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疫多联疫苗研究进展
2018-02-27汪宏才温国元罗青平
汪宏才 温国元 罗青平
摘要: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的防控主要通过生物安全和加强免疫进行预防。目前预防新城疫的疫苗主要有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为了降低成本、减少免疫次数,达到“一针防多病”的目的,国内外很多学者在新城疫单苗的基础上研制出了一系列多联疫苗。通过对中国新城疫多联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分析了疫苗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城疫;多联疫苗;进展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24-0005-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24.0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ewcastle disease(ND) is mainly prevented by biological safety and enhanced immunity. The current vaccines for prevention of Newcastle disease include attenuated vaccines and inactivated vaccines. In order to reduce costs, reduce the number of immunizations,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one needle against multiple diseases”, researche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developed a series of multi-linked vaccines based on Newcastle disease single seedlings.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nas Newcastle disease multi-linked vaccine,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vaccine,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Newcastle disease; multi-component vaccine; progress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也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疫病之一。自1926年被确认已来已有90多年历史,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它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迄今仍是禽类最重要的疾病之一[1]。众多临床病例表明,新城疫在中国家禽群体中仍呈常在的地方流行,仍然是养禽业必须关注的重点疫病[2],而疫苗免疫是预防新城疫的重要途径和方法[3]。在规模化养殖方式下,新城疫往往不是单独发病,而是经常并发或继发其他病毒性或细菌性疾病,导致病情更加复杂。为了有效防控这些疫病,可通过研制联合疫苗,达到“一针防多病”的目的。而中国禽用联苗的研制多数以新城疫为基础,目的是在减少疫苗注射次数的同时,预防更多种类的疾病。临床上联苗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还可以减少应激反应、降低成本等。多联疫苗的研制相对复杂,不是将现有疫苗简单组合,而是在综合考虑各抗原组分间的稳定性、免疫原性的前提下,解决抗原之间互相干扰、表达抑制以及不良反应加重等情况。本文对以新城疫为基础的多联疫苗的研制进展情况进行了阐述,为家禽疫病防控提供参考。
1 以新城疫为基础的病毒类联苗
1.1 以新城疫为基础的二联疫苗
