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育促进民办学校转型发展
2018-02-27毕文龙
【摘 要】在民办教育同质化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今天,避免同质化竞争,走内涵发展道路,进而实现民办学校转型发展的可行性通道莫过于课程改革,因为课程的結构与实施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结构和接受素质教育的结果。广东省中山市卓雅外国语学校启动实施了双语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后,激发了民办外国语学校的办学体制与机制的活力。
【关键词】民办学校;同质化竞争;双语教育;课程特色;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90-0016-03
【作者简介】毕文龙,广东省中山市卓雅外国语学校(广东中山,528400)常务副校长(执行校长、主持工作),高级教师。
在民办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民办学校能否跳出单一的以升学率为主要衡量指标的同质化竞争的怪圈,主动通过学校课程的自主改革与创新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质,使民办学校的发展从高原走向高峰,从而创造当地老百姓公认的教育品牌,是一个值得长期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民办学校如果不积极地实施学校课程的自主改革与创新,不仅在人才培养的观念和举措上要落伍,已经取得的发展优势也将风光不再。
广东省中山市卓雅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在珠三角地区较有影响力的十二年一贯制的高端民办学校,其前身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中山市外国语学校。与许许多多刚刚起步阶段的民办学校一样,学校的创办者在创办学校的起步阶段也借助国内名牌高校的声望和品牌,试图以此达到迅速产生品牌效应的目的,以便为学校招生创造有利条件。
在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层面上的一系列难题面前,即便是在高等院校专门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专家们回答起来似乎也是勉为其难。基础教育面临的难题,特别是基础教育中民办学校面临的一个个挑战,还得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加以解决,否则就只能陷入日复一日的以升学率为主要衡量指标的同质化竞争的怪圈。
一、课程变革是民办学校转型发展的引擎
在珠三角地区民办教育同质化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今天,即便是高端民办学校也难以置身于外。而避免同质化竞争,走内涵发展道路,进而实现民办学校转型发展的可行性通道莫过于课程改革,因为课程的结构与实施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结构和接受素质教育的结果。
作为湖北省民办教育品牌学校的晋梅中学就是成功的先例。该校自2014年来,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建立了国家课程、德育课程、社团课程、管理服务课程“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引领教师转型成长,创设了师生自主发展的乐土,取得了“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办学效应,成为黄梅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最值得信赖的名牌学校之一。
事实上,通过撬动课程改革这个引擎来实现民办教育的转型发展的成功例子并非晋梅中学一家。但是,其他民办学校如果因此而“东施效颦”,也未必就能取得预期的结果。一切还得从实际出发。
有鉴于此,卓雅外国语学校领导层在学校董事会的坚定支持下开启了学校转型发展的谋划工作。
学校领导班子经过反复研究,认为卓雅外国语学校的课程改革不能照抄照搬其他学校的做法,而应该把注意力聚焦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头脑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先要搞清楚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是什么。学校是培养人、造就人的地方,如果整天在做育人工作、却不知道育人的方向,那是于事无补的。
学校的课程改革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发展的大势,紧盯世界发展的格局和瞄准国家的发展战略,着眼于当地的地域特点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态势,自觉地把课程结构和课程实施的变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世界已经变得“扁平化”和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外向型、复合型的人才无疑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是较受欢迎的。
第二,要把握国际教育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变革的走向,参考、借鉴和学习其先进的成分,为我所用。
经过文献检索和咨询相关教育专家,不难发现,破除语言交往的障碍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攻关课题。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便是欧盟成立以来在基础教育领域所采取的一系列动作都是为了破解欧盟成员国之间人与人交往的语言沟通的难题。甚至有欧盟高层官员认为,实现互通的语言对欧盟而言就像欧元一样重要。于是,他们在汲取了被称之为“全语言之父”的美国社会语言学家Goodman提出的“全语言教学”(Whole Language Approach)的课程论中“语言教学应该贯穿学科课程之中”(龚海平,2010)的思想后,在众多语言教育专家的集体攻关后创造性地提出了“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学说,倡导以“学科课程整合与协同”作为提升外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简言之,欧盟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议题和实践举措就是实施双语教育,并且这种双语教育的实施不再是传统上的靠单纯地开设外语课程来实施的,而是在非外语课程的实施中以外语作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工作语言。这一先进的外语教学变革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显现出优越于其他外语教学流派的惊人效果。
