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楠
2018-02-28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8年2期
2017年12月1日,山东莱阳市教育体育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名为“莱阳一14岁少年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录取”的文章。文章讲述了就读于莱阳市第二实验中学的14岁初中生李向楠“天才神童”般的经历:6岁学编程,8岁建网站,13岁创办公司,14岁被麻省理工学院提前签约……此外,文章还列举了大量李向楠参加高峰论坛、发表主题演讲,以及参加国际大赛获奖的经历。随后,这一消息引发了山东当地媒体的广泛报道和转载,并有多家媒体采访到了李向楠本人,他亲口表示“我被麻省理工大学录取,非常高兴”。
但很快,不少网友便發现,李向楠展示的部分与高校的往来邮件中,落款、发件人等信息不规范,参加的多项活动也无法查到主办方信息。而针对李向楠被麻省理工学院“提前签约”这一说法,麻省理工学院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学校不存在主动去签下一个学生,或是与学生签合同的情况,所有的学生必须按照同样的申请流程申请入学,而且通常只会在高中的最后一年申请。
面对质疑,莱阳市教育体育局在12月11日晚上发布情况说明,称由于核实不严,导致发布了“莱阳第二实验中学李某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功签约”的失实消息。莱阳市教育体育局表示,就这一事件给社会公众造成的误导和形成的不良社会影响致以真诚歉意,一定深刻反思,改进工作作风,坚决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锐评:李向楠的“神童神话”破灭一事之所以会掀起舆论巨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地教育部门的虚假包装、媒体的过分渲染与公众的过度期待,三者共同导致了巨大的心理落差。这种过分包装渲染和过度期待,并不针对李向楠个人。对家长和当地教育部门来说,这是一种面向“神童”群体的宣传需要;对于媒体和公众而言,这是一种对“神童”群体挥之不去的崇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