1.1.1 新城疫与传染性支气管炎联苗 中国早在20世纪就开始进行联苗的研制,最早研制的新城疫联苗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疫苗,在国内早已广泛应用,在预防两种疾病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在国内广泛使用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株主要是属于马塞诸塞型(简称Mass-type)的毒株,常见的包括H120、H52、Ma5和W93等[4]。卫广森等[5]采用鸡新城疫Lasota和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W93弱毒同胚培养,制成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活疫苗。靖宁等[6]研制了鸡新城疫Lasota株与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株二联活疫苗,抗体水平检测显示,在免疫后21 d新城疫HI最高,平均值为5.37log2,免疫后35 d传染性支气管HI最高,平均值为5.97log2。通过工艺改进,李伟[7]对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N-2-HACC/CMC纳米二联活疫苗进行了研制,该疫苗稳定性强、释药时间长,对病毒抗原具有保护作用,经滴鼻免疫后,增加了抗体持续期,増强了免疫效果,可明显延长免疫保护期。杨峻等[8]开展了鸡新城疫Lasota株、传染性支气管炎M41株二联油乳剂苗的研制,采用同胚培养的方法,获得了十分理想的免疫效果。刘娣等[9]采用新城疫Lasota株和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W93株制成新城疫、傳染性支气管炎二联灭活疫苗,免疫鸡群能耐受呼吸道型、嗜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强毒攻击。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由于血清型多,各血清型之间交叉保护效果较差,因此新型疫苗的研制势在必行。
1.1.2 新城疫与减蛋综合征联苗 减蛋综合征是由腺病毒EDS76引起,能垂直传播,所有年龄鸡均可感染。种鸡产蛋阶段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邱昌庆等[10]首次用蜂胶作为佐剂,研制出鸡新城疫、减蛋综合征二联灭活疫苗。张安国等[11]以减蛋综合征病毒株、新城疫Laosota株为制苗毒株,分别经鸭胚和鸡胚增殖后甲醛灭活,灭活毒液按适当比例混合加入油佐剂中,乳化制成联苗。王采先等[12]用减蛋综合征AV-127和新城疫Lasota毒株分别接种鸭胚和鸡胚,收获尿囊液,福尔马林灭活,用白油佐剂乳化成二联灭活疫苗,二联苗和单苗有相同的免疫效果,两者无干扰性。侯顺利等[13]应用新城疫Lasota株和减蛋综合征EDS76 LA3株,制成鸡新城疫、减蛋综合征二联油佐剂疫苗,25 d后ND和EDS76抗体可先后达到高峰,免疫期可达1年。
1.1.3 新城疫与禽流感联苗 低致病性H9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鸡群,虽不会引起鸡大量死亡,但常会影响产蛋鸡的生产性能,造成产蛋率的大幅下降。规模化养殖场中,非典型新城疫和低致病性禽流感感染率较高,严重影响鸡群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目前,禽流感并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疫苗的接种仍是预防H9亚型禽流感发生与流行的最有效手段。新城疫与禽流感联合疫苗主要是以新城疫Lasota株和禽流感H9亚型联合生产灭活疫苗。杜元钊[14]、白军[15]等开展了新城疫Lasota株、禽流感H9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制,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由于禽流感毒株具有高度变异性的特点,造成抗原性差异较大。因此,国内新城疫与禽流感(H9亚型)二联疫苗大多以Lasota株和禽流感地方分离株进行联合,如WD株、SZ株、SY株、SS株、LG1株、JY株、HP株、HN106株、F株等。
1.1.4 新城疫与传染性法氏囊病联苗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免疫抑制病,鸡群感染后对疫苗免疫效果产生免疫抑制作用,给养鸡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一般在种鸡阶段采用灭活疫苗或在雏鸡阶段使用活疫苗进行免疫。1996年,乔忠等[16]用鸡新城疫La Sota F4株和传染性法氏囊病TAD弱毒株研制成功鸡ND-IBD二联弱毒疫苗。2006年,丛华等[17,18]进行了新城疫Lasota株和传染性法氏囊病NF8株二联活疫苗研究,结果表明,用二联活疫苗免疫SPF雏鸡后,NF8株与La Sota株间不产生明显的相互干扰作用,攻毒保护率与各自的单苗相比无明显差异。国内联苗常使用的法氏囊毒株有NF8株、HQ株、BJQ902株、SD株、VNJO株和VNJO株。
1.2 以新城疫为基础的三联疫苗
