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中的昆明无线电技术

2018-02-28

云南档案 2018年2期
关键词:广播电台昆明抗战

■ 钱 俊

在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大后方的云南,是国际战略物资进入中国的聚散地,无线电技术的运用,为中国争取国际社会支持和反法西同盟的援助,远距离组织调动抗日力量,快速发布信息揭穿敌人谣言,鼓舞士气,稳定民心、增强全国民众的抗日信心等,夺取抗战胜利,创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一、抗战中昆明的无线电通信

云南地处边陲,在1919年之前,与省内外的通信联系多以信件、电话和有线电报居多,身为云南省会城市的昆明也不过如此。由于信件传递速度慢,容易丢失。电话容易泄密,电信杆子容易遭到匪盗破坏。云南督军兼省长唐继尧,鉴于当时电信杆线遭到匪盗严重破坏,修复困难,影响省内外通信联系实情,决定兴建无线电台,并委托吴珣、华树培等人筹办,交法商承建,1925年正式交付使用。同年10月1日正式成立云南无线电报局,由云南电政管理局局长华树培兼任局长,翻开了滇省无线电通信的新篇章。

1938年秋,国民政府主管路电邮航四政交通部部长张嘉璈亲临昆明视察电政,深感云南电政组织系统过于庞杂,加上技术手段陈旧落后,造成通信不灵,会给全国的抗战带来不利影响。

国际无线支台大门

国际无线电台机房

随即便与云南省主席龙云进行了协商,将云南省营无线电报局裁并,其国内通信业务划归云南电政管理局办理,国际通信业务另成立国际无线电支台接办,不仅可从技术上加强了云南与省内外的联系,同时与国际上的信息传递也更加专业而迅速。在取得龙云的支持后,当年就由交通部出资,云南出人、出地,在今五华区黑林铺街道办事处黑林铺社区小团山村、西山区前卫街道办事处红庙社区红庙寺村358号,分别建了大功率的无线电发信台事处红庙社区红庙寺村358号,分别建了大功率的无线电发信台和收信台两个核心机构。机房建成安装调试好后,于1939年4月1日正式成立直属交通部管理的昆明国际无线电支台,开始办理国际电信业务。这两个核心机构都分别有自己独立的译电室、中心机房、发电机房、警卫室组成一个独立的小院,外人不得轻易进入。

国际无线电支台译电室

1942年,随着日军对滇西的入侵,大批中国军队与援华美国空军陆续来滇,电信部门与军事机关、部队的联系更为频繁。交通部为密切与各单位的联系,提高军事通信效率,检修军用线路障碍、组织设线工程队等,于7月1日在昆明成立了直属交通部领导的滇区军事电信专员办公处,任命赵世炯为处长,下设4个通信队,若干后勤保障部门和管理机构,使昆明国际无线支台的部份业务纳入到了军事通信系列,为中国驻印远征军和中国驻云南滇西远征军之间架起了强大的空中信息通道,可在千里之外及时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提高了情报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为滇缅抗战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抗战胜利后,昆明国际无线电支台于1946年4月30日撒销,所有人员及设备移交云南电政部门管理。解放后,当年昆明国际无线电支台的两个核心机构退出了历史舞台,其建筑2011年由昆明市人民政府合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抗战中昆明的无线电广播

1929年之前的云南,政府的政策宣传、科普讲授、文化交流等重要信息的发布,仍以海报和老百姓口口相传为主,不能做到及时准确快捷,还往往会发生误传、误导,造成许多矛盾。随后,云南省政府鉴于“滇地边陲,交通梗塞,宣传党政、灌输文化,以启迪民智,苦乏利器,……”决定建一座无线广播电台,筹建工作由云南无线电报局负责。经筹划,购买到了美国开洛公司生产的晶体控制主振式250瓦中波广播发射机一部,机器从上海经越南运抵昆明。因是长途运输,机器零件有一些损坏,至1932年3月机器才修理补充完善,开始在昆明市五谷庙内装机调试,发射天线利用无线电报局旧有火花式发报机的伞状铁塔架设,主塔高150米,为倒L型。电台于1932年10开始试播,1934年3月15日正式播音,呼号XGOY,波长430米,频率697.3KHz。当日同时播音的还有1台100瓦的短波电码发射机,波长40米,频率7500KHz。在无线电广播正式开播前,云南省政府决定,分批在全省各县建立收音台,负责抄收无线电局广播台的电码新闻。首批建立收音台的昆明附近和滇越铁路沿线的呈贡、晋宁、昆阳、安宁、富民、石屏、建水、开远等35个县,各县选派有关人员到无线电局接受收音机,并进行修理等技术训练,训练结束后领取收音机一台,回去后建立收音台,拉开了云南无线电广播的序幕。

由于云南无线电局无线广播台发射功率小,收听范围仅限于昆明附近地区,加之已建立的部份县收音台,因经费无着,电池供应困难,收音工作逐渐停顿。因此,1940年,随着昆明广播电台正式播音后,云南无线电局广播台即奉命停播。

