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学生地理学习动机的培养

2018-02-27唐令中

求知导刊 2018年29期
关键词:饥饿感学习动机作业

摘 要:中学是地理学习的黄金时期。如何根据中学生地理学习的认知特点,在课前、课中、课后有机培养、巧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其核心素养,让其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既是地理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又是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果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

关键词:地理学习;学习动机;培养

一、上课前,要备“学为何”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学生一旦明确自己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达到这种目标的重要意义,就会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坚定的毅力。例如,部分学生认为地理课是“软科学”,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难以与数理化生等学科相比拟。由于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就很难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起来就没劲。因此,地理教师备课时就要把学生学习地理的目的当做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课题来抓,课前精心设计,让学生明白地理学科的重要价值,从而产生对地理学习的向往和追求,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课堂上 ,要落实“乐而学”“我要学”

1.乐而学

笔者常常看到,初一刚开始学习地理时,学生还很有兴趣,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以及不得法的教学,学生慢慢失去了兴趣。如何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把地理当作礼物来领受呢?例如,经常性归纳总结,使地理知识系统化,适当地利用直观教具,增加记忆效果,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是发挥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特点,从中让学生体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价值。例如,在讲授洋流的分布时,可联系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故事与学生交流, “为什么郑和下西洋每次都选择在冬季出发,夏季返航呢?”这样联系生活中的地理进行讲授,学生兴趣顿增,思维活跃。

2.我要学

人在空腹时会求食,口渴时要觅水。学生在从事学习活动时也会感到某种欠缺——精神上的空白,有的学者称这种现象为“饥饿感”。 “制造饥饿感”就会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积极动机。在上高中地理绪言课时,适时阐明“四W”(when何时、where何地、what有何、why何故)的关系,指出学习了高中地理,不仅可以知其然,而且可以知其所以然,使学生意识到高中地理尚为“未知世界”。这样,学生就会有一种“饥饿感”,有了“饥饿感”,自然会产生“我要学”的强烈动机。

三、改作业,要当“啦啦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在作业批改时,教师要充当“啦啦队”的角色,对于有创新思维的答案,一定要鼓励表扬,毫不吝啬;对待中、差等的作业,要认真研究,努力发掘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进步,也要为之喝彩。每学期的第一次作業尤其要认真批改,如作业全对,书写整洁的就写下批语:“真棒!”对于全做错了,但字写得好的就批为:“你的字写得漂亮,一定花了不少功夫,如果地理学习也这样,我相信你的地理一定会学得好。”如果作业既没有做完,字又写得蹩脚的,也千万别发怒,话到嘴边留三分,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在以后的作业批改中,也要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找出他们进步的地方及时给予鼓励性评语。

四、出试卷,要瞄准“跳摘桃”

“跳起摘桃子”这个比方打得好,教师在使用考试这个法宝时,同样能从中悟出不少道理。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向学生布置简单的作业,告知成绩优秀者将获得奖励,并设四种获奖率—— —、—、—、——。结果表明,由于得奖率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即概率在—的场合最优,其余场合,成绩均有下降的倾向。这个实验说明,学生在非常容易得奖和几乎不可能得奖的场合,是不可能热心做作业的。从而启发我们,在出考试题目时,尤其是平时的课堂检测、单元检测,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科学设计难易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标准。通俗地讲,就是跳起来能摘到桃子。

叶老说得好,“教是为了不教”。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只有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唐令中,唐华荣.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学习指导[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

[2]陈澄.地理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饥饿感学习动机作业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为啥晚上吃得越多,第二天早上越饿
快来写作业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养生恪守“十不过”
作业
The Ways of Foster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饥饿感”意味着什么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