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旅生涯邂逅“江姐”

2018-02-27林保虔

源流 2017年10期
关键词:江姐

林保虔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十几岁的我迈进了川东军营。第三年中秋时节,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江姐》剧组下基层来到驻地演出,在空军某部政治机关负责文化工作兼管电影组业务的我,偕同警卫、卫生、通信、有线等连(队),筹备迎接空军首脑机关的文工团莅临。近距离接触“江姐”,成了我心中永远磨灭不掉的印记。

《江姐》,是上世纪60年代在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将军直接关注下,根据著名作家罗广斌、杨益言的小说《红岩》故事,改编搬上舞台的经典民族歌剧,曾轰动全国,在中华大地掀起一股旋风。《江姐》移师南下仅在上海就演出了43场,场场爆满,观众达7万人。1964年10月13日晚7时,毛泽东在周恩来、朱德、董必武、贺龙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陪同下观看了演出。据悉毛泽东一生中,只看过两部歌剧,一是在延安看《白毛女》,再就是《江姐》。而周总理和邓颖超大姐自个买票进公演剧院,当看到误捉蒋对章那段戏时,禁不住捧腹大笑的消息,在首都文艺界口口相传。1978年在停演了13年后,空政文工团重排《江姐》,并迅速下基层巡演,首站来到我们的驻地,这儿正是江姐当年川东活动的地方。

早在初高中读书阶段,家里小阁楼上哥哥丰富的藏书满足了我,我如饥似渴捧读《苦菜花》《林海雪原》等一大拨书籍,恰恰入伍营区与《红岩》描写地方重复。我们行走红岩村,伫立歌乐山,驻足渣滓洞,追思重庆解放前夕遭国民党军统特务惨绝人寰大屠杀的革命志士,寻迹梅园、步云桥、白公馆、松林坡烈士血染的红土地,感悟自己的人生,在军营岗位上兢兢业业护送战鹰飞翔,守卫祖国蓝空。

歌剧《江姐》的道具,大至“朝天门台阶”、小至沈养斋的檀木“文明棍”, 满满装了3个军用大卡车,剧组人员同期乘机到达。白天彩排,当晚就正式演出,原计划5场,增加了两场,令驻训、转场的3个飞行团空地勤和后勤保障军人,以及受邀的部分地方党政机关干部、老百姓大饱眼福,深受教育。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多年看厌了样板戏和类似《决裂》之题材影片,在拨乱反正的节骨眼上观赏如此大气,如此亲近,如此精湛艺术的《江姐》,那番感受绝对的非凡,再多再美的词语表达都显得苍白。

那时,没有LED背景,没有智能调控音响灯光设备。我们预留了两人在舞台配合灯光、幻灯幕景手工操作,选调了1位参谋助力乐池的事务、总机班1位女话务员协助化妆换装室事务,按照政治处安排,抽调的两位无线、有线通信员和我值守播音室,从舞台吊挂的5个高灵敏度电容式话筒切出一个音频电流作為录音信号。

《江姐》以四川民乐为主要素材,汲取川剧、京剧、婺剧、越剧、杭滩、洋琴等音乐融汇创作,既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完整的戏剧性,又有优美流畅的歌唱性段落,刻画了英雄人物的形象。演出高潮迭起,声情并茂,演职人员3次谢幕都未能带开观众席中的全体指战员。

“哒嗒嘀嗒……嘀喱哒嗒……”悠扬的起床号声骤然响起,划破川东黎明的长空。高亢的军号声,组成了军旅生涯中鲜亮的音符。次日晨曦微露,05时50分播音室里的我按下高压启辉器播出起床军号,也仅过七八分钟,剧组歌唱人员就来到礼堂练声。那位昨晚坐在木质人字梯顶上、用手势指挥舞台剧务者告诉我,唯独到礼堂内来练声,才不会影响大院的战友早操训练。上午,我们把赶写的新闻稿报送首长审后,随即让卫生队字正腔圆的女护士录音,连同《红梅赞》《踏着先烈足迹向前走》等选曲,一起在“军营的午间”时段播出。期间反响十分热烈,8公里外的汽车连食堂中,百余号人不约而同停顿了碗筷,自始至终静听广播和唱曲,这是后话了。

