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真实情景写作的高速入口

2018-02-28葛蕊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入口命题情景

当今中学生作文,尤其是中考作文经常出现无病呻吟,虚伪写作的现象,导致学生青春的意志无法展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伪写作”。那么,什么是真实的情景写作?它指的是真实、具体的语境在真实世界中的写作,在真实的学习中写作,再在具体的应用中写作。我们的学生如果背离了这种写作,就不是真实世界的自然流露,写作的生命也就无从谈起。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探寻到真实情景写作的入口,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做到真实情景写作,切实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呢?

一、探寻真实情景写作的入口,应当纠正三大错误

1、材料指向不明,导致学生找不到思考的突破口

在当今中考中比较流行材料作文,一种是解释性材料,就是对命题和半命题解释说明;另一种是思辨性材料,由作文材料引发学生思考分辨而获得感悟。对于初中生而言,中考作文给学生的材料不宜太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万万不能把学生挡在基本的审题之外。但是在实际的中考中有的命题教师出的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晦涩,学生无从下手。例如2017年浙江绍兴的中考作文题:

生活中,你是更关注事情的开始,还是结果?你可曾思考过两者的关系?阅读下面这组言论,按要求完成写作。(60分)

出发,才能到达。——朱兆瑞

只有知道了书的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叔本华

大自然中一切的结束都喻示着新的开始。——QQ经典说说

我是环绕着一个圆圈而行的,越接近终点也就越接近起点。——狄更斯

这些言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阐述观点,也可……

绍兴的阅卷老师在阅卷后普遍认为,这次作文学生审题不清、立意不深的问题比较严重。究其原因,这和考生读不懂材料。找不到思考的突破口有着很大的关系,有的学生这样在作文中联系:由“只有知道了书的结尾,才会明白了书的开头”联想到“学会坚持,方得初心”,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这个材料作文能这样类比吗?第三句和第四句也是意思相同的句子,我们又如何引发由此及彼的联想?更大的问题是,考生能都做到由此及彼的方法展开联想,那么考生该如何立意?文章的立意找不到支点,我们又如何演绎真是的情景写作呢?

我们如果吧这个作文的要求修改一下:“这几个言论中的哪一个最能引发你的思考和联想?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还可以……”,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思考再现自己的体验,迅速的进行对“结果和过程”的思考,找到真实情景写作的高速入口。

2、框限住学生思想,导致他们无法自然的演绎情感

框限思想,一是学生的立意受到限制:学生只能按照命题老师的立意去写作,不能展开自己的想象。例如:2017年湖南中考作文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诸多的幸运与磨难,有诸多的成功与失败,有诸多的欢笑与哭泣……可这些,都將会是曾经,会成为过去,这些曾经的美好与悲伤,终将被我们置于脑后,不恋也不恨,如果一味沉浸其中,只会徘徊不前,我们得学会忘记,因为人生总是从告别走向明天的。请以“学会忘记”为题写一篇作文。

“学会忘记”,让人生从告别走向明天,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记住曾经的幸运或者经历的磨难,带上高兴的心情去快乐的圣后,或者不忘痛苦努力前行,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对生活的体验也是千差万别的,为什么我们要让学生只能选择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的思考、一种感叹呢?我们学生的写作如果“被立意”,说的都是他人的意,假话、空话、套话连篇,这还是写作吗?长期以来,这种命题式的导向,已经成为语文界的共识,成为作文命题的思维定式,可怕的是我们语文界还没意识到立意框限思想的严重性。

另一种表现是构思的框限。例如2016年福建龙岩中考题: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管是生活中的喧哗,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还是大自然的呼唤,都会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都会在每个人心中展现出一幅属于自己的美景。你就会感觉:听,自然多美,人生多美,生活多美。

这个题目本来不错,从文章中我们能感受到不同的美,但是加上老师的一番指导,加上自己的理解:不管是生活中的喧哗……都会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都会在每个人心中展现出一幅属于自己的美景。学生鲜活的思维就会受到强有力的约束:非“遐想”、非呈现“属于自己的美景”不可。如果删掉划线的句子,学生就有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思想,也容易演绎真实情景的写作。

还有的作文命题看似开放,但是阅卷评价的时候却有严格的限制。文章的思想一定要健康、端正。例如作文题:“这样的人让我 ”。但是学生如果写这样的人让我鄙视、这样的人让我远离、这样的人让我痛苦等,在阅卷的时候就会被老师打成不及格,因为阅卷老师期待学生这样写:这样的人让我期待、这样的人让我尊重、这样的人让我感动等。学生不能展示“不美”的一面,即使是批评的态度也不行。老师不是引导学生讲真话,而是教学生学会察颜观色、投其所好,长此以往,学生也变得虚伪了,写作的时候真实情感也不能流露了,这样,学生的核心素养又如何能够得到培育?