第三,要充分考虑到学校是一所外国语学校的性质和特点。作为民办外国语学校,尤其是十二年一贯制的民办外国语学校,实际上在主干学科课程中能够体现“十二年一贯”的就是语文、数学和英语。外国语学校的优势学科应该首先体现在外语学科上,而外语学科上的优势应该表现为学生实际综合运用外语语言能力的超乎一般的强。
一个外国语学校如果提供不了高质量的外语课程,那是一定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端教育的需求的,对学校本身而言,也是很难立身的,更难发展壮大的。
基础教育领域里的普通中小学外语教学普遍耗时多、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英语课堂上学生缺乏用英语进行思维活动和开展人际话语交往的真实需求,而破解这个难题的有效路径就在于实施双语教育,即在非英语课程的实施中用英语开展教与学的活动。这个过程,是学专业课程的过程,也是实际运用英语的过程,从而体现了“内容学习与语言学习、语言运用的有机统一”。(龚海平,2015)
基于以上三点分析,学校先后派出主要领导前往国内双语教育先行一步并实实在在取得显著成效的江苏省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进行实地考察,获得了开展双语教育课程改革具体路径、方法和方式的第一手材料。紧接着,学校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学科骨干教师前往在珠三角地区最早实施真正的双语教育课程改革的广东省深圳市凤凰学校听课学习,并与该校廖柏灵校长、双语教师代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座谈。
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学校制订了双语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并邀请国内知名双语教育专家前来学校进行调研、论证。然后,学校将双语教育课程改革的一揽子实施方案报请中山火炬开发区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获得了坚决支持。至此,学校以双语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促进学校转型发展的战略举措终于付诸实践。
二、转型发展初现端倪
学校启动实施了双语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后,在迅速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效应的同时,民办外国语学校的办学体制与机制的活力也得到了体现。
第一,在学校内部,从小学部的教师开始,一股由教师自发的学习外语的热潮悄然兴起。教师普遍意识到,随着双语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的逐年推进实施,除了语文、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专任教师外,其余学科的教师如果不能够适应双语教育,将在学校无立足之地。形势的发展给了教师残酷而有挑战性的抉择——要么被学校的课程改革所淘汰,要么主动专业发展,以顺应学校的课程改革。在这一共识下,从学校小学部到初中部,乃至高中部的部分非英语专业背景的中青年教师纷纷迅速行动起来学习英语。与之相对应的是,英语专业毕业的中青年教师也意识到了自身所面临的职业危机,开始主动学习非英语学科的教学原理和教学方法。英语学科与非英语学科的中青年教师不仅主动地进入双语课堂听课学习,而且还主动相互听课。学校领导欣喜地看到,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解决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这一老大难的问题终于迎刃而解!
第二,在学校外部,双语班的学生家长在与学校配合教育学生方面空前地积极踊跃,“家校合力”大大增强,甚至在学校没有举办任何对外开放活动的日子里也不时有双语班学生的家长主动走进双語课堂听课。事实上,学校双语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不仅影响了在校生的家长,还波及了尚在幼儿园就读大班的孩子们的家长。这部分家长纷纷要求幼儿园组织他们和孩子到卓雅外国语学校实地考察其双语课堂教学,一个时期集体组织前来学校听双语课的幼儿园小朋友和家长络绎不绝。
在对学校正在实施的双语教育课程改革普遍看好的社会舆论中,第二届一年级双语班学生的招生数立即就超过了第一届双语班学生数的三倍。
与此同时,中山火炬开发区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双语教育课程改革更加抱有信心。其主要负责同志一再叮嘱和勉励学校领导,要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规范化、科学化的双语教育路径,为将来全区公办、民办学校逐步推进双语教育课程改革开辟道路、做好示范。
三、课改给学校的主要启示
双语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果初现,让全校上下非常振奋,也给了学校领导层和办学董事会一点重要启示,即学校要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空间,唯有靠改革。不改革,固然对学校眼前而言可以少一点麻烦,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改革,因为牵扯方方面面的利益,必然会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但是改革中的困难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来加以解决。经济建设中的改革是这样,民办学校的改革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