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小反刍兽疫的疫情处置及防控
2018-02-26杨秀敏
杨秀敏
摘要:对羊小反刍兽疫扩散的主要原因、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根据疫情,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及处置方法,旨在最大程度控制疫情,减少经济损失。
关键词:羊;小反刍兽疫;疫情处置;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8)12-0028-01
小反刍兽疫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对象为山羊、绵羊及鹿等动物,可通过飞沫、分泌物、排泄物等进行传播,对患病动物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均有较大威胁。对羊小反刍兽疫发病情况及疫情处置方法进行分析,具有现实意义。相关人员应充分重视羊小反刍兽疫疾病,采取切实可行的疫情防控对策,进一步减少发病,避免疫情扩散。
1 扩散原因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羊肉消费的需求不断加大,一定程度上促进羊肉进口业的发展,小反刍兽疫正是在此种背景下被引进国内,成为危害较大的外来疫病[1]。另外,我国羊养殖模式比较多,但是多以异地短期育肥为主,主要饲养方式为圈养和放牧,一定程度上为小反刍兽疫扩散提供便利条件。
2 临床特点
研究发现,小反刍兽疫临床症状较明显,对于羊来说,山羊比绵羊更易感染该病,且临床症状更加显著,羔羊死亡率相对成年羊要高很多。前期症状主要以发热、口炎、肺炎为主,病羊持续高热,体温最高可达41 ℃;发病后期症状主要为腹泻,大便颜色为黑色,羊小反刍兽疫主要临床特点见表1。对病死羊进行尸体剖检,发现该病症状与牛瘟症状比较类似,病羊淋巴结肿大,部分出现脾脏坏死性病变。观察盲肠、结肠结合位置,可发现存在特征性出血表现[2]。
3 疫情处置及防控方法
3.1 预防方法
首先,对各级防疫人员开展羊小反刍兽疫防控培训,使其充分意识到该传染性疾病的危害性,讲解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理变化特点,并对疫情处置原则、注意事项等进行培训,使防疫人员能够强化疫病防控知识。每年春秋季节,对养殖户开展现场宣传,提高养殖户疫病防控及疫情处置能力。其次,加强羊调运管理,禁止疫区调运,从源头上预防该病的传播。定期清扫羊圈舍,做好消毒工作,及时清除粪便、尿液等排泄物。最后,协作养殖户做好羊免疫工作,要求新生羊及时接种小反刍兽疫弱毒疫苗,一般情况下出生30 d后可进行疫苗接种,采用颈部皮下注射。强调疫情报告的重要性,一旦发现羊出现高热症状,或大量分泌物、腹泻等表现,及时向动物防疫部门上报相关情况,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疫情处理工作。
3.2 处置方法
加强疫情排查,羊感染该病后,症状表现比较显著,且会在短时间内大量扩散。因此,除了要做好疫区疫情处理外,还要对周边地区进行疫情排查,及时发现疫病。若发现疑似病情,及时上报,严格禁止疫区动物流通。要加强对散养户的监督及管理,减少疫病扩散。发现疫病后,严格遵守重大动物疫情处理程序及办法,结合各地应急预案中相关执行规范,及时开展对应处理。结合疫情变化,对疫情处置方法进行适当调整。按照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等原则,及时对病羊病情做出诊断,明确病情后,采取对应疫情处理方案,最大程度控制经济损失。并在此基础上对疫源进行科学处理,正确划分小反刍兽疫的疫区和疫点,严密封锁疫区,禁止外来车辆、人员往来,减少疫情对外流通和传播,使疫情处理更加规范合理。
4 小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畜类流通将更为频繁,如不能做好防疫工作,则会增加经济损失,对我国畜牧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对于羊小反刍兽疫,由于该病传染性强,为有效降低疫情扩散范围,应坚持自繁自养模式,以预防为基础,疫情良好控制为辅助,严格做好防疫工作。还需要加大组织领导力度,采取多种防控策略,为羊养殖安全提供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 霆,李 茜,王 娜,等.可诱导表达小反刍兽疫病毒P蛋白细胞系的建立[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8(11):1-4.
[2] 杨侃侃,张 成,王元紅,等.稳定表达小反刍兽疫病毒受体Nectin-4的MDBK细胞系的建立[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8,26(10):1814-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