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合作交流的教学建议

2018-02-27马永毅张英考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分组策略

马永毅 张英考

摘   要:课堂合作学习的安排不当产生一些弊端。教师要布置合适的讨论主题、把握互议时机及频率;分组要以兼顾优等生和学困生为分组原则,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互议结束后要及时恰当地组织展示与评价。

关键词:合作互议;策略;分组;讨论点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35-0036-04

合作學习是当前欧美国家采用的主要教学策略,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与教学互动理论、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结论相一致。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认为,任何一种合作学习方法的有效应用,都有五个必不可少的因素: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面对面的交互作用、个人责任、合作技能、集体自加工。合作互议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策略,需要教师创设满足上述条件的环境才能有效展开,而在教学实践中则存在很多不足,以滥用合作为主。例如: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合作任务缺乏挑战性、合作不充分、忽视个人知识的再建构,学生欠缺合作经验已经严重阻碍了集体优势的发挥。

一、合作互议过于频繁

1.问题:课堂教学中讨论的次数过多,学生展示、教师讲评的时间必然缩短,使得展示不充分,点拨不透彻,草草收尾,甚至于不能完成教学目标;每次讨论都不够深入,一两分钟时间就被打断,使得探究不充分,往往造成课堂中讨论时气氛很热烈,发言时教室里静悄悄。甚至有些讨论流于形式,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

2.建议:每堂课合作互议环节只进行一次,时间一般为5到8分钟,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

二、合作互议没有抓住恰当的讨论点

1.问题:课堂教学中所讨论的问题根本不具备讨论的价值和需要。现象没有争议就没必要讨论;有的教师把讨论点设置在知识的细枝末节中,偏离了教学主题或议题的结论显而易见,就没有讨论的必要;有的问题过于深奥,使得讨论内容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属于无效讨论。合作互议不仅要与课堂教学目标一致,而且应当有必要,不能为讨论而讨论。

2.建议:讨论点的设置应当在课堂教学的重点或难点上,应当与教学的三维目标相一致,讨论的问题最好有发散性或容易产生不同的观点,课堂讨论的主题既不能让学生有懈怠心理,也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合作互议的开展,跟教学内容、课堂形式、知识难易程度等息息相关。

三、时机不恰当

1.问题:讨论环节设置太早,学生尚未经过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对问题没有形成自己的认识或看法就参与合作,这样的教学责任在于教师没有参考学情、抓住恰当的时机,造成浪费课堂时间。

2.建议: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互议——独立思考”这三个心理建构步骤。合作互议是其中一环,不能孤立看待。进行合作互议最佳时机应是学生对问题有认识的情况下——解题结束后、屡思不解后、问题生疑之后,再进行互议效果最佳。

四、讨论整合不充分,造成合作低效

1.问题:教师为赶教学进度安排学生进行合作互议的时间太短,草草收场使得互议没有充分展开,造成合作低效。合作互议安排的时间太长,学生有成熟的观点后,依然没有结束,讨论方向就会逐渐偏题。

2.建议:合作互议应给予学生恰当的时间保证,时间应随学生讨论的情况而定,教师应不断巡视指导,据笔者经验认为一半小组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一定认识后,就应当进行各小组展示成果环节。

五、分组不明,组内分工不细

1.问题:分工是合作的前提,如果教师没提前布置而随机分组,就会使得组内合作不融洽——有的内向学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甚至整组学生都不进行交流,各忙各的;有的同学因太过愿意表现自己而霸占其他同学的交流机会;人数安排不当也会造成部分学生不能参与到讨论中来。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合作互议的效果。

2.建议:合理分组

(1)异质分组原则:将不同性别、知识掌握程度不同、性格不同、学习能力不同、交往技能不同的学生分到一个组,有助于从不同视角讨论问题,使学生互相促进。

(2)组间同质原则:小组水平相近才有竞争,因此组间同质很有必要,同时应兼顾“自愿原则”,这样便于形成团队精神。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与自己所在的小组荣辱与共,全力以赴为小组的荣誉而奋斗,小组形成巨大的核心力,从而实现“人人尽责”。

(3)恰当的小组成员数:3~4人为一个合作小组。在进行“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时,最佳的小组规模是四人,便于形成讨论的格局(可一对一讲,可一对三讲,也可自愿配对交流),预防出现错误占上风的现象。有时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也可采用六人小组的形式。

