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生记者如何与弱势群体面对面

2018-02-27谷亮

记者摇篮 2018年12期
关键词:民生新闻弱势群体舆论监督

谷亮

【摘 要】作为一名民生新闻记者,面对这些受访者,既是新闻的亲历者,也是参与者,以怎样的心态面对他们,以怎样的语言与之交流,在不伤害这些脆弱心灵的情况下,能为他们做点什么。这些都是需要思考和应对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民生新闻记者面对弱势群体采访时的心理状态、具备的素养以及采访策略等。

【关键词】民生新闻   弱势群体   新闻心理   采访准备   舆论监督

民生新闻顺应的是群众呼声,体现的是媒体责任,展示的是人文关怀与百姓情节。

笔者自2006年加入丹东广播电视台以来,基本都在民生一线工作,十几年间接触了数以千计形形色色的受访对象,其中有这样一群人始终让笔者难以释怀,那就是 “弱势群体”。“弱势群体”一词最初是在2002年的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研究者普遍定义弱势群体是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政治、经济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

作为一名记者,面对这些受访者,既是新闻的亲历者,也是参与者,以怎样的心态面对他们,以怎样的语言与之交流,在不伤害这些脆弱心灵的情况下,能为他们做点什么,这些都是需要思考和应对的问题。

一、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让弱势者发声

2008年笔者做过一篇新闻特写《拿什么爱你   我的女儿》,记者所面对的是这样一个特殊家庭,一对无儿无女的农村老两口年轻时捡回一个弃婴,喜出望外的他们不久却发现女婴患有重度脑瘫,他们没有放弃,毅然把孩子抚养大。20年后老两口渐渐衰老,收入低微的两位老人身患多种疾病,再也无力照顾已经长到20岁却只能瘫痪在床的女儿,老两口想为孩子找一个可靠的去处,好让他们能够安心地老去。

面对这样的一家人,谁也无法预测新闻的走向。笔者认为,此时不妨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倾听老两口娓娓讲述20年的一点一滴,用一种感同身受的心态,与对面的被采访人进行交流,将心比心地从语气、语态上尽量与受访者保持一致,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记者只是引导话题走向,但不要轻易打断话题,这样就能够把采访对象最真实、最感人的一面挖掘出来。节目播出后,引发了许多热心观众的反馈,众多爱心人士找到这个家庭,为他们提供帮助。

反之想象一下,如果我们面对这样的受访者不愿意做一名倾听者,而是要强势加快采访节奏,那么必然会打断一些话题,这样不仅打乱了受访人的情绪,更是扰乱新闻中暗含的情感线索,新闻的效果亦将受到影响,这对于受访者和记者本身来说都是不负责任的。所以说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是记者需要具备的素养。

二、保持阳光的心灵   让新闻有温度

除了突发新闻,每次采访前,记者应该做访前准备,也就是采访策划,从而熟悉报道内容、明确报道主旨、理顺采访的思路和采访方向,进而更加自信地面对采访。而在此之上,从事新闻心理学的研究者认为,记者在访前的心理准备同样重要,在一项对我国新闻工作者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广大媒体工作者普遍认为,记者应具备以下心理素质:较出色的思维品质、健康而积极的情绪情感、优秀的意志品质、独特的性格因素。

在面对弱势群体时,笔者认为,健康而积极的情绪情感和优秀的意志品质显得格外重要,记者需要把真诚、乐观、热情、温和以及勇敢、坚强、执著、适应等植根于自己的内心之中,才能更加自如地面对受访者。

2012年世界艾滋病日前夕,笔者围绕这一特殊话题进行策划,15岁的宽甸艾滋病孤儿小峰进入议题,2004年,丹东电视台曾以《一个人的学校》为题报道了这个孩子,此后,他的情况也被社会所关注,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还亲自了解过他的情况。而8年后,我们以《再访艾滋病孤儿》为题进行报道时,首要目标就是如何让这个沉重的话题不那么沉重,体现出社会在不断的进步。

作为一名感染艾滋病毒15年的农村孤儿,生命的延续本身已经是一种奇迹,而小峰不仅有人收养,还有乡村教师为他上课,同时当年谈“艾”色变的村民在观念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观。在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情况下,采访中记者与小峰手拉手行走在田野,深入到他的衣食住行环境当中与孩子近距离接触。记者用实际行动展示了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文明步伐,其宣传效果远胜于任何文字与说教。

三、担起监督的责任   为弱势者发声

“每道伤疤、每次生死都是职业良心的见证。有人说,在舆论监督栏目干的时间越长,自己在社会上的路子就会越窄。但我想,只要你胸怀职业的神圣心里装着老百姓,为人民做事,党和人民给你的信任和荣誉,比什么路子都宽。”这是全国新闻战线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活动中宣部宣讲团成员卢建伟的讲稿中的一段话。

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揭露社会的阴暗面是职业赋予的责任,没有采写过监督类报道的记者生涯是不完整的。要“支持符合人民利益的正确思想和行为,勇于批评、揭露违背人民意愿的错误言行和消极腐败现象,积极、正确发挥輿论监督作用。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满腔热情地做好群众工作”。弱势群体由于他们的受教育程度、社会关系等,是通过媒体表达诉求的主要人群,他们的遭遇也更能激发社会的关注,处理不当会带来不小的社会矛盾风险,面对正当利益受到侵害的弱势群体,记者应该勇敢地用镜头和话筒,为他们发声,发挥舆论监督的力量,面对受侵害者偶尔过激的言行,应该给予劝解和解答,做到准确判断形式,及时掌握相关情况向上级汇报。

笔者曾暗访过假蜂蜜加工窝点,也曾暗访过劣质农资销售店,还曾与切断农民水源的房地产开发商交涉。虽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得到了完满的解决,但是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可以面对自己的良心,通过展示新聞过程,给侵害弱势群体利益的人以极大触动。可以说,承担舆论监督责任,为广大弱势群体发声,对于促进职能部门工作、化解社会矛盾、提升媒体公信力等方面具有极大的正面作用。

(作者单位:丹东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蓝鸿文.新闻采访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2]刘京林.新闻心理学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3]东北老工业基地弱势群体社会心态研究——一个社会不平等的视角.吉林大学,2011年.

[4]论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新闻爱好者,2005-07-10.

猜你喜欢

民生新闻弱势群体舆论监督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法价值分析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民粹风下,台军成岛内“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