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2018-02-28包坤荣王金富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年20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信息技术

包坤荣 王金富

摘要

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人们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都发生巨大变化,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它凭借网络资源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优势,为社会各个领域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不仅整合教学资源开发了教学资源的多元性与共享性,而且创新了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新模式,极大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本文简单介绍“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学资源的含义、特点,并进一步探讨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应用方式。

【关键词】“互联网+” 信息技术 教学 应用

1 引言

“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出现为全社会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无论是教学资源的智能化、多元化、信息化和共享特性,还是知识传播方式的移动化,甚至包括教学资源的国内外整合的开放性,都促使学习型社会形成。信息技术应在中小学教育领域应用的作用表现为加速教学信息的流动性和创设便捷、灵活的学习环境,有利于中小学教育效率和教學质量的提高。国家相关管理部门,高度重视“互联网+”背景下教育技术信息化,并增加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投入。

2 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学资源简介

2.1 教学资源含义

“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资源是指在计算机和互联网环境下通过数字处理进行操作的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图片或微视频等各种数字形式的学习资源。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获取教学资源的方式可以是教师自主研发、网络共享等形式,学生也可以设计制作自己的创意形式。

2.2 教学资源特点

2.2.1 信息化

体现在中小学教学内容和知识载体的数字化方面,改变从前依靠书本、黑板为载体的授课模式,而是采用图片、微视频或者PPT等数字媒体的信息形式代替传统书本、黑板上演示的教学内容,同时数字媒体的信息可以被无限期保留在系统内。通过反复应用体现它的重复性。信息化是“互联网+”环境下中小学教学资源的绝对优势。

2.2.2 共享性

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可以公平分享,能否实现教育公平,主要原因在于教学资源是否公平。城市中著名学校的教育资源质量普遍优于闭塞乡村的教学资源质量,不仅体现在教师和教学辅助工具差异,更是教学内容和知识的载体的巨大落差。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共享性,为科学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提供基础条件。它可以使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促使教学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为教育的相对公平提供技术支持。

2.2 重复性、即时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依托于互联网+环境,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络能够反复播放使用。因为每位学生个人素质不同学习水平必然有差异,基础较弱的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对部分教学内容需要重复学习,采用微视频的方式授课后,满足学生重复学习的需求。即时性表现在网络教师随时在线,学生随时提问老师随时解答使网络教育成为时刻伴随于学生身边的老师。

3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方式

3.1 课堂应用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资源能够给课堂带来多种的教材,主要有案例教学和知识库。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教育已经从辅助教学地位,演变成除课堂教学以外主要的教学模式。远程教育的理念逐渐替代网络课程,现有的远程教育大多以网络课程模式为表现形式。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课程极大地促进了远程教育的信息呈现。除了许多校外的教育和培训机构,甚至连培训课程也简单地分为在线远程教育和面对面教学两种形式。在中小学中,优秀教师的远程教育是通过网络课程资源的发挥来实现的。特别是在一些专业课中,名师的优秀教学课件作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相互共享。此外,移动互联网使得提高教学资源的效率成为可能。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实现虚拟实验室和教学答案,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拓展传统课堂知识,及时进行在线测试和浏览教学资源,为课堂节约时间。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使得课堂教学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网络教学的资源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在教学知识的困难和重点上有针对性的选择学习甚至重复学习。这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满足部分学习者在知识拓展或知识深度上的需求。它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必要条件。另一种形式的教学。

3.2 课外应用

中小学学生可以采用自学模式,特别注重学习方式有效性。而教学资源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中能否得到有效利用,是决定自主学习有效性的关键。中小学课外学习时间长而自由,形式多样,形式丰富。它可以是自主学习或组织形式。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可以为学习者自主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料,如在线学校课堂、在线公共课堂等,学生可以随时在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中获取和应用。更多的移动终端学习平台也在不断探索建设。例如“有道词典”,它具有词典的角色,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中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的典型例子。“有道词典”基于网络词典,在平台内部搭建了词典、翻译、精品。课程和发现栏目整合了教育与社会互动,实现了学习与娱乐的有效互动,有效增加了用户与平台的粘性。高质量的网络教学资源需要成熟的移动终端平台来实现知识的转化,从而增加中小学教学资源在课外学习中的应用。

4 结语

“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出现为全社会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无论是教学资源的智能化、多元化、信息化和共享特性,还是知识传播方式的移动化,甚至包括教学资源的国内外整合的开放性,都促使学习型社会形成。信息技术应在中小学教育领域应用的作用表现为加速教学信息的流动性和创设便捷、灵活的学习环境,有利于中小学教育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林静,郭标.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协同机制研究与探索[J].安徽警官職业学院学报,2016(05).

[2]陈功义,陈伟,高继英.互联网+背景下的动物生理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为例[J].河南农业,2016(10).

[3]李志文.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