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2-27张显印东屈太国刘佳陈雷平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35期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人才创新实践

张显 印东 屈太国 刘佳 陈雷平

摘要:为了实现有效且可持续的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该文从基于学科竞赛的角度和途径来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当前计算机类学科竞赛的现状,提出了从强化日常课堂教学基础、以竞赛项目为载体、强化专业技能训练等方面构建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从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定、建设开放实验室及创新实践基地、完善指导教师队伍和开设专业竞赛课程、建立科学的激励措施等方面来保障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且有效的实施。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35-0115-03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raining mode of innovative tal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ipline competition that to realiz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effectively and sustainably.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mputer subject competi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to build the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 Based on the subject competi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the daily classroom teaching foundation, taking the competition project as the carrier and strengthening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o guarantee the sustainable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 Based on discipline competition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und talent training system and managem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open laboratories and innovation practice bases, the perfection of guiding teacher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fessional competition cours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scientific incentive measures.

Key words: discipline competition;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innovation practice

1 概述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办出特色一流高校”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最直接、最明确要求,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关系到高等教育强国梦和中国梦的实现[1]。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发展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新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随之进入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因此教育部门和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在创新人才模式的培养,各高校也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和研究,如很多高校启动了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开放实验室培养计划、社会职业导师培养计划、科教协同育人培养计划、开展试点专业综合改革等,通过这些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2,3,4]。但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广泛性、全面性、可实施性、有效管理等方面仍是一个值得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促使大学生接触更多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某些方面的興趣和素养,促进学生学会自主思考,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文从基于计算机类的学科竞赛的视角来探讨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的现状、实施及保障等。

2 学科竞赛的现状

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5,6]。高等教育各个层面中出现了各种方式不同、类型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的竞赛活动,以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学科竞赛的主办单位有国际学会组织、教育部、教育部各个专业的教指委、工业与信息化部、各个省教育厅、各种专业协会等。下面不完全列举以湖南省一所普通本科院校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学生可以参加的各位学科竞赛,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学科竞赛的出发点是通过竞赛的途径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来达到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从上面所罗列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计算机类专业学生一年内可以参加学科竞赛的种类繁多,要想有效发挥学科竞赛来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同时通过学科竞赛培养创新人才模式要与正常的课程教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课程教育教学是基础,学科竞赛是突破,创新创业是升华。

3 课程教学体系与创新人才培养

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通常都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社会和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基本理论、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系统工程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的信息化技术人才[7,8]。根据人才培养要求我校(怀化学院)把课程分为三种类别的课程体系,即公共能力培养课程体系、专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发展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发展创新能力需要公共能力和专业能力作为基础和前提。学科竞赛作为发展创新人才能力培养的一个支撑点,是对专业能力和公共能力知识的一个突破和升级应用。

当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考虑的基本都是以一般大学生基本要求而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的,对于充分发挥创新人才培养的潜力还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因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规格、高要求、高目标的,创新人才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创新人格,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取得创新成果,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某一工作上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创新贡献的。对于现有的课程教学体系来培养创新人才还需要进一步的针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进行探索和完善。

4 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

对于构建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和探索。

4.1 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4.1.1 强化日常课堂教学基础

学科竞赛活动的根本目标是对学生创新能力予以培养,在学科竞赛活动中所主要考察的仍然是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掌握和灵活应用。而日常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作为学生获取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基础性的地位。结合学科竞赛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强化日常课堂教学的内容是有效构建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

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强化日常课堂教学为基础,因此在对专业课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可重点围绕基础课程予以安排,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科竞赛的新技术、新思维和新原理等,对教学内容予以丰富,可同时配合选修课程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创新和科学思维的能力,以达到良好的创新能力培养效果。

4.1.2 以竞赛项目为载体

从前面的表1中可以看出学科竞赛有作品赛、创意赛、技能赛等类型,而无论什么学科竞赛的类型,其实际上是一个对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系统梳理及创造性的应用过程。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将以具体的竞赛项目作为载体,通过案例式的竞赛项目结合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学校在组织实施以学科竞赛为基础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之前,需要对学科竞赛的类别予以必要的梳理,尤其是在当前这么多类别的学科竞赛当中,建立起各类学科竞赛的项目体系,针对不同学科竞赛项目的特点,以竞赛项目案例的形式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例如对于《大学计算机》课程,可以针对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的微课类比赛制作进行案例讲解,在《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课程中就可以增加一些物联网竞赛的项目案例,这样以竞赛项目案例和知识点的有机结合,即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4.1.3 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身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以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创新意识的活动。专业技能训练是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必要手段,尤其是要想以学科竞赛取得好的创新人才培养效果,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例如以ACM程序设计竞赛等相关类型的技能赛,如果没有特别的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是根本无法取得学科竞赛的任何成绩的,也无法通过学科竞赛来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因此学科竞赛指导老师要有一个全面且有效的强化技能训练安排,指导和帮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营造一个良好的技能训练氛围。总而言之,日常课堂教学、竞赛项目案例和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这三者是紧密关联,是大学生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主要内容。

