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隆平精神的现代学徒制高职农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8-02-28李亚玲
李亚玲
现代学徒制是当前职业教育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是深化产教融合、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之一。怀化职院技术学院以隆平精神为依托,深入探索“三平台、三阶段、产学研推四位一体”的“安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简称7s model),取了显著成效和丰富经验,为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和借鉴。
现代学徒制隆平精神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制度和形式。2014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8月,教育部正式推出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要求“增加试点规模”“丰富培养形式”“扩大试点范围”,稳步推进试点工作。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在怀化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37年,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同时培养了一大批工作在世界各地、社会各阶层的优秀人才和杂交水稻专家,人才培养理念独树一帜。2007年9月湖南省委将“隆平精神”概括为五个方面:“不畏艰难、勇于奉献的奉献精神;追求真理、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着眼长远、奖掖后学、汇聚人才的团队精神。”隆平精神贯穿于袁隆平整个职业教育教学生涯,产生了独特的隆平职教思想,即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生产与育人相结合。隆平精神是袁隆平及其团队在长期的职业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职业教育中具体体现为:产教融合、能力本位、精益求精、合作发展。
现代学徒制是以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的紧密结合为典型特征的新型学徒制度,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与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袁隆平职业教育思想植根于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秉承和发扬隆平精神,形成了“三平台、三阶段、产学研推四位一体”的“安农现代学徒制(7S model)”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与现代学徒制精神高度契合,是现代学徒制在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中的具体表现。
一、“安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概述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以下简称“安农”)始建于1939年。创建之初,学生每逢周二、四、六上午上课,下午劳动;逢周一、三、五则利用晨间、午休、晚餐后的时间开展课外专业生产。学校注重解决教学与实际技能的结合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学生刻苦向学之精神,一时蔚成风气。50年代,安农采取建立校外“三结合”基地,在教学实习农牧场通过树立示范样板、开展技术服务、举办各类短训班、开办农民技术夜校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广农业技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80年代,为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需要,更好地为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学校将怀化市桐木乡定为长期的校外“三结合”基地,由于产学研结合成效显著,学校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单位。90年代,学校开展模块式教学试点,强调突出模块化教学和能力本位,其中农学和园艺专业为省级教改试点专业,该试点的研究成果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0年起,学校先后与100余家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联合办学,开始探索职业教育工学交替、定向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起,学院按照教育部的文件要求,结合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的创建,开始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通过四年的实践,形成了基于隆平精神的“安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即“7S model”。
二、“安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理
“安农现代学徒制(7S model)”的实质是立足“隆平精神”,以“学院、研究所、企业”三方为平台,通过“学校学习、企业跟岗实习及企业顶岗实习”三个阶段,融企业、学院、研究所于一体,共同培养学生,共同开展实践技术创新与推广,从而实现“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目标(见图1)。
注:7S Model指隆平精神(Spirit)、培养标准(Standard)、学生(Student)、学校(School)、研究所(Search institute)、公司(Station)、社会评价与反馈(Social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根据7S model,学院制定了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见图2)。该培养方案的第一階段为“学校学习阶段”(第一、二学期),该阶段学生主要是在校学习公共文化课、专业课,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并在种子生产关键时期到校办企业参与实践,初步形成创新意识。第二阶段是“企业跟岗实习阶段”(第三至五学期),该阶段学生主要是在合作企业及校内研究所,由技术专家及科研人员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带领学生参与种子生产、营销及科研,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第三阶段是“顶岗实习阶段”(第六学期),该阶段学生根据就业意向,在企业以准员工身份参与企业工作,既可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技术技能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又可一定程度缓解企业的用工紧缺矛盾,同时使学生尽快由准员工向正式员工转化,从而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校企双方的可持续发展。该人才培养方案既不影响学生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又使学生能够熟悉全部工作环节,形成完整的岗位技能。
为探索7Smodel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成立了由种子行业专家、种子企业技术人员、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及变化,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始终处于市场前沿。为适应教学需要,学院与中江种业合作成立“中江种业湖南省分公司”,建立董事会,并将专业与企业捆绑,双方人员互兼互聘。在第二、三阶段,学生被视为企业准技术人员,每人承担一定面积的种子繁育生产工作任务,接受企业培训和管理考核,企业为学生提供全真职业氛围,引导学生结合工作任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教学做合一。endprint
三、“安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意义
1.解决了教学与工作实际相脱节的问题,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考核等与岗位实际的紧密结合,最大限度缩短了学用之间的差距。
2.解决了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训练的问题,坚持将职业能力目标放在首位,突出职业能力训练,实现了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的完美融合。
3.解决了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无法客观验证的问题,建立了以形成性考核为主、突出实际操作的课程考核体系。
4.解决了当前职业院校教师专业知识滞后、科研能力不强的问题,产学研推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但使教师们的知识体系得到了及时更新,教师们的应用科研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四、“安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与经验
“安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可行之处主要表现在:始终以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使教学与职业实际紧密结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强调“教学做”结合,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一体化。
1.建立了专业服务行业、背靠企业群的“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该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不断完善,学院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现已与20余家种子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实训、就业“双基地”合作,成为了湖南种子行业最大的人才培养基地,实现了专业服务行业、背靠企业群培养人才的“大订单式”培养模式与专业建设机制。
2.构建了校企双赢的长效合作机制
该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进行了校企资源整合,实现了资源共享,还建立了校企合作共建系统,校企双方共同开发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培养“双师型”教师、拓宽就业渠道、开展技术研发与推广服务。学院与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培养人才,奥谱隆公司出资举办订单培养班,宣传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影响力,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其作用远远大于培养储备人才。
3.培养了一支人员结构合理、教研水平较高的先进教学团队
7Smodel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双导师培养制度,学校导师(老师)承担理论性和校内实训课程内容的教学,企业导师(师傅)担任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课程的教学,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实施岗位教学。在双导师制度的推動下,学院重点试点专业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打造了一支人员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省级教学团队,该团队拥有省级专业带头人1名、院级专业带头人3名(包括1名企业专家)、博士2名、教授10名、现场兼职教师17人左右,能很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4.营造了企业文化浓厚的全真育人环境
7smodel人才培养模式是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里,以真实的身份,完成真实的生产任务。通过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双重熏陶和两种不同教学场景,给学生创造了更真实的学习环境。
五、结语
“安农现代学徒制(7S model)”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推动了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成为了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典型范例。目前在畜牧、园艺、园林等专业推广,并逐步实现了农业类专业教学与湖南省涉农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全面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为高职农业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示范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50-154.
[2]张启富,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困境与实践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5(3).45-51.
[3]邬国盛,谢海琼,论“隆平精神”的传承与弘扬[J].科技创新导报.2015(7).247-248.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规划课题“安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发展(项目编号09YBB3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