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益化管理的配网电子化移交可视化监控平台开发与应用
2018-02-27袁广南
袁广南
摘要
基于配网电子化移交精益化管理要求,围绕着流程监控、指标展示、问题挖掘、协同管理等方向研究开发配网电子化移交可视化监控辅助工具,较好地辅助各级人员监控工作进度、划清责任、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对绘图单位、执行单位的工作绩效作出评估,较好地掌握电子化移交整体情况,提高电子化移交运转效率,大大提升整体管理效能,解决电子化移交工作过程监控信息化支撑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配网电子化移交 精益化管理 营配一体化系统 基础数据质量
配网电子化移交流程是营配一体化系统中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的关键流程,它实现了中低压配电网工程数据与生产数据的集成,保证营销、配网基础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一致性,满足生产业务、经营管理应用需要。另一方面,配网电子化移交是营配系统基础数据的主要录入源头,其业务管控和数据录入质量情况对营配相关系统的应用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需要应用精益管理的方法加强配网电子化移交业务管控,从而提升营配基础数据质量,对供电部门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至关重要。基于上述要求,开发可视化监控辅助工具作为配网电子化移交业务精益化管理的有力支撑。
1 系统功能现状分析和业务需求收集
在日常配网电子化移交业务管理中发现其过程监控信息化支撑不足,各级人员不能方便地利用现有系统监控工作进度、划清责任、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不能对绘图单位、执行单位的工作绩效作出评估,整体管理效能不高,不符合精益化管理要求。为此,通过调研分析,收集功能需求,梳理整理出考核指标展示、工单进度统计展示、流程节点耗时分析、问题工单分析展示、工单协调管理、基礎数据质量统计展示等12类功能需求。
2 配网电子化移交可视化监控功能设计
2.1 设计思路
该电子化移交监控平台的设计思路是:基于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电子化移交工单数据,每晚自动抽取具有配网电子化移交流程监控分析所需的相关数据库表;执行定时任务程序完成数据预处理,以及自动完成指标统计和报表统计;设计直观便捷的查询页面,可快速地实现指标可视化展示、统计报表查询展示、工单进度监控、锁单协调管理等功能。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
2.2 主要功能
2.2.1 指标可视化展示
(1)工单闭环完成率统计功能:抽取全量工单数据,按工单类型、部门统计本年度工单闭环完成情况(闭环完成率一本年度已闭环完结工单数/本年度己起工单总数),实现闭环完成率排名展示和工单数量展示等。
(2)工单及时率统计功能:抽取各月工单数据,按工单类型、部门统计各月工单及时完成情况(及时完成率一本月及时完成工单数/本月完结工单总数),其中工单及时时间要求是经过归口业务部门讨论约定。
2.2.2 工单进度统计展示
(1)未完结工单统计、在途工单和待走流程工单查询功能:抽取未闭环归档的工单清单,按单位、工单类型统计展示,方便基层班组和绘图单位快速查询导出未完结工单清单;归口管理部门监控各单位工单完成情况。
(2)工单年、月、日统计功能:抽取存量己闭环结束的工单,按工单类型、单位、年(月、日)等维度统计己完结工单数,实现电子化移交工单量变化可视化展示,可直观地了解全局及各单位的电子化移交开展情况。
2.2.3 问题工单分析展示
流程节点耗时分析功能:抽取工单流程节点记录表数据,通过比对算法,后台统计工单环节耗时数据,然后按工单类型、单位、时间等维度进行工单流程节点耗时统计分析。这可便于归口管理部门工单开展情况问题定位和责任追踪。
3 系统应用
通过本监控平台的使用,业务归口部门能快速获知全局及各单位的指标得分情况,可较好地掌握电子化移交整体情况和突出问题,解决我局电子化移交工单量大、绘图单位多、参与绘图人员多、协调难等问题。经过平台的6个月运行使用,取得的成效可体现在以下几点:
(1)提高电子化移交开展效率,加快工单运转速度,工单闭环完成率由年初85.56%提升至97.53%,工单及时完成率由年初75.15%提升至91.88%;
(2)提供协同管理工具,提高协调沟通效率,施工单位收集整理电子化移交资料平均耗时由4天降到2天,平均回退次数由5次降到2次;归口部门、基层班组、绘图单位之间的业务问题每月协调次数由10次将到3次;
(3)促进我局营配系统基础数据质量进一步提升,如:配网生产基础数据完整率由97.48%提升到99.98%,协同数据一致率由95.15%提升到99.52%。
4 结束语
本可视化监控平台是作为东莞供电局配网电子化移交精益化管理的信息技术有力支撑,是在现有系统功能未完善的情况下自主创新的成果。在系统建设中关于指标统计、流程监控、异常分析、问题定位、协调沟通等管理思路可为公司开展配网电子化移交精益化管理提供宝贵建议。
参考文献
[1]杜礼锋.营配一体化系统及其信息集成平台[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13).
[2]王国瑞.营配一体化信息平台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传播,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