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蔬菜》成就了我人生的“中国梦”
2018-02-28鲁运江
鲁运江
2014年,嘉鱼县“珍湖莲藕”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自然的馈赠》嘉鱼莲藕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2012年,嘉鱼县蔬菜种植面积38 667 hm2,总产量142万t,总产值25.22亿元。然而,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湖泽港汊星罗密布的嘉鱼县,人们曾经一度为低产田面积较大,冷浸田多而发愁,为寻找增产、增效的生产模式而积极求索,而在这求索中就有《长江蔬菜》的身影。
在《长江蔬菜》创刊30周年之际,张媛媛编辑通过QQ要我写点与《长江蔬菜》携手同行的故事,这下真的触动了我敏感的神经。回想我与《长江蔬菜》携手同行的20年,万千思绪汇成一句话:《长江蔬菜》成就了我人生的“中国梦”。
嘉鱼县蔬菜的发展历程与《长江蔬菜》是同年老庚,是改革开放后兴起来的产业。我结识《长江蔬菜》是在她十周岁(1995年),那时我是嘉鱼县土肥站站长。我的侧重面是植保、苎麻和土肥,在专业上也享有名气;而在蔬菜专业上,我属于半路出家。
每年,我都要订几份农学类专业杂志。去邮局后,熟人给了我报刊目录,在湖北一栏里我看到了《长江蔬菜》,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嘉鱼县处长江流域,沿江109.6 km,湖泊众多。我住在长江边,是长江的孩子,我想,何不订一本看看?那时我的工资较低,每月280元左右。我原本以为订了《长江蔬菜》,就要压缩订阅其他杂志的支出,但《长江蔬菜》每期定价2.10元,比我原来想订阅的杂志还便宜一点。
嘉鱼县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湖泽港汊星罗密布,低产田面积较大,冷浸田多,1995年前,我们大力推广水稻垄作栽培,虽然可提高水稻产量5%~10%,但667 m2稻田单垄作,需多花人工5个以上,劳动强度大,推广难度更大。积极寻找既简便、花工少,增效快和效益好的生产模式,是我们农业科技人员责无旁贷的事。
1995年春节刚过,我就收到了3月8日出版的双月刊《长江蔬菜》第2期。当翻阅到《湘潭芙蓉莲及高产栽培技术》一文时,我激动地连看了三遍。该文对我的启发很大:我地的湖泊野生子莲很多,生长优势也好,但野生子莲产量很低,也没有形成专业化生产,能否引进湘潭芙容莲,改造嘉鱼县低湖冷烂泥田水稻垄作模式,值得探究。
我把这一想法与相关领导汇报,得到了支持,并且联系到了作者王牧民先生,请他们提供帮助。我和相关领导一起三下湖南湘潭,4月调回芙蓉莲藕种百余万支,在原烟墩乡斧头湖畔改植芙蓉莲667 hm2。
当年的这个项目还被列入县科技项目和湖北省农业丰收项目及推广项目,通过两年实施,全县发展面积2 577 hm2,新增产值2 031.71万元,其技术线路通过省、市、县专家验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分获县科技一等奖、咸宁市科技三等奖和湖北省丰收三等奖。本人还同湖南湘潭县科技人员同获农业部《芙蓉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综合开发》丰收项目三等奖。
结合项目实施研究的栽培技术的成果和经验,我撰著的《子莲高产栽培新技术》,由湖北科技出版社再版两次万余册,受到读者欢迎。
“一亩园,十亩田,《长江蔬菜》是本钱”的形象广告语、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新特优品种介绍,为指导嘉鱼县的蔬菜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根据《长江蔬菜》上所学的《武汉地区冬季大棚低温出现规律与御防》(1995年第5期)、《蔬菜生产中的气象灾害及其防护》(1995年第5期)、《辣椒秋冬延后高产栽培技术》(1995年第4期)等,1997年,我结合本县蔬菜发展经验,撰写了《论嘉鱼县蔬菜产业化的现状及发展思路》,得到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成立了县蔬菜产销办公室和县蔬菜科研所。
1999年,我再次撰文《论嘉鱼县蔬菜产业化的成就、困境及抉择》,提出了“北有寿光,南有嘉鱼”,发展蔬菜33 333.3 hm2的规划设想,受到了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嘉鱼县县长亲自批语刊发《嘉鱼经济》简报,发至县领导、各科局、委办及乡镇,并将县蔬菜产销办公室上升成立为县蔬菜局,使全县蔬菜得到大力发展。
2012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38 667 hm2,总产量142万t,总产值25.22亿元。规划设想之梦得以实现。经过30年的“试验示范,典型引路,规模发展,产业形成,优势强进,生态品牌”的历程,嘉鱼县已成为湖北省蔬菜大县、强县、生态品牌县。
嘉鱼县先后被确定为“全国蔬菜专业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达标县”、“全国农业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区”、“全国露地蔬菜标准园创建县”、“湖北省蔬菜产业化示范创建县”、“全省蔬菜大县”。
2012年,我县的大白菜、甘蓝、南瓜、冬瓜、黄瓜、番茄、辣椒、红菜薹、白萝卜、莲藕等十大蔬菜申报了国家认证商标,“嘉鱼大白菜”和“嘉鱼甘蓝”被评为湖北省名优产品并获金奖。
2014年,“珍湖莲藕”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自然的馈赠》嘉鱼莲藕播出后,在社会上反响强烈。
2015年冬,嘉鱼莲藕通过国家标准严格检测,成功远销香港、出口美国等地。
我与《长江蔬菜》结下了不解之缘,哪期不见,就像落了魂魄似的,生怕被别人拿走。由于《长江蔬菜》版面新鲜,彩页品种广告设计精美,专业内容丰富多彩,时不时被同事或同行看中或拿去。
在单位,我是第一个订阅《长江蔬菜》的读者。同时,我长期是《长江蔬菜》的作者,先后在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还被聘为该刊“品种导航”栏目特约主持人。喜刊惜刊是我的本性,现家中有1995年后《长江蔬菜》多年存本。
我与《长江蔬菜》携手走过了20年。亲历《长江蔬菜》由双月刊改进为月刊,现在提升到半月刊,成绩来得不易,其“品种导航”、“栽培技术”、“植保技术”等栏目,选题精彩,信息质量高,实用技术性强,很适合读者的口味,对菜农指导性到位。
《长江蔬菜》使我成为了蔬菜通,领导和菜农荣我为蔬菜专家。我撰写的《嘉鱼县蔬菜产业化历程与持续发展措施》在有关刊物发表后,先后被中国农业推广网、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网、百度文库、湖北省农业厅农业信息网、中国嘉鱼网等转载;2012年,被《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列入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蔬菜优势区域产业重点县农业局长培训班案例教学辅导材料。2014年11月,该论文荣获咸宁市人民政府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
现在《长江蔬菜》已到了“而立”之年,而2015年我退休了,真是有点依依不舍。能为蔬菜科技的发展干一番事业,在专业上撰写一些理论作品,是“中国梦”在我一生中的实践,我深感没有白费此生。
真心感谢《长江蔬菜》少年之时,与我同行到蓬勃之年。愿她的容颜永不褪色,精神更加振奋,专业知识更加丰富,指导性更强,做蔬菜科技工作者和菜农的贴身朋友。最后祝《长江蔬菜》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不但提升自己的中国蔬菜梦,永远象早晨的朝阳,蒸蒸日上,为着科技兴农事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