(4)小组命名:由小组课下协商决定,并张贴至教室中。

(5)组内分工:小组内每位同学都应承担一份责任,扮演一个角色,其中包括,小组长、记录员、发言员。

小组长职责:负责组织并主持讨论,布置讨论的问题,调控整个讨论的进程,组织本组学生按流程完成讨论;负责检查课前组内学生作业、课前预习、材料准备等的完成情况。

发言员职责:负责代表本组在班内进行发言展示。总结本组最终讨论的结果。

记录员职责:每个小组准备一个讨论记录本,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讨论的时间、讨论的问题、讨论的流程,及讨论中的重要观点、闪光点、疑惑点、结论等,记录本的封面标注班级、小组名称、组员名称。

每过一段时间,组内角色轮换一次,时间大约为一周,其中小组长一般不再轮换。

(6)小组合作流程:

(7)小组合作的成果:各小组在合作互议过程中应恰当的使用“讨论单”作为指引,在成果展示中,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讨论单”的同时辅以口头报告。

(8)小组合作评价:教师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往往只重视对小组整体的评价而忽视对个体的评价,只重视对合作成果的评价,而忽视对合作过程的评价等。

在小组代表对组内讨论的成果进行汇报时,教师应给出鼓励性建议。

通过对各组提交“讨论单”的批阅,教师进一步掌握各组学生讨论学习的状态及各组的难点,给出恰当的评价。评价要兼顾小组的团体,也要兼顾组内的个别成员。

六、议题不明确造成学生不知所措

1.问题:课堂教学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如果教师在合作互议环节没有精心准备,如互议问题问得不明确、随意提出一个问题就开始互议、对互议中学生可能的互议方向、范围等把握不准等,容易造成合作盲目,无边际讨论,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2.建议:课堂合作互议之前教师应精心准备,具体包括三点,互议内容的前期准备,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合作结束后的展示及评价。

第一点:合作互议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对合作互议的问题要有明确的指引。首先在自主预习中可以将较为复杂或需要学生课前准备的讨论问题写在预案中,给出学生明确的指引。例如需要学生总结归纳的问题、比较复杂的理科试题、开放性问题需要学生提前准备,收集素材等问题。其次在安排学生进行互议之前,应当给出学生具体且明确的讨论主题,说明课堂讨论的方法、步骤、大体时间,当然讨论的主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第二点:合作互议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发现学生问题。小组讨论时,教师在组间巡视,及时了解各组讨论的实际情况,并即时给予辅导,其中具体的事项包括:①鼓励各组员积极参加讨论,并有效地分工合作;②规范各组围绕着主题聚焦展开讨论;③发现学生讨论中的闪光点,为后期的展示、评价做铺垫;④参与到各个小组的讨论中进行具体的指导。

第三点:合作互议结束后要及时恰当地组织展示与评价。合作互议结束后,教师应给出各组对自己的成果进行展示的机会,展示合作互议的成果可以促进各组间的交流,达到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的功效,还能促进组间竞争,激发学生的小组团体责任感,反过来能更有效地促进合作互议的开展。在各组展示合作互议成果时,教师应组织学生间、各组间进行互评,教师也应进行适时的鼓励性评价。

七、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1.问题:在合作互议中学生缺乏必要的合作交流的技能,随意打断小组成员的谈话,不虚心,或依赖性太强,或讨论中有保留,或有问题不敢提出来等现象,都会影响合作互议的效果,造成合而不议,议而低效。

2.建议:合作互议是各类学生共同发展的舞台,如何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是合作互议效率高低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一般从两个方面入手:

(1)做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合作动员工作。各组成员学习程度毕竟参差不齐,因此鼓励优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方法、解题思维传授给其他同学,同时也要激励学困生,积极探索问题,表达自己的困惑,在合作互教中学有所收获。这个过程优生看似只有奉献,没有收获,其实恰恰相反,教学相长,学无止境,学困生的困惑,逼迫学优生深入地反思,自己对问题认识得更深刻,更透彻。“教別人”这一点也符合学习金字塔理论:学习金字塔是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其中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对于学困生而言,能提出问题是思考问题的开始,再经同学的点拨,从不会到会,也必有所获。分组进行合作互教,教师就相当于孙悟空拔出一把毫毛变成无数个小悟空,在短期内解决学困生的大部分问题,使得课堂效率提高。

(2)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合作互议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持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的冲突等良好合作技能会真正提高合作互议的实效性。良好的合作技能包括:①善于思考不依赖教师或其他同学;②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尊重他人不随便打断同学的讲话;③乐于助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同时也要善于交流; ④服从合作互议的流程;⑤小组成员间要学会相互信任,对他人的建设性意见要表示恰当的赞赏;⑥表明自己的见解时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合作有法,但无定法,要因内容而异、因问题而异、因学生程度而异,要灵活运用,不能生搬硬套。

猜你喜欢

分组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食物分组
分组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理解定义 注意细节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