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给学生记叙文写作的几点启示
2018-02-28李桂樱武鑫洋
李桂樱 武鑫洋
众所周知,写作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能力,也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更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基于此,写好记叙文是初中阶段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不但对写作学习抱着厌倦的态度,而且其写作水平普遍较差,很少有学生能够完美地写出一篇优秀的记叙文,更少有学生能够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林海音的这篇“行云流水”般的《窃读记》给学生记叙文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第一,要有一个核心事件
一篇好的记叙文,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说记叙文常常要有一个“核心事件”做支撑,类似于支撑事物的“骨架”,并且要一线贯穿到文章结束。在《窃读记》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窃读”作为核心事件,作为一线串珠的思路,以“我”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往书店窃读,至晚上仍然依依不舍离开,全篇围绕“窃”字展开,其中穿插着描写了一系列相关的事件,真实细腻地描绘了“窃读”的个人的独特感受与个中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文章的这个特点给予学生的写作提示就是,在写作记叙文时要在确立文章主题的基础上,首先必须选择一个与主题息息相关的“核心事件”,并且使这个“核心事件”一线贯穿到底,而且其他一系列的事件都是由此发生联系的,这样的文章就会思路严谨,结构不至于散乱,也避免了行文的旁逸斜出,使文章重点突出,从而更能突出文章的中心,全部内容统一服务于中心,记叙文的创作首先要遵循这一规律,否则再优美华丽的语言也是丝毫没有力量的。
第二,要有曲折的故事情节
记叙文看上去是行云流水般的,但是如果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来辅助文本表达,那么文章也是丝毫没有意义的,并且也很难写出比较有长度有深度的文章,表达的情感可能也不会入情入理,感情真挚。《窃读记》以“窃读”为核心事件,但是并不是从头到尾仅仅写自己是如何“窃读”的,而是在“窃读”这一核心事件之下,穿插描绘了“我”是如何走进书店的,以何种心态来找寻这本书,同时第一次被老板发现并遭到拒绝之后是如何被赶走以及自己怎样的心情。第二次“窃读”是得到一个好心店员的理解,主动提供书本。也是就在“窃读”的过程中,行文中作者不断地为“窃读”设置障碍,就让这个“窃读”事件不是一直很顺利的发展,行文过程中矛盾逐渐被激发,一步步展开矛盾,其实这也是为了更明确的突出“窃读”的特征,突出我的行为是属于“窃读”的,这样的文章是逐步展开的,并且更能够突出主题,突出“我”对知识的渴望这一主旨。因此,在《窃读记》这一写作点上,对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指导上就是,学生无论写任何记叙文时,都要在文章中不断地为 “中心事件”设置各种障碍,让文章内容并不是行云流水的进行下去,这样使文章的“核心事件”发展得一波三折,读者读来也是回味无穷的。当然,这些障碍的设置一定要符合文章主题的需要。任何旁逸斜出的故事,任何曲折的情节,文章中任何的波澜产生,都要符合文章主题表达的需要,那么这个记叙文的写作就会顺理成章,一气呵成了。
第三,要有真实的生活情境支撑
写作,是来源于生活,是高于生活的意识形态。一言以蔽之,写作绝对不是作家窝在小屋子里就开始凭空创造的。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发现,很多学生的写作都是自己凭空编造的,这种凭空编造的所谓的文章我们总是一眼就可以认出来,而且丝毫没有任何情感的表达,也就是学生为了应对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同时作为学生也未能真正了解什么是写作。所以,一定要让学生牢牢把握住,我们的创作一定要在真实的生活状态下进行,一定要取材于真实的生活情境,甚至要在真实发生的事件基础上进行。林海音的《窃读记》这篇文章选自于《城南旧事》,这本书写的就是作者小时候在北京长大,在这里度过了25年的时间,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后,她将北京的生活点滴写成《城南旧事》一书,这篇文章所写的也是作者在北京的童年生活。基于此,在写作中,所写的内容只有来自于真实的生活,作者才有话可说,才会有更多的表达的语言,语言也不至于空洞无物,不会是反反复复重复自己的某一层含义,同时表达的情感诚然也是自己的真实感受,也才会有读者产生共鸣,更不会是无病呻吟的。这方面给学生的写作启示就是,任何时候写作文都不要脱离自己真实的生活情境,都不要胡编乱造,若想让自己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必须首先学会对生活感兴趣,要注意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对生活有所感受,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真实的生活,只有有了真实的事件发生,才会有真实的情感体验,这样才会有东西可写,这样的写作也才会有意义,才会有真正的创作产生。