3、作文题目远离生活,导致学生无法获得情感的共鸣

背景材料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作文题目或者引发学生去思考,但是,在中考作文中有的背景材料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较远,让学生读不懂,悟不透,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2017年浙江丽水中考试题: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你看到我的快乐,就像庄子看到了鱼。你不是庄子,我不是鱼。

以上诗句引发了你哪些思考和联想?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既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也可以编写故事,还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

我们来分析这个材料给学生提供的诗句,具有情感性和虚拟性的特征,只是演绎了诗人独特的感悟和体验,我们的中学生能有这样的感悟和体验吗?这样的材料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另一个表现就是背景材料虚假不真实,学生难以认同。我们看下面的作文题:

6岁的小琪琪和妈妈一起去爬山,到了山顶的时候突然下雨了,可是她们什么雨具也没带。旁边的一位叔叔将仅有的一件雨衣给了他儿子,这位男孩看到她们后又将雨衣给了小琪琪。琪琪问妈妈:“为什么叔叔将雨衣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我呢?”妈妈回答道:“因为叔叔比哥哥强大,哥哥又比你強大呀。他们都在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而且你看,这种帮助、这种爱都是可以传递的呀。”琪琪左右看了看,跑过去将雨衣挡在了一朵风雨中飘摇的娇弱小花上面。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我们一看就是个虚假的故事,妈妈回答小琪琪:“你看,这种帮助、这种爱是可以传递的呀。”六岁的小琪琪能听懂“传递”这一词语吗?这个回答显然是为了凸显“爱的传递”,不顾生活的实际而故意捏造的。

再者,把雨衣让个他人,也不仅仅是为爱的传递,也可以理解为善心、爱心,如果仅仅以母亲的话语 理解,不仅约束了学生的思维,更无法体现学生阅读体验的个性品质。因此,我们如果删除母亲的话语,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学生也许自己能够更好的找到真情写作的高速入口。

二、探寻真实情景写作的入口,还当消解二大误区

1、真实情景的写作就是写生活中的真实

我们对于真实情景的写作,不能狭隘,生活真实,既可以是真实生活,也可以是虚拟的现实。以“美丽的邂逅”为题,可以写生活中美丽感人的场景,也可以写生活中美丽感人的人物,还可以回到春秋战国时代,邂逅诗人屈原。我们看一下台湾的学科能力测试题:

虽然时光一去不返,但人们偶尔还是会想象回到过去。有人想象回到从前去修改原先的决定;有人想象回到事故现场阻止意外事件的发生;有人想象回到古埃及时期,影响当时各国间的局势;有人想象回到战国时代,扭转当时的历史……请以“如果当时……”为题(省略号处不必再加文字),写一篇文章,从自己的生命历程或人类的历史发展中,选择一个你最想加以改变的过去时空情境,并想象那一个时空情境因为你的重返或加入所产生的改变。

这就是一个虚拟的真实情景,考生可以回归历史,思考社会,反思自己,感悟生命的价值,实现历史和现实的交融。对真实写作的认识,不是真实圣后场景的简单的复制,而是融入生活的心灵感悟。只有融入心灵的感悟,才能找寻到真实情景写作的入口。

2、真实情景的写作不是放手让学生乱写一气

真实情景写作,是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唤醒学生写作的积淀,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写作环境,但是教师的指导不能缺少。在写作文以前,教师要发挥导引功能,给学生搭设写作的支架,让学生根据写作的支架展现真实的世界,在作文后,要担负起矫正功能和开拓功能。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提出修改的方向,对优秀作文进行展评,让更多的孩子借鉴。

真实情景的写作,是写作本质的回归,语文教师要多关注中考作文命题,矫正作文教学中的误区和错误理念,在复习中渗透真实写作的方法,帮助学生探寻真是写作的高速入口,发展提升学生的写作思维和核心素养。发展提升学生的写作思维和核心素养。

葛蕊,江苏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初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入口命题情景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
智者之路等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楼梯间 要小心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找准入口,打开思路的闸门
中国梦花
把美留在心里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