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研究
2018-02-27任俊成
任俊成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弋江镇中联完全小学,安徽 芜湖)
语文就是口语的文字化,通过文字叙述人间百态,是一门具有欣赏性的学科。阅读语文就是欣赏大千世界的林林总总。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是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而不是思维能力,这一做法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现阶段的性格特点出发,转变教学模式,使学生阅读语文时,既可以打好语言功底,又能欣赏其中人物的优秀品质。就此我发表个人的看法,希望为同仁提供帮助。
一、用生活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找到阅读的乐趣,阅读才会成为学生的本能。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将问题带入,促使学生进行阅读,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个人想法,教师认真聆听,充分交流,使他们获得被肯定之后的快乐。对于一些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相对容易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当学生回答正确,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观点的认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可以将问题进一步延伸,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促使他们积极思考问题。
我喜欢将生活融入课本中,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理解文中的内容。比如,在六年级上册一篇是《唯一的听众》课文中,我先安排学生思考,“你们生活中有没有自己想做,但是一直做不好的事情呢?后来做好了吗?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这篇课文,之后和我说说你们和课文主人公的相似之处好吗?”过了十几分钟,我便向同学提问,我看见小明举手了,因为小明的语文基础不太好,所以我想鼓励他,就问:“小明你有爱好吗?”小明说:“我喜欢玩乒乓球!”我问他:“为什么呢?”小明说:“我是咱班乒乓球玩得最厉害的!”我说:“你不可能天生就厉害呀?”他说:“一开始,我不厉害,就一直在旁边观察别人打,在打乒乓球的人中,有一个大哥哥注意到了我,他看我想学乒乓球,便亲自教我打乒乓球,每次下学后,我都会和他玩半个小时,渐渐地我的技术就厉害了!我其实挺感谢那位高年级哥哥的,他现在去别的地方了。”我接着问他:“那你知道现在打乒乓球厉害的原因吗?总结一下和主人公的相似之处?”小明说:“我们都坚持自己喜欢的事,而且我非常感激他!”我说:“对,就是坚持和感恩!你说得非常好!”小明得到了我的夸奖,非常开心。小明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回答问题更积极了。
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养成可以提高阅读的乐趣。教师要培养学生定时定量阅读的习惯,这样既不耽误学习也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读书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养成“不动墨不读书”的习惯,既可以将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备注自己的理解;也可以对书中作者的观点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赞同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感受,不赞同的写出自己的理由;或是对作者所说的内容进行补充。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批判性地进行阅读才是阅读的好习惯。
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会阶段性地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其中我举办过一次以“我心目中的杨绛奶奶”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周,同学在了解关于杨绛奶奶的生平事迹后,被她读书写书的精神所打动,同学们对杨绛奶奶去世的事感到悲痛。我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杨绛奶奶的作文,在这些作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丽在结尾处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杨绛奶奶虽然去世了,但是她不是无情的,她的文学养料一直滋养着我们后来人。”便问她为什么会想到这句诗,她说自己平时比较喜欢这一类的词句,就进行摘抄,感觉杨绛奶奶是无私奉献的人,我特别喜欢她,所以就这么说了。这让我深刻认识到阅读培养自我见解的重要性,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三、设计思维情景
文学经典不会随时代的变迁而化为尘埃,它能够引起世世代代人心中的感情共鸣。思维情景就是教师设计一种情景,让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经验品味其中的主旨,有利于学生养成自己独特的文学思维习惯。
比如,在教授《游子吟》中,我说有这样一个人:她每天劝你刷牙洗脸;每天早上换着样给你买早点;天冷了她给你多穿衣服;天热了她怕你在外边中暑,有时对你管教很严,你知道她是谁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妈妈!”我说:“对,假如有一天,你长大了,好长时间你才会见你妈一次,你会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回答:“伤心!”我说:“今天的主人公就要远行了,大家来体会他的感情吧!”
教师教授学生的语文阅读模式多种多样,可以从学生自身的独特性和教师教学的优势综合考虑,并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找到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和自身品格的完善,让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