第四,要有适当地真实地心理描写
生活中,无论任何事件发生过程中,任何人都会立即产生自己的想法,产生属于自己的真实的心理感受。因此,只有真正经历了这个发生的真实的事件,那么才能真切地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在写作的过程中就要把这种种当时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任何作品只有真情实感才能夠打动人,才能够吸引人来阅读,也才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作品也才会有生命力。因此,在写作当中,适当地把自己在“故事波澜”产生之时内心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对文章的表达效果会有异曲同工的趣味的,同时也能够真切的表达出作者的真实情感。《窃读记》中心理描写有这样几处:一处,作品开篇时,“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这里来写“我”记住书本的位置,充分表现出“我”对书本的渴望,让读者实实在在感觉到这件事如同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二处,“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是怎样高兴地喊着:‘再大些!再大些!”,这里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热爱,也表现了孩子的天真与狡黠,读者读来也同时为“我”感到着急,内心情感不时起伏。三处,“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这一处心理描写表达“我”终于发现书并没有卖出去,又可以接着读的惊喜之情,这种感受溢于言表,我们读来也不禁为“我”感到高兴幸福。等等,还有几处相应的心理描写。因此说,所有的真实事件的发生,任何人都会有真实的心理感受。因此,在写作中一定要适当地的表达出自己在事件发生之时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有了这种真实的体验之后,情感的表达自然就会流露出来,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心境也会与文中主人公共同起伏,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各种各样的波澜不惊,这样也会让读者真切的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同时这种表达也使文章自然流露出真情实感,也更能表达文章的主题。
第五,要有突出的情感表达
记叙文最大的特色是通过具体的人物、事件和景物描写来传达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情感在记叙文中的贯穿一定是自始至终,必须是一环扣住一环,每一句话、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景物和每一件事情都一定是跟文章的主题息息相关。总而言之写作为了表达情感需要的,而且所要表达的情感是普适性的,是适应大众所需要的,也是为大众所接受的。当代作家文珍在《大语文·童年的铁皮鼓》点评《窃读记》说:“本文是作者对自己小时候一段有趣经历的回忆。小时候太想看书,买书的强烈欲望与口袋里零花钱的匮乏发生矛盾,所以只好‘窃读作者以一支天然质朴的笔将小孩子最初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求描写得绘声绘色,书店店员不动声色的体谅更带给了她最初的支持与感动,读来十分温暖动人。”教育部特聘中国西部教育顾问、深圳市党代表张云鹰《开放式阅读教学》评价说:“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在《窃读记》一文中,细腻生动地描绘了‘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并用‘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一句进行总的概括。”这两种真切的评价其实就是《窃读记》情感主题的点评,围绕这一情感主题,作者在文中写了一系列的事件,其实这些事件的发生都是仅仅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的,所有的事件读来都令读者感同身受,也令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在这一点上给学生的写作提示就是,任何时候的记叙文写作最终都要指向文章的情感,要在事件的波澜中表现人性的光辉、人对自我价值的发现、人超越自我的力量等等精神方面的东西,这才是记叙文创作的最重要的环节。
鉴于目前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状态来说,我们首先要让我们的学生明确在记叙文的创作中要牢牢把握住我们是在创作,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写作任务,如果仅仅是当做写作任务来完成,那么我们的学生永远都不会很完美地完成这个任务,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创作的真谛,进而体会到创作过程中的乐趣,最终让学生爱上写作、乐于写作,让我们学生的写作“摇曳多姿”“大放异彩”“轻松自如”,让每个学生都具备写作的才能。
李桂樱,河北邢台市第六中学教师;武鑫洋,河北邢台市政维护处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