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对应五脏,四季适时增减
2018-02-28许文龙
许文龙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口味。有人喜爱甜食,有人无辣不欢,有人嗜酸如命。
中医认为,酸、辛、苦、咸、甘五味,分别与人体的肝、肺、心、肾、脾等五脏相对应,各有其特殊的作用。《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写道,“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五味适量,对五脏有补益作用。但如果长期偏嗜某个口味,导致摄入过量,便会打乱人体平衡,引发相对应的五脏“连锁反应”,损伤脏器甚至招致疾病。同时,五脏病变会影响舌的味觉功能,使人对五味的喜恶发生改变,产生不同的饮食嗜味或口味的突然变化。
酸入肝,过量伤脾
酸味的作用
酸入肝,酸味对肝有滋养作用。酸味食物如青梅、山楂、橙子等,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能制肝火、补肝阴,是肝脏的最爱。但过多地食用酸味食物会引起肝气偏胜,克犯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因此,消化功能不好、大便溏稀等脾虚症状的人,要注意少吃酸食。
建议:饮食喜欢偏酸的人,平时可选择适量的西红杮、橘子、杨梅、石榴、柠檬、葡萄、青苹果、山楂等新鲜果蔬,减少腌制酸菜和醋制品的食用。
辛入肺,过量伤肝
辛辣的作用
辛入肺,辛味可解表行气、调理气血。辛味食物包括葱、姜、蒜等,擅长发散风寒、行气止痛,有助宣泄肺气,防止外邪犯肺。辛味能刺激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和肌体代谢。“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过量食用辛辣之物容易引起肺气偏胜,克伐肝脏,影响肝藏血、主筋的功能,导致筋的弹性降低,血运受影响。因此,有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视物模糊等肝虚症状者,应少吃辣。
建议:平时菜肴里放些新鲜的生姜、辣椒、葱蒜、洋葱等辛味食物作为调味,可改善食欲,但一定要适量,以免刺激肠胃。
苦入心,过量伤肺
苦味的作用
苦入心,苦味可清心火、消暑热。苦味食物入心经,常吃苦瓜、莲子心等,能清热泻火,治疗心火旺盛引起的失眠、烦躁等症。过多的苦可能造成心火太旺,进而克制肺气。肺主皮毛,苦味太多,皮肤可能失去光泽,毛发容易脱落,造成“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的后果。有肺气虚表现的人,如容易感冒、咳嗽、咳痰等,要适当控制苦味食品的摄入。
建议:喜食苦味的人可适量选择苦瓜、芥蓝、芦荟、苦丁等。食用苦味的蔬菜时,可以先用淡盐水浸渍片刻,将汁滤去再漂洗后食用。
咸入肾,过量伤心
咸味的作用
咸入肾,适量的咸味对肾脏有滋养作用。咸味食物指海带、海藻、紫菜、螃蟹、海米等“天然咸鲜”的食物,而不是多吃盐,它们与肾气相通,能滋养肾精、软坚散结。“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咸味吃多可造成肾气过盛而克制心氣,损伤心的功能。心是血的统领者,其功能不足可使血脉凝聚,脸色变黑。因此,有心悸、气短、胸痛等不适的人,一定要少吃咸。
建议:平时应有意识地减少盐的摄入,清淡饮食,以防味蕾迟钝,形成越吃越咸的恶性循环。
甘入脾,过量伤肾
甘甜的作用
甘入脾,甘味对脾胃有滋养作用。甘味食物如山药、南瓜、米饭、红薯等,是补养气血、调和脾胃的“帮手”。过多的甜食会引起脾气偏胜,克伐肾脏。由于肾主骨藏精,其华在发,甜味吃多就会使头发失去光泽、掉发,引起骨伤疼痛等,导致“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有肾虚症状如经常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等的人,甜食要适当控制。
建议:平时可选择含糖量低又不失甜味的谷类、水果、蔬菜,如山药、藕、南瓜、红薯、玉米、豆类、枇杷、苹果、菠萝、猕猴桃等。
除此之外,还要根据自然规律的变化调节口味,如春季宜减酸增甘以养脾,夏季宜减苦增辛以养肺,秋季宜减辛增酸以养肝,冬季宜减咸增苦以养心。
(摘自《泉州晚报》2017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