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 优化古诗词教学
2018-02-27周晓云
周晓云 彭 龙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苏武镇新河完全小学,甘肃 武威)
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的瑰宝,博大精深,是流淌在华夏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一首首古诗就是一笔笔遗产,有所继承,才会有所感恩;一篇篇诗歌就是一幅幅古画,有所创新,才会有进步。如何通过古诗词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接受爱国主义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古诗词教学在课堂这块主阵地上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诗境
古诗词的特点是言简意赅、富有哲理,具有醇厚的韵味,读后深受启发,令人神往。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诗境,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创设一种使学生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唤起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和保证,学生在愉悦而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容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能激发其内在的学习需求。多媒体具有形象性、多样性、直观性、丰富性、灵活性、动态呈现和情景再现的特点,在创设情境和营造氛围方面比其他媒体来得更直接、更有效。如在教学《咏柳》一诗时,要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教师可以以春天的城市景象、农村的田野、美丽的湖泊、葱郁的树林等为素材,再配上优美、轻快、抒情的音乐,学生仿佛置身于优美的春景之中,其心中愉悦、向上、向美的诗情被调动起来了,再进行古诗的学习。作者笔下的新柳诗境与学生心境同频共振,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景图展现在每个学生眼前,激起学生对春天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巧用多媒体,突破难点
古诗教学的过程,教师立足于文本去了解某一位诗人或某一篇作品,这固然很重要,但学习仅限于此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真正欣赏和感受古诗,就不能让学生被动地去理解诗句的意思,必须给学生开辟一条心灵与诗意的通道,让学生主动感受诗的意蕴,用心灵与作者对话。如在教学《江雪》一诗时,因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有限,对古诗文思想情感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会使学生产生云中看月、雾中看花的感觉。此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在漫天雪地的画面中,一位渔翁身披蓑笠立于一叶扁舟之上,持渔竿而垂钓,专注而孤寂。教师在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简单介绍作者当时的生活背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此时学生兴趣大增,思维活跃,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和寓意的掌握程度,即:作者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高尚的情操。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有效地突破了本诗的重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巧用多媒体,助力想象
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发展的源泉。每一首古诗都蕴藏着优美的意境,能使古诗变得韵味醇厚,诗美情浓,美不胜收。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诗意的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学《山行》一诗时,教师可以巧用多媒体,让学生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通过想象,给每句诗配上两幅与文字意思较为贴切的画面或者物件等,动态呈现诗中深秋的高山,弯弯曲曲的石径,飘渺的白云,若隐若现的人家,红得似火的枫林……在舒缓而轻润的音乐中,构成了一段美轮美奂的清新明丽的深秋山野美景。学生通过观看,对诗的理解已经透彻,可将诗的内容表达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诗词的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
四、巧用多媒体,挖掘诗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古诗的灵魂,每首古诗词都是诗人用人生的遭遇、碧血丹心、铁骨柔情及生命写成。如何让学生走进古诗词的情感世界,教师除用诗意的语言外,巧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多层次、多角度、多形态的情感场景,展现时空转移、动态呈现和场景再现等教学情景,作为桥梁,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将诗人表达的意念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更能奏效。促使学生在感悟“不破楼兰誓不还”的爱国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友情;“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思乡之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别之情中将自己的情感、理想、信念升华,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主动对古诗词中情与美进行发现,挖掘诗情美,增强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古诗不是无情物,诗情画意欲漫山。”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巧”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充分挖掘营造氛围,发挥学生视觉和感知的作用,将作者想要表达的写作意图、特定的言语情景,通过意境呈现,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真情的流淌。使古诗词教学由空洞、乏味、被动转变为主动,深入的探究学习,由单纯的知识教学向能力提升发展的高度拓展。实现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增加教学密度和容量,加速教学信息交互传递,提高教学效率的课堂优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