1937年春,国民党中央计划筹建全国广播网,认为昆明和缅甸,越南、泰国、印度以及南洋各地比较接近,是通达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城市,决定在昆明设置大功率电台。正在设计期间,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迁都到重庆,原南京中央广播电台所有设备都没有来得及撤退,全部损失。因此,在昆明建立大功率无线广播电台显得更为迫切。于是国民政府决定,将原计划安装在广州的英国标准牌 (STANDARD RADIO)50千瓦栅调制中波无线广播发射机搬到昆明设台。

1938年3月,由国民政府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处长吴保丰兼昆明台筹备处主任,总工程师刘振清兼副主任,带领工作人员分别从武汉,重庆到达昆明,进行昆明无线广播电台的筹建工作。经踏勘后,在昆明市西郊普坪村西北部、现昆明水泥西侧的山凹内,找到了一块山形回曲,树石成林,易于隐蔽,旁边还有一股清澈长流泉水可作为机器设备冷却水使用的理想发射台机房建设土地。同时,为避免因人员设备过于集中,遭空袭时损失过大,并照顾人员生活的方便,还特意将录制节目的播音室和办公室分散到了距普坪村约9公里,距城较近,便于疏散的今五华区潘家湾一带。在云南省政府和有关单位的大力协助下,整个无线电广播电台建设所需的地界勘测,土地征收,材料采办等进展顺利。同年5月,由扬子建筑公司承包了全部土木工程。他们首先开凿普坪村山坡,建机房于坡下,上筑1米厚的卷拱钢筋水泥屋顶。然后再覆土伪装,恢复山坡原形。天线铁塔则建在发射机房东侧的滇池之滨,靠近普坪村的田坝里。发射机等主要设备1940年2月由香港经越南运到昆明后,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全部安装完毕,初步测试,播出性能良好。此时从潘家湾播音室到普坪村11.5公里长的地下电缆也铺设完成。同年5月13日开始试验播音时。据国内各地及印度、缅甸、越南、泰国等地收听反映,声音清晰,音量宏大。覆盖面不亚于原南京中央广播电台。不久,由英国工程师根据声学原里设计的潘家湾播音室全面竣工。该播音室设有播音和放送唱片的播音室2间;用全进口高级蔗渣吸音板和高级亚麻吸音布装饰,全进口高档柚木覆盖减振水厢,拾音效果当时为亚洲第一,专供播送特别音乐、戏曲节目时使用的大播音室1间。

昆明广播电台于1940年8月1日正式播音,呼号XPRA,波长435米,频率690KHz,面向全国(含日占地区)和南洋各地华侨广播。广播除用普通话播音外,还先后使用过粤、闽、英、法、日、韩、越、缅,泰、印、马来等10多种语言播音。电台除了转播中央广播电台和国际广播电台的英语广播外,有时还会转播美国之音电台,联合国电台和旧金山广播电台的节目。

昆明广播电台自己办的普通话节目有:“新闻”,“时事解说”、“一周时事评述”,“本省要闻”、“本省施政报告”、“总理遗教”、“总裁言论”、“人物介绍”、“科学常识”、“杂志文章”、“家庭生活”、“妇女生活”、“青年节目”、“学术讲座”、“广播邮箱”,以及“音乐”、“歌曲”、“戏曲”等,星期六晚上经常举办特别节目,请平剧.滇剧票友和名演员演播节目,有时也举办音乐会,请票友、音乐界的名家和歌咏团体演出节目。

昆明广播电台旧址

昆明广播电台大播音室

由于昆明广播电台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在当时来说又是亚洲发射功率最大的无线电台。因此,昆明广播电台成了国民政府宣传抗日的主要无线电广播电台。为宣传抗战,慰勉侨胞,呼唤国际支持,鼓舞沦陷区广大爱国同胞以及海外爱国侨胞的人心士气和对敌进行心理攻击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同时,由于当时国内一些著名大学,如北大、清华、南开等都迁到昆明,许多学术界的知名人士和进步人士云集昆明,他们有时也为昆明电台写稿,到电台发表广播演讲,通过电台宣传抗战,普及知识,以他们的影响力,为中华民族的抗日事业凝聚了不少的力量,争取到了更大范围的国际社会支持。

随着抗战的深入,美国空军入滇作战,可在当时的中国,要在广阔空域内为战机导航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但是,由于昆明无线电广播的存在,在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利用电台功率大覆盖范围广的优势,通过在战机上加装无线电定向仪的方式解决这一难题。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昆明作为国际反法西斯援华物资聚散地的省会城市,从多方面充分发挥无线电技术的功能,团结全省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化诸多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为驼峰运输线,中国领空的保卫战起到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夺取全国抗战的最终胜利立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云南省志.邮电志

云南省志.广播电视志

猜你喜欢

广播电台昆明抗战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广播电台播控系统的监测技术研究
AOIP技术在广播电台播控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昆明美
探究微信平台在广播电台的应用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