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化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分析
2018-02-27张庆文
张庆文
(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望仙学校,江西 抚州)
小学语文教学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实现完全的转变,学生的学习相对被动,课堂上师生互动缺乏有效性,无法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实践认知和综合素养亟待提升。所以,教师需要进行教学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和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
一、构建多样化教学情境
(一)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语文来源于生活,学生想要更好地学习语文,就需要立足于生活。所以,要求语文教师将课堂教学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通过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语文的课堂教学。生活中的一些语文现象,学生往往不会留意,教师要经常收集一些生活中有关教学的资料,认真备课并且分析教材,不断探索学生生活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学之用,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变成教学中重要的资源,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1]。
例如,学习到《去年的树》时,教师可以亲自带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中的大树旁,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观察,提升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领他们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着小鸟的情感世界。
(二)构建感情化的教学情境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充沛的情感,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小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加入情感教育因素时应首先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小学生传递情感。教师可以对学生讲述自身的精力,用自身的亲身经历向小学生传达情感知识,提高小学生的情感感悟能力,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2]。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教学工具构建感情化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材文章中《圆明园的毁灭》相关知识的讲解时,小学生对文章的景物描写手法不能很好地理解,所以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上寻找一些关于景物的视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地理解教材中描写的景物,增加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和毁灭后的惨败相比较,来让小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小学生的民族使命感,提升其对祖国灿烂文化的守护之情,不仅有助于小学生语文知识的提高,还能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为小学生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二、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一)利用音乐进行语文教学
音乐具有节奏与旋律感,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陶冶情操,并且能给人们带来美感。语文教学中也具有一定的情感,两者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所以,教师可以利用音乐进行语文教学,音乐相较于其他艺术而言,对情感的植入更为深刻,可以很轻松地就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中,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3]。例如,在课文的朗读上,可以选择一首与课文意境相协调的乐曲,并且在播放乐曲的同时,让学生进行同步朗读,在音乐的旋律下,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作品的感情。
(二)利用图片进行语文教学
图片色彩丰富,容易激发学生阅读课文或学习课文的兴趣。所以,教师需要利用图片,尤其是教材中的插图来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插图,巧妙利用卡通人物或者是鲜艳的颜色对学生的吸引力提升学生的课堂效率[4]。
例如: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片的优势,结合图片实现对古诗的更好理解,小学语文教学中收录多首王维的诗,王维的诗从内容上构图精美,意境悠远,如《画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鸟鸣涧》,教师需要结合插图对诗句进行讲解,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利用游戏进行语文教学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游戏有很大的兴趣,通过游戏进行语文教学可以激发小学生的乐趣。教师可以将重要的语文知识点渗透到娱乐游戏中,能让学生在相对放松的状态下学到很多的知识。语文需要背诵记忆的内容较多,可以通过教育游戏增加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教育游戏,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强化学生的记忆。例如,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展现游戏,让小学生分别扮演游戏中的人物,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就可以让学生开展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普遍较弱,对人物关系较复杂的语文阅读素材往往不能形成很好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自由发挥,将课文的内容进行诠释,调动课堂的氛围,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摸索,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实现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和感情化;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基于小学生的性格和年龄特点,利用音乐、图片以及游戏进行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实用性、针对性、趣味性和丰富性,促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