多联疫苗的研发是禽用疫苗的发展方向。禽用联苗大多是在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疫苗的基础上,增加其他种类病毒,形成多联疫苗,达到一针防多病的目的。在目前规模化养殖场,多联多价疫苗的使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人力物力,减少了鸡群的应激。刘文惠等[19]在同一宿主细胞——鸡全胚细胞(CE)上同步增殖培育了鸡新城疫N79株、支气管炎H120株、法氏囊病Cu-IM株3株细胞弱毒,研制出三联细胞弱毒疫苗。康文彪[20]开展了新城疫Lasota株、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H52株)、传染性法氏囊BJ836株三联弱毒疫苗的研制,以常规剂量颈部皮下接种免疫鸡后,7 d产生免疫力,免疫后14 d对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三株强毒攻击的保护率均为100%,对15日龄雏鸡首免,其免疫期至少为30 d。杨峻等[21]研制出鸡新城疫Lasota株、传染性支气管炎M41株、传染性法氏囊病HB909株三联油乳剂灭活疫苗研制,三联苗免疫18~28日龄雏鸡,免疫后21 d攻毒测保护力,3种传染病保护率均在90%~100%,ND HI抗体≥1∶32,IBDV AGP阳性率为100%,IB VN抗体≥1∶8,疫苗免疫期可达4个月以上。朱国强等[22]、乔忠等[23]、陈昌海等[24]也进行了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鸡减蛋综合征三联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制。唐秀英等[25]用接种新城疫病毒克隆30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F株(或M株)和病毒性关节炎病毒S-1133株的含毒鸡胚尿液制成三联油乳剂灭活疫苗,保护率达90%~100%,免疫期达5个月以上。马增军等[26]采用新城疫Lasota株以及EDS76V、IBDV地方分离株JD2株和D78株制成鸡新城疫、减蛋综合征、传染性法氏囊病三联油乳剂灭活疫苗,该三联疫苗均能产生较高效价的抗体,其中IBD AGP抗体效价达7.42log2,ND HI抗体效价达9.24log2,EDS76 HI抗体效价达9.18log2。
1.3 以新城疫为基础的四联疫苗
随着疫苗制造技术的进步和“免疫减负”计划的提出,多联疫苗市场需求增加。姜北宇等[27]用NDV Lasota株、IBV M41株、EDS76V HSH23株、AEV Van Roekel株为种毒,制成ND-IB-EDS76-AE四联灭活疫苗。于漾[28]进行了鸡新城疫Lasota株、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M41株、减蛋综合征AV127株、禽流感H9亚型四联疫苗研制。康亚男[29]利用鸡新城疫病毒LaSota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传染性法氏囊病毒BJQ902株和病毒性关节炎病毒T98株制成四联灭活疫苗,免疫28 d后,新城疫抗体水平达到6.0log2以上,攻毒后全部保护,各组分之间无干扰现象。高换河等[30]对新城疫Lasota株、传染性支气管炎M41株、减蛋综合征Z16株、传染性法氏囊病HQ株四联灭活疫苗效力试验表明,新城疫抗体与单苗相近,各种抗原成分彼此间没有干扰现象。崔艳丽[31]对鸡新城疫La Sota株、传染性支气管炎M41株、减蛋综合征HS25株和禽流感H9亚型HZ株四联灭活疫苗进行了安全性评价,证明疫苗安全。多联疫苗的应用极大地降低了免疫次数,减少了鸡群应激,降低了人工成本。禽用四联疫苗的研制成功在生产上极大地减少了免疫次数,使免疫覆盖范围更广。
2 新城疫与细菌类联合疫苗
早期畜禽养殖场大多依赖抗生素进行细菌性疾病的防治,但随着抗生素滥用问题日益严重,耐药细菌不断出现并呈全球化流行趋势,畜禽细菌类疫苗研制将成为热点。新城疫感染后,容易产生细菌性继发感染,造成死亡率增加、生产性能下降。而目前以新城疫为基础的细菌类联苗仅有禽霍乱、传染性鼻炎以及慢性呼吸道病。温俊板等[32]采用新城疫Ⅰ系弱毒毒种和禽霍乱弱毒进行同胚培养制成二联弱毒疫苗。李维义等[33]采用自行选育的禽霍乱弱毒菌株731、731S與新城疫Ⅰ系疫苗株制成新城疫、禽霍乱二联弱毒疫苗。常维毅等[34]开展了新城疫Ⅰ系和禽霍乱B26-T1200株弱毒二联活疫苗的研制,保护率达到100%。卢桂娟等[35]对鸡新城疫、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活疫苗效力试验表明,在2月龄以上鸡上应用效果明显。由于新城疫Ⅰ系弱毒株毒力较强,国内学者多采用免疫原性强、安全性高的Lasota株制成联苗。袁松龄等[36]用新城疫Lasota株和禽霍乱1812、1502、X-73株制成二联疫苗,无干扰现象。应用鸡新城疫和禽霍乱油乳剂灭能二联疫苗接种2个月龄以上的鸡,鸡新城疫HI效价几何平均值为9.32log2,一年后攻强毒,可获100%保护;禽霍乱保护率91.4%,免疫后6~7个月仍可保护60%。邵华斌等[37]采用新城疫病毒Lasota株感染鸡胚尿液毒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接种固体培养基收获菌液,经灭活后制备成油乳剂灭活疫苗。传染性鼻炎、慢性呼吸道综合征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常造成产蛋减少,淘汰率增加,严重影响生产性能。张培君等[38]以副鸡嗜血杆菌血清型A的菌株Hpg-8、血清型C菌株Hpg-668和鸡新城疫LaSota制成鸡传染性鼻炎和新城疫灭活油佐剂二联疫苗。张琪等[39]采用自行分离的菌毒株,与新城疫病毒同胚培养后制成二联疫苗。灭活苗在免疫后20 d抗体水平达8log2以上,30 d达8log2~9log2。戴建华[40]进行了鸡新城疫Lasota株、慢性呼吸道病MGS6株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制。