下午,江姐扮演者杨维忠和“甫志高”、“双枪老太婆”一干人等来到播音室听录音。那时我们使用的是磁带圆盘式电子管录音机,尽管看起粗笨的录音效果并不逊色,她们边听边议论着曲韵唱腔,作为演艺军人的她们,执著、认真、负责,现场深深地触动了我。

《江姐》一连7个晚上的演出,场场座无虚席。最后一场,剧组指挥还让我们10位帮忙舞台剧务的工作人员,专门安排在观众席前排看演出。演员有血有肉地尽情演绎,回肠荡气,一次次地震撼了每位观众的视觉和听觉,撞击着肺腑心灵,噙泪、感叹、悲愤、激动、崇敬,大家无不为之百感交集于剧情其中。

面对酷刑拷打,面对“岁月如流浮生若梦,人世间有几番明月清风”的劝降,江姐回应“为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愿把牢底坐穿”!“春蚕到死丝不断,留赠他人御风寒”;她自白“不贪慕荣华富贵,不留恋安乐温暖,百折不挠志如山,赴汤蹈火自情愿”,字字铿锵激越,展示了共产党人的高贵气节。比照这一切,欲问当下人儿,该怎样去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为绣出一片新天地,含着热泪绣红旗“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喜”;“谁不爱神州辉映新日月,谁不爱中华锦绣好河山”?临赴刑场的江姐,从容梳理头发,换上整洁的蓝旗袍,平整好衣裳皱痕,深情亲吻“监狱之花”,告诫狱友不要用哭声告别,她“回首平生无憾事,只恨不能亲手把新社会来建造”,托付狱友照料日思夜念的幼子,托付“告诉他胜利得来不容易,别把这战斗的年月轻忘掉,告诉他要当好革命的接班人,莫辜负人民的期望党的教导”……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曾无数次看过歌剧《江姐》、江姐的孙子彭壮壮动情地说:“再次到重庆歌乐山,走在奶奶当年通向刑场的那条小路上,感慨万千。中国今天的辉煌成就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正是烈士们为之牺牲、奉献的理想,他们在九泉之下当感到欣慰!”

抑或连场看过《江姐》,抑或之后广播室长年播出其唱曲缘故,无论是在长江边连队,还是回到司政机关担职的我,每每听到耳熟能详的《江姐》音乐,随即在脑海产生共鸣。以至转业地方,总念叨没能买到《江姐》的光盘。十几年前,女儿受市民政局派往重庆参加业务集训,歇息间跑解放碑、两路口,终于在上清寺一家音像店找到了光碟,圆了老兵父亲的一个小心愿。

笔挺的身躯、蓝旗袍、红毛衣、白围巾,一双水盈盈的眼睛,眉宇间透着不凡的轩昂气宇,透着沉稳、睿智、优雅、坚毅……观众心目中高挑窈窕的江姐,彰显着共产党人正气凛然、不忘初心的气质,同时影响了一代代人,这恐怕是谁也无法忘却的江姐经典形象。

岁月冉冉,《江姐》当年的巡演历历在目,若有4G移动的随手拍、任性录,朋友圈必将是点赞一片红。中国人民解放军90载峥嵘岁月风雨兼程,人民空军强军兴军砥砺前行,令人振奋!而诞生于半个多世纪前的歌剧《江姐》,伴随着见证了人民军队成长壮大的航迹。《江姐》历久弥新,气势恢宏,江姐的形象熠熠生辉,魅力依然,凸显了时代的风采,更令我们这些戎装已卸的空军老兵激动不已。endprint

猜你喜欢

江姐
《江姐》(歌剧)
红岩(节选)
江姐的信使 :一生无悔的选择
陪我去湖海山川
民族歌剧《江姐》在上海大剧院成功上演
“江姐”大战“鼠小弟”
江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