4.2 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保障

要想通过学科竞赛这种方式来到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必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科学的、合理的实施保障措施。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怎样行之有效的确保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4.2.1 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定

要想通过学科竞赛的方式去达到创新人才的培养,学校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顶层设计政策方针作为指导思想。例如把学科竞赛作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块写入对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达到多少学分才允许毕业,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块包括学科与创新创业类竞赛活动:专业学科竞赛、创业大赛、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技能考试、“互联网+”“挑战杯”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学生必选其中2门课程,获得不少于4学分。学分认定由各二级学院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詳细的认定规则(如参加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奖(三等奖以上[含])获得国家级/省级/市(校)级奖项的分别获得8/4/2分;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对应国家级/省级/校级(结题)获得8/4/2分等等)。

同时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还需要学校各级部门(主管领导、教务处、财务处、宣传部、办公室、院系部)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4.2.2 建设开放实验室及创新实践基地

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施需要借助开放实验室和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竞赛相关活动的开展提高平台和场地。建设开放实验室可以为学生自己做一些创新的项目和实验,可以从这些创新项目和实验中提炼出竞赛项目去参加相关的学科竞赛,同时在开放实验室中做创新项目和实验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实践基地可以提供学生学习的场所,有一个集中学习和讨论的场地,尤其对于专业技能类竞赛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专业技能类竞赛需要有一个场地进行强化技能训练,才可能在学科竞赛中有好的成绩,才能够达到学科竞赛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的效果。

4.2.3 完善指导教师队伍和开设专业竞赛课程

开设专业的学科竞赛课程是高效落实以学科竞赛为基础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重要保障。将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任务作为根本出发点,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增加专业竞赛课程,围绕学科竞赛分层次的开设学科竞赛的专业课程和集训课程,使学生在掌握综合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形参创新能力意识。完善学科竞赛指导老师队伍是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取得较好成果的前期保障,这对指导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指导老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在当今这个高校环境中,教师的职称晋级主要取决于科研项目和科研论文的背景下,这需要指导老师更多的是怀抱着培养人才的目标、奉献的精神、传道授业解惑的境界。

4.2.4 建立科学的激励措施

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想可持续的有效实施,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学科竞赛活动持续开展的动力源泉。因此高校要完善科学、公平、公正的奖励措施,一方面对于在学科竞赛中表现优异的学生要予以学分认可、奖金奖励,评奖学金评优等优先考虑;另一方面,需要将学科竞赛与就业联系起来,学科竞赛成绩优秀的可直接提供推荐企业就业,或者可以提供保研等;再一方面要增强对学科竞赛指导教师的奖励,将其成绩直接纳入教学成果、职称评审当中。

5 总结

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最直接、最明确的要求,是高等教学培养学生的一项基本目标。本文从基于学科竞赛的角度和途径来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分析了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急切需求,分析了学科竞赛的培养目标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針对计算类专业学科竞赛的现状、课程教学体系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了从强化日常课堂教学基础、以竞赛项目为载体、强化专业技能训练等方面构建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和措施,提出了从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定、建设开放实验室及创新实践基地、完善指导教师队伍和开设专业竞赛课程、建立科学的激励措施等方面来保障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且有效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仇婕.我国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5,1-61.

[2] 余莹,刘辉,魏书堤,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26):108-109.

[3] 边伟,梁庆军,刘艳蓉.大学生基于创新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1):29-30.

[4] 李恒超.协同育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7(5):11-12.

[5] 田海,崔桂梅,刘慧博,等.优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8):230-233.

[6] 李罡,李景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探索[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7(6):61-66.

[7] 谢梅,苗青.美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借鉴[J].成才之路,2017(16):1-2.

[8] 田国红.搭建平台,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时代农机,2017(4):216-218.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学科竞赛创新人才创新实践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