3 展望
禽用联苗的研发给养禽业疫病防控带来便利。目前联苗的应用在临床上日益增多,既减少了免疫次数,同时也减少了应激反应,在规模化生产的今天,越来越受到养殖者的欢迎。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抗原浓缩工艺的成熟,将有更多联苗研制出来。以新城疫作为基础的联苗将成为中国家禽疫病防控的主力军。虽然早期LaSota株及其克隆化株Clone-30等在中国广泛应用且公认免疫效果较好[41],但是近年来,调查显示中国及周边地区流行的新城疫病毒主要为基因Ⅶ型,而基因Ⅱ型的Lasota株仍广泛使用。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显示,其与流行株的遗传距离较远。疫苗株与流行株之间的基因型差异被认为是免疫禽群中新城疫强毒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42]。因此,基于新城疫基因Ⅶ型的多联疫苗将成为禽用联苗的研制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秀梵,胡顺林.新城疫病毒的进化及其新型疫苗的研制[J].中国兽药杂志,2010,44(1):12-18.
[2] 丁 壮,尹仁福,薛 聪,等.新城疫流行病学新特点及鹅新城疫防控策略[J].中国兽医学报,2015(1):159-168.
[3] 胡顺林,刘秀梵.新城疫病毒的遗传进化[J].生命科学,2016, 28(3):295-302.
[4] 张小荣,程小果,张建军,等.H120活疫苗对部分基因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免疫保护效力[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1,32(3):1-5.
[5] 卫广森,赵世军,王文成,等.鸡新城疫Lasota-传染性支气管炎W93二联活疫苗研制[J].中国兽医学报,1998,18(5):45-47.
[6] 靖 宁,罗国喜,陈关平.鸡新城疫与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活疫苗的研究[J].养殖技术顾问,2007(3):58-59.
[7] 李 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N-2-HACC/CMC纳米二联活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作用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3.
[8] 杨 峻,邵华斌,王文清,等.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试验研究报告(Ⅱ)——疫苗制备及其免疫效果试验[J].湖北畜牧兽医,1997(3):12-15.
[9] 刘 娣,苗玉和.鸡新城疫La Sota、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W93)二联灭活疫苗的研究[J].现代畜牧兽医,2006(3):7-8.
[10] 邱昌慶,高双娣,李英才,等.鸡新城疫—减蛋综合征蜂胶佐剂灭活二联苗的研究[J].中国兽医科技,1996,26(12):3-5.
[11] 张安国,孙颐龄,左 颖,等.EDS76—ND二联油乳剂苗的研究[J].天津农学院学报,1995,2(3):6-9.
[12] 王采先,张玉换,张晋萍,等.鸡减蛋综合症—新城疫二联苗的研制与应用[J].山西农业科学,1997,25(1):85-87.
[13] 侯顺利,刘兴发,常惠芸,等.鸡新城疫—减蛋综合征二联油佐剂疫苗的研制[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1998,15(3):22-24.
[14] 杜元钊.新城疫—禽流感H9二联灭活疫苗的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15] 白 军.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二联灭活疫苗的研制[D].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16] 乔 忠,詹丽娥,孙世兴,等.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二联弱毒疫苗的研制及其应用[J].中国兽医科技,1996,26(7):8-9.
[17] 丛 华,侯 军.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二联活疫苗和单苗研究[J].中国家禽,2006,28(20):15-17.
