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山尊导演赠我抗战话剧票
2018-02-28王跃
王跃
2000年一个金秋送爽的日子里,我接到著名话剧界老前辈欧阳山尊夫人徐静媛老师的电话,要我去他们家取话剧票。
原来,这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以“中国老教授协会文艺专业委员会”的名义,由欧阳山尊作为总导演,将在中国儿童剧场上演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敌后人民斗争生活的《虎列拉》《求雨》《打得好》《粮食》4部小话剧。我曾经采访过欧阳老和他的战友、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严寄洲,对这几部小话剧(除了《粮食》外)的创作背景有昕了解。
抗戰期间,欧阳山尊在延安时曾担任过贺龙领导的八路军120师所属的战斗剧社社长职务。1943年年初的一天,剧社接到一项紧急任务:一个星期后拿出一台晚会新剧,到中央大礼堂演出。当朱丹社长(曾任副社长,此时,老社长欧阳山尊已调离,另有重任)将任务布置给指导员成荫(曾任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导演过《钢铁战士》《南征北战》等著名影片)和教员严寄洲(曾执导《英雄虎胆》《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多部经典故事片)时,太阳已经快下山了。时间紧任务重,朱社长命他俩连夜策划剧本,并特批到伙房领取当时已是很“奢侈”的一斤白面和少许的油、盐、葱姜等调料,让两人夜宵时做面条吃。为了不被他人干扰,成荫、严寄洲把自己反锁在窑洞里,盘腿坐在土炕上,面对炕桌上的小油灯,开始回忆并筛选各自在生活中遇到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夜深了,延安大地一片漆黑寂静,唯独战斗剧社驻地六里铺的这眼窑洞里仍闪烁着微弱的灯光。故事出台了几个,后经两人商议、推敲,又被否掉。这时,成荫随身携带的日常记事的小本子派上了用场,两人从中挑选出3个反映边区人民智斗小鬼子的真人真事,作为编写剧本的素材。
当晨曦透过窗户洒进窑洞时,《虎列拉》《求雨》《自家人认自家人》3个小剧本诞生了。剧情严谨、幽默,且具有边区人民斗智斗勇耍弄鬼子的轻喜剧味道,一改过去刀枪、火药、流血等充斥舞台的那种紧张、恐惧场景。如《虎列拉》,鬼子进村搜捕抗日游击队队员时,游击队员被农户装扮成拉肚子的重病号,躺在炕上呻吟。鬼子进屋后通过翻译得知这家有患虎烈拉(烈性传染病)病人时,吓得赶紧捂住鼻子跑掉了。戏由严寄洲负责导演,几乎每天排练一个,全部用陕北地方方言表演。严寄洲还在这三部戏里扮演日本小队长的角色,因为不谙日语,就自制“东洋话”来替代。当然,饰演日军翻译官的演员表演的台词,均为剧本原话。3个小话剧正式演出后,受到了延安各界人士的好评。不久,成荫又写出了《打得好》一剧,仍由严寄洲执导。
斗转星移,半个多世纪之后的2000年9月中旬,小话剧《虎列拉》《求雨》《打得好》加上《粮食》经重新排练后,在共和国首都的舞台上亮相。年近米寿之年的欧阳山尊出任这次纪念演出的艺术总导演,著名表演艺术家、曲艺专家杜澎担纲主持,黄宗洛、石维坚等众多著名影视演员加盟演出。严寄洲等当年在延安工作过的老同志、老文艺工作者,都先后饶有兴趣地观看了演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