞争力,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让科技之花在旱腰带盛开。二是要深入开展“互联网+”,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响应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果业结构的实践,引进特色水果品种,进行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多元化发展。生产出更多符合市场要求,更好的产品。三是探索全域旅游新模式,实施“旅游+”战略,促进文化旅游产业与农业、工业、电子商务以及生态融合发展,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性、主导性产业。结合袁家村、龙泉公社等著名旅游景区,加大旅游营销宣传力度,包装开发旅游产品,大打旅游牌,通过各种活动扩大旱腰带地区旅游对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坚持共享理念,实现共同富裕

习近平曾指出:“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由于区域的特殊性,旱腰带地区群众脱贫致富一直牵动着各级政府的心,多年来,党和政府也向旱腰带地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引导群众发展壮大产业。现在,旱腰带地区的水利、道路、用电都有了彻底的改变,群众从过去农作物的单一种植发展到多样化种植。但我们始终要牢记,抓住旱腰带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等于抓住咸阳扶贫开发工作的“牛鼻子”。所以我们要坚持共享理念,为实现共同富裕,把各方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旱腰带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上来。要进一步明确思路、目标和重点,突出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和措施,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在旱腰带扶贫开发的过程中,要把建设旱腰带区域特色城镇化与打造重点示范镇相结合,与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着力改善区域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实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三、旱腰带地区发展的几点启示与思考

1、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调整旱腰带地区产业结构,我们一定要明确既要创新,也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并在此基础上科学规划和科学实施,不可照抄照搬别人的成功经验,别人的经验能用则用,切记不可生搬硬套,要充分利用自然秉赋,善于变资源“劣势”为优势,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产业结构调整之路。调整产业结构时还要注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要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要通过结构调整,促进布局更加合理、结构更加优化,产品适销对路。所以,农业品牌化有利于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提升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要切实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必须坚持以品牌带动品质,以优价激励优质,着力解决制约品牌发展和供需结构升级的突出问题。

2、支部引领、强化带动是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

“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一个坚强有力的村党支部班子是一个村快速变迁的主导。所以,要建好支部、配好班子,着眼加强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群众选到村支部班子中,达到选好一人致富一村的效果。基层党组织要激发和调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村党支部的班子成员身先士卒、身体力行,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整合所有资源力量,村容村貌一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3、合力联动是旱腰带地区发展的关键

搞好扶贫开发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形成合力是关键。只有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一股劲,这样才能达到最大的效果。一是要有国家的惠农好政策,二是要以政府为主导,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扶贫开发,政策落实有效、组织有力、资源投入大,是其他力量不可替代的;三是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激發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的发挥,只有这样才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繁荣农村经济,真正实现旱腰带地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4、精准扶贫的重点是扶智

“扶穷不扶智”,对于个人来说,人穷穷一时,智穷穷一世;对于地方来说,劳动力素质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智力支持,个人难改贫穷命运;没有人力资源支撑,产业发展不会开花结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要适应农村劳动力状况和资源配置新变化新趋势,适应建设现代农业新要求,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一大批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产品营销人才、农业经营管理人才。要真正解决旱腰带地区“三农”问题,实现脱贫致富,就要依靠农民群众自己的双手和聪明才智,这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繁荣农村经济。

【参考文献】

[1] 曹宏涛, 张亮.礼泉:让石榴成为优势富民果[N].陕西日报,2011-01-31(8).

[2] 张权伟, 李涛.裸露多年,“旱腰带”生态如何恢复?[N].陕西日报,2015-09-16(9).

【作者简介】

冯 雪(1983.12—)女,汉族,陕西咸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党校哲学教研室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五大发展理念三农启示
赞分盐镇裕牛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法治保障
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推动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创新发展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2013年度“三农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