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德育的实效性的路径分析
2018-02-27黄健彬
黄健彬
(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南村镇罗边小学,广东 广州)
新课改力度不断加大,并深入人心,在小学阶段,素质教育成为核心内容。对于素质教育来说,德育工作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素质教育一直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小学德育的实际价值发挥,同时这些问题也是教育界致力研究的主要课题。
一、针对小学阶段开展德育的实际价值
小学阶段开展德育的实际价值是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取向,为塑造人格魅力奠定基础,并约束学生的实际行为,促使其遵守道德规范。小学德育工作者在教学阶段,应当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学生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帮助其认知自我,学习基本的礼仪,强化意志力,以此培养符合时代特征的人才。总之,德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自身的成长、维系学校的快速发展,还能为社会进步输送高素质的人才。为了确保素质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应积极倡导五项能力全面发展。
二、强化小学德育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
小学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后备力量,也是实现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保障,针对此,全面推行小学生德育势在必行,具体措施如下所述。
1.强化教育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首先应当保证教师的高度参与。小学教师应当对德育工作有深度的认知,并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而从根本上强化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针对小学教育系统来说,还要不断完善德育队伍,并提升整体素质水平。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曾对此做过相关的阐述,大致内容是说自我品行端正的人,就算没有制定标准规范,也会严格约束自身行为。由此可见,教师的言行举止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学环节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活动,并逐步渗透德育的精髓,长此以往,能够为学生营造关于德育的良好环境。另外,教师也要严格要求自身,督促学生与榜样看齐,提高整体的道德素质水平。
2.提倡以鼓励式教育为主
想要成为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除了要进行外部指导和思想教育,学生自身的认知和品行也很重要。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做到挖掘学生的优势,以鼓励代替批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为自我的人生做主。小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着重注意迎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教学中倡导赏识教育,在特定的情况下,多鼓励学生,调动其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且教师还要立足于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同学,用真诚负责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根本上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3.创新教育日常活动
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创新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通过集体活动的形式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且在教学活动中引入自我教育,强化德育质量。而在教学环节,教师则需开创多样化的班级活动,通过优选评比,让学生深度认知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使其更乐于听取教师的指导,实现双方的和谐互动。而且德育为主题思想的班级活动,也应当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例如,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利用法定节假日向学生传递历史文化发展背景,将德育知识巧妙地融合到基础教育内容中,保证教育的时效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4.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德育工作
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工作具有实际意义,并且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德育是学校、教师及家长共同的责任。在校园内,教师要立足于德育的基本要求,约束学生的行为,不能只是单纯地灌输理论。例如,学生在教室、操场等公共场所乱扔垃圾,或者看到垃圾也不能主动捡起来,这些都是学生无法深刻领会德育的后果。基于此,学校应当与家长达成共识,结合三方的力量,共同督促学生,并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实时沟通,同时借此机会,家长和教师也可以双向了解学生在校内及校外的情况,做到有针对性的引导,进一步强化德育的效果。
为了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校园应当针对小学阶段,加大德育力度,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因此在未来开展德育的过程中,教育工作人员应当深刻认知小学德育的实际意义,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严格约束小学生实际行为的同时,引导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