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内审助推村级财务规范管理
2018-02-28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央及省市县各级涉农财政资金的投入不断加大,村集体经济资产总量不断扩增。以笔者所在的浙江省桐庐县桐君街道为例,2017年底,街道6个村集体经济资产规模已达2.35亿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600余万元,总支出3500余万元。
然而,近年来,在实施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精品村建设审计、涉农资金审计、生态资金专项审计中,不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资金收支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村级债务管理、集体资产管理等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为补齐街道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监管的短板,桐君街道专门设立内审机构,一年来通过发挥街道内部审计作用,有力助推村级财务规范管理,取得了很好的实效。
一、强化职能,设立街道内审机构
目前,各级纪委、巡察组、农经总站、审计局等多方力量对村级财务开展相关监管工作,但多方监管的模式尚未形成合力,监管未形成常态化和制度化。桐君街道根据《浙江省审计条例》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意见》(浙政发〔2015117号)的要求,组建了街道内审机构。
为确保内审机构顺利开展工作,桐君街道出台了配套政策,明确内审工作由街道主要负责人直管,将开展内部审计所需的日常工作经费、审计费用、培训经费列入街道财政预算,同时将内审工作情况纳入街道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内审人员除“三资”管理中心、街道财政等财务人员外,还吸收纪工委、城建办、民政办等相关职能办公室知政策懂业务人员,针对不同项目,组建对口内审小组,审计做到有的放矢。接受县审计部门指导,提高内审人员政治与业务素质。
二、整合力量,探索村财监管新模式
加强与纪工委、巡察组、农经总站、审计局等部门进行村级财务监管方面的信息互通,建立村级财务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信息,及时掌握村级财务管理存在新问题、新动向,把握监管的重点环节,及时交流移送问题线索。制定明确的分年度实施监管计划,组织实施以统一方案、统一范围、统一处罚意见等“三统一”为原则的村级财务“三年一轮审”行动,发挥各方职能优势,整合调配人员力量,实现村级财务检查全覆盖,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监管体系。
三、创新举措,拓展街道内审新内涵
相比于委托第三方社会审计,街道内部审计具有位置靠前、内审人员熟悉所属村集体经济情况、地域归属感强等独特优势。街道内审工作对村级财务的监管审计开展主要采取以下路径:
一是开展村与村之间财务交叉审计。作为“三年一轮审”计划的形式之一,组织部分村开展财务互审,不仅能较好保障内审独立性,及时发现并纠正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违法违纪问题,强化村集体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还能激发村与村之间“比学赶超”的氛围,提高村级财务人员业务水平。通过审后总结点评,对发现的问题和好的经验做法进行交流,逐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和监管机制。
二是实行村级财务内审工作常态化。在街道层面统一组织“三年一轮审”计划之外,注重村级财务内审工作的常态化建设,在组织方式、项目实施上保持常态化,保证适当的审计频次,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促进村干部形成在监督下工作的习惯,保证审计监督形成持久力,特别是对村级重大项目的实施,参考政府重点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模式,由街道内审人员从项目立项即介入,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及时发现问题,促进边审边改,保障项目依法合规实施。
四、健全制度,督促构建内控体系新框架
目前村级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内控体系不够健全,没有形成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必须进一步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推动治理水平的提升。
一是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增强内控意识。村级财务监管联席会议对街道内审开展的村级财务监督审计工作,及时进行汇总梳理,开展总结交流,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查处。将审计结果作为对村干部考核、奖惩的依据之一。将审计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促进村干部内控意识的确立和强化。
二是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整改,健全内控制度。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牵引,建立内控体系的思路,对街道内审机构在村级经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整改交办,将整改情况进行考评,特别注重分析研究村级财务活动中的漏洞和风险点,在促进问题整改措施落实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实现流程节点控制,不断完善节点控制、关联制约、过程监控的流程制约机制。对内审涉及典型性、普遍性制度建设等方面问题进行分析研判,提出改进建议,协助并督促构建内控新体系,促进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