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铜走金银墨盒
——一件传奇的抗战文玩
2018-02-28向建华
■ 向建华
乌铜走金银器是极富云南地方特色的金属工艺品,始创于清代康熙、雍正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和景泰兰工艺并称中国铜工艺的双绝,享誉海内外。相传滇南石屏县岳家湾一岳姓铜匠在冶练红铜时,不小心将戴在手指上的金戒指落进盛满铜液的锅中,他用这些铜液制作铜器后发现器皿表面渐显乌黑润泽,与众不同,便将这类铜器称之为乌铜器。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铁蹄践踏了大半个中国,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开办于昆明的乌铜店纷纷倒闭破产,工匠纷纷改行,坚持下来的店家很少,传统技艺后继乏人,工艺名家制作的艺术品十分稀少,反映抗战题材的乌铜器皿更加稀少,能够流传至今的更是罕见珍稀,显得非常宝贵,有着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这期间,昆明民生街有一家制作乌铜走金银器皿的乌铜庄,店主人岳永康就是石屏县岳家湾制作乌铜器的传承人。作为制作乌铜走金银器的名匠大师,岳永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品味,他常和文化名人、社会贤达交朋友切磋书画艺术,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从而具有过硬的微雕刻铜本领,在乌铜片上仿刻名家书画信手拈来,不用打底样,直接用刀代笔刻写书画,功夫十分了得。所刻铜线条似行云流水,刀法圆润似鬼斧神工,作品以古朴、清新、高雅的风格取胜。“技艺精、文艺足”,是收藏爱好者对他的评价。
乌铜走金银墨盒
笔者要说的这个抗战文玩,名叫“春江行舟图(又名风雨归舟图)”,是云南抗日名将杨炳麟送给他的上司安恩溥将军的乌铜走金银精品墨盒,就是乌铜名家岳永康制作的精品。他采用十分罕见的走金技艺和走银技艺相结合制作而成。墨盒呈正方形,长和宽各约15厘米,厚约为10厘米。盒盖的正上方采用走金工艺镶嵌有四直行一段书:“溥公军座惠念·职杨炳麟敬赠”,以“癸未秋于石屏”作为款识。盒底正中央有压制的圆圈,圈内有楷书《昆明岳永康监制》的商标款识,显示和证明了此墨盒系岳永康乌铜庄制作的艺术品。这是件极富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文房用品,又是一件十分珍贵精美和观赏性极高的艺术品,极具收藏价值。春江行舟图墨盒纹饰犹如一幅中国传统的文人山水画,经过走金,走银的装饰后显得更加富丽堂皇,意境深远,使观者爱不释手。
纹饰图案由近景和远景两部分组成。近景中一条宽广的大河中有一条乌蓬小船顺流而下,船尾端坐着一位手拿竹杆的船夫。曲折的河岸环绕后形成一座湖心岛,岸边有码头,有小桥与其它岛屿相连。岛上怪石嶙峋,生长着高大挺拔,枝繁叶茂的松柏树,寓意友谊地久天长。沿湖岸边波光粼粼,芦苇蓬勃,青草野花随风摇摆。树荫下房舍中有二座建筑屋,透过窗子可见一读书人端坐窗下苦读诗书。远景观望大河浩荡,山峦起伏,山势雄伟挺拔,一峰高过一峰,曲折逶迤。满山遍野长满林木,生机盎然。近景和远景互相对应,艺术效果极佳。
在春江行舟图乌铜墨盒的四周边沿,岳永康采用了制作传统乌铜器辅助纹饰《人面桃花》来装饰。这种纹饰古雅清新,疏密相宜,变幻无穷。抽象的人面,多变的蝙蝠纹,盛开的桃花穿插其间,和谐静雅,相得益彰,取到了很好的艺术装饰效果。