[18] 丛 华.鸡新城疫(Lasota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NF_8株)二联活疫苗的研制[D].江苏扬州:扬州大学,2006.
[19] 刘文蕙,胡毓骥,曹春景,等.鸡新城疫、支气管炎、法氏囊病三联细胞弱毒疫苗的研制及应用研究[J].中国畜禽传染病,1996(4):10-13.
[20] 康文彪.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三联弱毒疫苗的研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4.
[21] 杨 峻,邵华斌,黎秋华,等.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三联油乳剂灭活疫苗研制及应用[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1999(4):17-20.
[22] 朱国强,周继宏,庄国宏,等.鸡减蛋综合征—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三联油乳剂灭活苗的研制与应用[J].中国兽医科技,1996,26(11):26-27.
[23] 乔 忠,詹丽娥,乔国峰,等.鸡新城疫—减蛋综合征—传染性支气管炎三联油佐剂灭活疫苗的研究及应用[J].山西农业科学,2001,29(1):81-83.
[24] 陈昌海,程 雷,徐正军,等.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征三联油乳剂苗的研制及应用[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0(5):10-13.
[25] 唐秀英,王立南,王立滨.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性关节炎三联油乳剂灭活苗的研究[J].中国畜禽传染病,1992(3):10-15.
[26] 马增军,陈翠珍,芮 萍,等.鸡新城疫—减蛋综合征—传染性法氏囊病三联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究[J].中国兽药杂志,2002, 38(2):30-32.
[27] 姜北宇,刘月焕,郑世兰,等.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征、传染性脑脊髓炎四联油佐剂灭活疫苗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3,18(3):106-113.
[28] 于 漾.鸡新城疫、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征、禽流感(H9亚型)四联苗研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
[29] 康亚男.鸡新支法關四联灭活疫苗制备及免疫效果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4.
[30] 高换河,王美红,秦利华,等.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征传染性腔上囊病四联灭活疫苗(LaSota株+M41株+Z16株+HQ株)的免疫效力试验[J].中国兽医杂志,2016,52(10):82-85.
[31] 崔艳丽.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征、禽流感(H9亚型)四联灭活疫苗(La Sota株+M41株+HS25株+HZ株)安全性评价[J].中国动物保健,2017,19(3):89-91.
[32] 温俊板,江 萍.饮水免疫用鸡瘟、禽霍乱弱毒两联苗的研究初报[J].贵州农业科技,1979(4):38-42.
[33] 李维义,蔡绵贵,梁艳荣,等.新城疫禽霍乱二联苗的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1987,13(10):51-53.
[34] 常维毅,王振辉,张桂荣,等.鸡新城疫Ⅰ系和禽霍乱B_(26)-T_(1200)弱毒二联活疫苗的研制与应用[J].中国禽业导刊,2003(3):42.
[35] 卢桂娟,陆有飞,黄庆南,等.鸡新城疫、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活疫苗的研究[J].广西畜牧兽医,2008,24(5):267-270.
[36] 袁松龄,赵秀会,韦俊山,等.鸡新城疫和禽霍乱油乳剂二联苗的研究[J].中国畜禽传染病,1991(5):12-16.
[37] 邵华斌,杨 峻,刘泽文,等.禽霍乱、新城疫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研究I报——疫苗的制备、免疫效果及安全性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06,45(5):647-650.
[38] 张培君,龚玉梅,樊玉珍,等.鸡传染性鼻炎和新城疫二联油佐剂灭活疫苗的研究(Ⅰ)[J].中国兽药杂志,1996,22(3):9-12.
[39] 张 琪,杨鸣琦.鸡慢性呼吸道病—新城疫二联灭活疫苗的研制与疫苗免疫试验[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5):73-74.
[40] 戴建华.鸡新城疫—慢性呼吸道病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制[D].江苏扬州:扬州大学,2009.
[41] 蔡宝祥.近年来我国新城疫免疫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08(4):8-10.
[42] 刘秀梵,胡顺林.我国新城疫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及新疫苗研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