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错误》是谁之“错误”

2018-02-28陈苏梅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12期
关键词:心上人过客莲花

有一种错误是美丽的,那便是爱的错误。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一诗运用神来之笔,把这“错误”描写得更加销魂,令我们禁不住击节赞赏,这也是这首诗能够令很多读者爱不释手的原因。一个“错误”,令多少人为之魂牵梦绕!

杨牧曾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他善于从中国诗歌的浓厚传统中吸取养分,创作出许多“轻巧清隽,美丽凄哀”的新诗。正如杨牧所言:“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是绝对的现代。”其入选多种版本语文教材的《错误》一诗,更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读其诗,大多数读者会对号入座,认为诗是作者曾经打马江南的难忘经历,在心间萦绕而成的魅力之歌。

然而郑愁予本人却说,这首诗写的并不是自己的恋爱经验,它其实是一首闺怨诗。他说,小时候逃难逃到济南,而那个时候他的父亲离开他们已经两三个月了,杳无音信。母亲教给他一首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他很快就记住了,没事的时候他就思索诗的意思,闺怨诗就这样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李白的“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经》里默默等候丈夫和儿子归来的女子,“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些诗作都深深地打动了他,让他对母亲思念父亲有了共鸣。正是这些对他影响至深的诗作,经过长久的情感酝酿,才有了今天《错误》这首现代版的闺怨诗的绝唱。

闺怨诗在汉族古典诗歌中独树一帜,大致说来,闺怨诗就是写少妇、少女在闺阁中的忧愁和怨恨。这类诗,有的是女人自己写的,有的是男人模拟女人的口吻写的。如陈玉兰的《寄外征衣》“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那份炽热的思念,跃然纸上;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以男子之口,把女子春日思夫之情写得非常动人心魂。而郑愁予的《错误》是这样一首含蓄蕴藉的闺怨诗,但不同的是它渗入了许多现代元素。

郑愁予曾表明:“其中之所以用“我”,并不是说真的是我,而是一种现代诗的技巧,能够在其中蕴含更多的东西,给别人更多的想象空间。这也是一种戏剧性。”

由郑愁予的戏剧性的构思出发,由接受美学观点出发,这首诗的戏剧性的解读也就出现了。关于“错误”的理解,由于角度的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解读。

诗名“错误”的理解,在所有的配套教参几乎都采用,错误在于“我”(过客)的出现打扰了深闺中的女子,让她误以为是心上人归来。理解主旨的重心放在女子的角度,错误的发起者,是“我”,这个匆匆归来的浪子般的过客。长久等待的女子误把“过客”当作“归人”,因而心情由欢快转而变得深深失落,一个独守深闺的女子的孤寂与落寞从笔端跃然纸上。暮春三月,东风和煦,莺歌燕舞,柳絮飘飞,烟雨朦胧的江南水乡一座美丽的小城里,一个女子正在苦苦等待心上人的归来,她的心也宛若小城一样孤寂,没有东风刮过,也没有柳絮轻扬,青石街道冷冷清清,散发着死一样的沉寂,听不到意中人的点点音讯,她意态慵懒,她云鬓不梳,孤寂的心如窗扉掩闭,轻纱般的春帷低垂。恰巧浪迹天涯的“我”打这里走过,突然传来的达达的马蹄声,如一缕春风,吹开了孤寂的门扉,企盼已久的她如莲花般绽开了笑颜,以为久等的心上人,终于归来,可“我”竟不是她期盼等待的良人,只是打馬而过的“过客”而已,为此她再次万分失落,盈盈笑靥也如像夏末的莲花迅速地枯萎凋零。

“如莲花的开落”强调“错误”给她带来的心情变化的整个过程,从而突出诗的主旨,“我打江南走过”,是如何导致了春闺独守的女子那莲花般的容颜的开落。整首诗集中于思妇“听”的层面而不是“望”的层面。可以想象,一个柔弱的女子,在悠悠的岁月中痴痴等待心上人归来,孤独寂寞,容颜逐渐憔悴。离愁恰似醇酒,时间把酒酿得越来越醇烈,哀怨如千丝万缕,剪不断理还乱。当“达达的马蹄”声敲响青石街面,那清脆的马蹄声同样也击打在女子的心上。她凝神谛听,她面红心跳,她可能马上梳洗打扮,莲花般怒放的笑颜煜煜生辉。但是仅仅一瞬间,那渐行渐近的马蹄声又渐行渐远,所有的欢喜都是一场空而已。可以想见,委屈的双行泪滴滴滚落,也是“梦啼妆泪红阑干”了,精致的妆容也如莲花的枯萎败落。“打马”走过的过程,正是莲花开落的过程。而且是这“达达的马蹄”声直接导致了“莲花的开落”。无疑,这时“其实是‘你知道‘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后,‘容颜才‘如莲花的开落”,我的马蹄声是“错误”的导火索,“我”则是“错误”的制造者。

