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高发背景下江西某高校大学生生活行为调查与研究
2018-02-27游小苇
游小苇
摘 要:近年来,慢性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通过对江西某高校大学生生活行为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中存在诸多不良生活行为,不少大学生已成为慢性病的患者或潜在发病人群。
关键词:慢性病;生活行为;体检
中图分类号:R197.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9-15
文章编号:2095-624X(2018)31-0035-01
慢性病又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压力的增大,我国人群的疾病谱和死因谱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调查显示,15岁及以上人口的慢性病患病率为33.1%,与2008年比较,15岁以上人口慢性病患病率上升了9个百分点[2]。与此同时,全社会对慢性病及其危害性普遍认识不足,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工作方式的转变,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及生活行为已经发生改变,如睡眠不足、饮食不合理等,这些因素导致多种慢性病的发病逐渐年轻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与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改变不良生活行为可预防或延缓多种慢性病的发生及发展。
在校大学生年龄多在18~21周岁,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但不少大学生存在不良生活习惯,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生。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在江西某高校全校范围内选取了在校大学生168名,其中,男生77名,女生91名。针对这16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围绕体育锻炼的频率和时间、作息时间、饮食习惯、饮水习惯、是否抽烟喝酒、使用手机的时间、健康意识等方面进行调查。
二、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57.1%的大学生每周锻炼次数在2次以下,且42.9%的大学生每次锻炼时间少于30分钟。67.9%的大学生每天睡觉时间在晚上11点以后,其中,25%的大学生睡觉时间超过12点。78.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晚睡的原因是看小说、电影、玩游戏等。49.4%的大学生会因为早上赶时间而不吃早餐。29.2%的大学生在饮食上偏好于多肉少菜,53% 在饮食上注重荤素均衡,另外17.8%平时以素食为主。5%的大学生有经常吃夜宵的习惯,50.6%表示饿了会考虑吃夜宵。25%的大学生有吃零食的习惯。39.3%的大学生只有等到口渴了才饮水,28.6%没有早起一杯水的习惯,但上午和下午均会饮水,其余32.1%的学生有早起一杯水,上午、下午均饮水的习惯。51.2%的大学生每天用于上网或看手机的平均时间在5小时以上,42.9%在3~5小时,剩余5.9%为2~3小时,而上网或看手机的原因依次为娱乐活动、聊天、购物、学习、看新闻等。48.8%的大学生认为体检很有必要,3.6%认为体检完全没必要,其余47.6%认为体检有点必要。82.7%的学生平时会关注与健康有关的信息,平时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依次为网络(包括电脑、手机等)、朋友及家人讲解、书籍、电视、各种宣传资料等。
三、结果分析
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该高校大学生存在较多不良生活行为,如缺乏体育锻炼、睡眠不足、饮食习惯不良(存在不吃早餐及荤素搭配不合理等现象),饮水习惯不佳、过度使用电脑和手机。但大部分学生平时会关注健康信息,同时也认为体检是有必要的。
四、意见与建议
由于受区域限制,此次调查仅针对江西省某高校展开,从现有的调查结果看,在校大学生生活行为存在诸多问题,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将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较差,罹患各种慢性病的机会大大增加,但同时,大部分大学生关注自身健康。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对大学生进行慢性病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对慢性病的认识,使其意识到不良生活行為将导致慢性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同时,还应引导大学生通过科学的方式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合理饮食,并通过一些手段减少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
参考文献:
[1]刘晓娜,张 华,赵根明,等.我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发展历程[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5(2).
[2]徐 玲,孟 群.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之二——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4(3):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