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步履维艰
——管窥农村新课改现状
2018-02-27朱咏霞安格扎加
朱咏霞,安格扎加
(1.甘肃省天祝县东大滩乡教育辅导站圈湾小学,甘肃 天祝;2.甘肃省天祝县赛什斯教育辅导站克岔小学,甘肃 天祝)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的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向前发展。不但教育界在认真熟悉与掌握新课改的理念与措施,社会各界,也对其给予了广泛充分的关注。新课改,正面临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我们希望它能够对我国现存的教育发展,产生出良好而且深远的影响。
但是,新的课程改革中所推出的一系列理论概念、教材教法等内涵,必然会和旧有的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对撞。尤其在农村,新课改更面临许多挑战、许多难题和阻力。
一、理性认识与感性经历的较量
新的课程改革,为我们构架出较之旧大纲更加细致合理的、益于学生成长发展,也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蓝图。它给教育教学注入了全新的内容。它重新诠释了师与生、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但它在实际教学运用当中,特别是初期,却不可避免地和旧有的传统教育教学观念产生许多矛盾。
这主要体现在广大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与实施转变的过程中,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教师,刚开始接触新课改,由于了解认识不够,熟悉程度差,虽然从理性上觉得传统教学模式确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也愿意尽快尝试用新的教学方法去教学,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遇到诸如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不会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困难。对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听得多,看得多,却实践不好。有些人甚至只是听听看看,却不去实践。因而对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材教法,就一直处于观望或者浅尝辄止的层面上。或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形成整体出现新旧知识体系不能有机地结合,新的教学设备不能有效地利用,新的教学形式不能很好地开展和运用的局面。时不时地,又会回到旧的教学模式中去。表现出高潮过后,就依然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不能持久稳定地向前发展。
二、新旧课堂教法、师生角色定位的碰撞
对于学生来说,我们长期地在课堂上只重视向他们灌输知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对于新课改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述自己的观点,更多地给予学生敢于对教师提出质疑和诘问,能够和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对话和共同探讨学习的权利,却重视不足。从形式上和情感接受上都存在一定困难。
即使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资料的采集,教学活动的参与设计、主持和问题的看法认识等,都不敢大胆放手。认为山区孩子基础差,农村学校条件有限,整体时机尚未成熟等。过分强调城乡差别,而忽略了学生本身所共有的特质。错误地把多媒体教学仪器的使用,当成新课改必备的内容,而忽视了多样化、多渠道教学资源的配置和具体有效的实际操作。
所以,尽管广大教师也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到这项改革中去,但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至今新课改的成效在山区农村,仍然不尽如人意。
三、管理措施的滞后与评价制度的制约
纵观农村课改现状,既有可喜的一面,也有不容乐观的疲软状态的一面。我们认为,教育教学管理者的理念与措施,以及旧的评价制度的实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新课改的进程。某些时候,甚至起着不小的阻碍作用。
如果身处第一线的广大教师,急风暴雨式地大力开展新的教学改革尝试,努力实施新的教学措施与方法,而最终对待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依然停留在旧有的基础上,从考试成绩的分数、系数、百分率等方面定制度、做文章;以老式的、过时的评价内容量化教师与学生的知识能力;强调选拔、甄别、评优的功能,而淡化了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过分强调量化,使评价显得简单而表面化,丢失了教育中最本质的内容;一面倡导新课改的实施,一面却又以纸笔考试为手段衡量教学成绩;过多倚重学科知识和量化结果,继续采用旧的、僵化的统一格式、统一训练内容和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致使学生疲于奔命,而综合素质得不到有效发展,一个个变成了高分低能儿。那么,这里的改革充其量也只能说是纸上谈兵而已。
当然,相对来说,农村教育由于信息资源匮乏,教学配套设施欠缺,师资力量薄弱,因此在客观上也形成了种种阻碍新课改发展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去认真研究和探索,根据新课程所要求的标准,努力摸索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来,使新课改从实质内容上在每个地区都能够得到长足发展,得到落实。否则,我们的教育教学就会一直停留在旧有的基础上而裹足不前,无法适应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势需要。这将是包括管理阶层在内的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