透过这件物品,它真实地记录和演绎了一段不同寻常、鲜为人知的抗日历史故事。云南文史资料《滇军志·名将篇》中记载了安恩溥是民国年间滇军中一名杰出的彝族将军安恩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甲午),安恩溥出生于昭通府镇雄县一个彝族家庭。1916年二十二岁时积极投入反对帝制、恢复共和的斗争,参加护国军随军入川,经历无数次大小战役。1919年二十五岁时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为讲武堂第十四期步兵科学员,并结识了“云南王”龙云,在以后的数十年中曾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第一团团长,省军需局局长等职。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云南全省军民同仇敌忾,迅速组建了一支约4万余人的抗日部队。这支部队装备精良,士兵都是从各民族子弟中征集而来,排连长以上军官大多数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国民政府将这支部队编为第六十军,卢汉为军长,安恩溥为一八二师师长,杨炳麟为一○七九团团长。1937年10月,六十军将士高唱着自己的军歌,奔赴抗日战场:
我们来自云南起义伟大的地方,
走过了崇山峻岭,
奔赴抗日的战场。
弟兄们用血肉争取民族的解放,
发扬我们护国靖国的荣光,
不能让敌人横行在我们的国土,
不能让敌机在我们领空翱翔,
云南是六十军的故乡,
六十军是保卫中华的武装。
云南是六十军的故乡。
六十军是保卫中华的武装。
1938年4月,六十军奉命紧急开赴台儿庄,22日与敌人发生遭遇战后,日军飞机、大炮轮番轰炸一○七九团守卫的阵地,在激战中,杨炳麟团长身受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
六十军紧急开赴台儿庄前线与日军激战,一直到5月19日深夜最后撤出徐州战区,前后历经近一月,从始到终参加了徐州会战第二阶段的战役。徐州会战中,六十军以约两万三迤儿女的生命和热血,痛击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壮丽战歌,为云南人民增光添彩,极大提高了全国人民抗日必胜的信心和勇气,彰显了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
1939年1月,安恩溥任六十军中将副军长,代理军长,参加了南昌会战,带领部队与日寇展开激烈战斗,战功卓著,7月任命为六十军中将军长。
1940年9月,日寇大举由越南海防、凉山向河内推进,图谋入侵滇南,策应南下日军。安恩溥奉命率六十军回防滇南,严防日军入侵。
墨盒正上方文字
1941年,驻越南的日军调动频繁,滇南的蒙自至屏边一带成为日寇主攻方向,安恩溥率部在滇南加强巡防,阻止日军由滇南北侵。由于防范有力,滇南有备,日寇始终未踏进滇南。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癸未),安恩溥辞去第六十军军长等职务,10月赴重庆进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七期研习兵学。
杨炳麟系大理州祥云县人,台儿庄战役后曾任滇军二十二师师长。他长期跟随安恩溥转战省内外,战功卓著,系滇中一名抗日名将。在安军长即将离滇赴渝学习之际,杨炳麟请乌铜名家岳永康按照自己的意图,制作了一件走金银的文玩墨盒送给军座留念,感谢安军长长期以来对自己的栽培、重用和提拔,充分体现了俩人间珍贵的友谊,亦足见安将军是一个很爱学习之人。
春江行舟图文玩墨盒作为乌铜走金银制作大师岳永康精心制作的一件传世精品,学习借用了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展示出高超刻铜、镶嵌等技艺,互相融合,构思奇巧,动态和静态,远景和近景互相陪衬,充分体现了大自然的美景。整幅画天水一色,气势恢宏,视觉效果极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细腻的刻工,流畅的线条,高超的走金银工艺,在极细的线缝内嵌入金丝银线,至今七十余年仍未脱落,可见岳大师艺术功底扎实,技艺成熟过硬。至于这个精品墨盒为何用上述纹饰图案制作,是否寄托了杨炳麟对安恩溥的敬意和别的什么意愿,虽已无从考证,却使这件抗战文玩赋予了令人回味无穷的传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