如果把“错误”理解的重心放在男子“我”的角度去审视“错误”的发起者,那么则是“我”单恋着女子,而且当我叩开门扉的那一刻,“我”已经深知女子的内心,知道她的心另有所属,“我”不是她要等待的心上人,女子是“错误”的主动者,且这个错误是双重的:一方面,女子误把“过客”当作心上人归来,误认为是她的“良人”,美丽的马蹄声曾令她欣喜异常,带着她的希望“哒哒”而来,然而最终给予她的却是深深的失落,其望眼欲穿等来的仅是单恋自己的人,只是她的一个“过客”而已,不是自己心心念念等待的“良人”,不仅自己的思念之情未能释怀,又凭添一段新愁。

另一方面,我欣欣然而来,女子对“我”却心扉紧掩,“我”的思恋之苦不但没能缓解,反而倍添一份失恋之痛,这由女子造成的双重的错误,都加诸于“我”的心上,有失落,有痛,但却没有内疚。

但这失落,这痛,并没有让我丧失理智,我明白单相思是不会有结果的,于是我发出一声长叹“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无奈却能够坚定地走开。若为前者,诚然,错误在“我”,“我”明知女子盼“我”归来,却又匆匆踏上漂泊之途而去,“我”内疚,但内疚的是“我”未留下来而非不该响起的马蹄声。

其实这个“错误”即便是后者,也有我的主动“错误”,因为“我”不该在女子久盼“归人”时响起马蹄声,去打扰她的思念。也就是说错误在于“我”打江南走过时响起“达达的马蹄”声。根据诗眼“美丽的错误”可见,“美丽的”是马蹄声,“错误”在于“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不管是浪子般的“过客”,还是难留心间的“过客”。作者无意否定马蹄声,而加以“美丽来修饰。因为马蹄声响起前,女子内心已处于封闭、死寂的状态。正是这马蹄声打破了死寂,给女子带来希望,使她焕发片刻的青春活力,以为心上人就要敲响自己的门扉,结果却仍旧堕入深深的失望之中。即使过后仍是漫漫无期的等待,但这马蹄声无疑是美丽的,正是“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这是无趣生活中泛起的点点生活的趣味。

如果正如诗人自己所言,女子仅仅是诗人为诗歌而虚构的想象,那女子只是一个空泛的表象而已,与“我”毫无关系,只为表达两个擦肩而过的人可能泛起的涟漪,可能引发的美丽的错误,那么这样的错误又该由谁来承担呢?理性告诉我们,当别人无意加之于我们痛苦的时候,我们绝没有理由怪罪别人,抑或去指责别人的欢乐;当别人有可能误会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没有理由因噎废食而放弃自己的快乐。“我”不过是偶然与一个女子恰巧在人群里多看了一眼,一眼惊艳,一眼钟情,一眼难忘,但“我”也知道那个女子心有所属,另有所期,另有所待,她把自己的心扉紧紧对我掩闭着,“我”在她的眼里,只不过是匆匆的过客。我心有痛苦,却心无怨尤。

参考文献:

[1]夏元明.郑愁予《错误》的意象和情感[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年01期.

[2]王成杰.郑愁予《错误》的多元解读[J].中学语文,2008(30)

[3]杨四平.对经典阅读要有主体意识——谈郑愁予《错误》的可写性[J].名作欣赏2005年第3期

[4]张晓峰.“我不是归人,是过客……”——郑愁予《错误》一诗对中国诗词思妇主题的回应[J].名作欣赏.2001年第2期

陈苏梅,教育硕士,从事语文教学研究,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宿迁经贸分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心上人过客莲花
武夷山归来
莲花岛再见
南京·碎影
过客
过客
如果是马云
过客
安静
让莲花自由开放
草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