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和创新 推动内蒙古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2018-02-26张仑

北方经济 2018年12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公共服务

张仑

摘  要:按照党中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和创新,加快推动内蒙古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科学认识、规划和把握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体系;集中资源优势,加大力度补短板,高效推进各项民生事业任务目标如期实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根本保障。

关键词:改革开放和创新  民生事业  补短板  公共服务  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内蒙古民生事业的发展同全国一样,取得了长足进步,成就巨大,成果丰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和改善,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以2017年的统计数据为例:

全区就业人员达1424.9万人(不含社会自由就业人员),是1978年的2.2倍;城镇新增就业自2003年建立统计制度以来,年均增长23.51万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67688元,比1978年增长了94.1倍,年均增长12.4%。

城镇居民和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5670元和12584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比1978年实际增长16.8倍和14.5倍,平均分別实际增长7.7%和7.3%;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197万人减少到37.8万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7.2%,比2010年提高11.3个百分点;拥有在校大学生44.8万人,比1978年增长了33.5倍,每万人口拥有在校大学生达177人,是1978年的25.3倍。6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由2010年的8.93年提高到9.41年。

每万人口拥有的卫生机构数、床位数和医生数分别从1978年的2.2个、24.2张和15人增加为9.6个、59.5张和28人;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6.7岁提高到75.8岁。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743万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694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495万人,失业保险人数达247.1万人,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均达到300万人以上,社会保障体系已覆盖全区城乡。

当然,我们也看到,内蒙古的民生事业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比较大,总体水平还比较低,而且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短板很多。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公共服务水平及居民收入差距较大,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生态环境依然脆弱,一些地区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情况还较严重;基础设施水平不高;在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就业等方面,与群众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等等。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迫切。

总结内蒙古40年来民生事业发展的经验,面向未来,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和基本方略,继续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和创新,加快推动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科学认识、规划和把握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针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中存在的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聚焦聚力,坚持不懈地全面解决好。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这就客观要求也必然推动各项社会事业相应地高质量发展。事实上,人民群众在新时代的生活期待已经从衣食住行的简单朴素问题,演化为自身及公共利益(包括权利)的获得、维护、发展和彰显一系列的社会系统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逐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封闭向开放、单元向多元甚至多元复合动态发展的社会综合性问题,涉及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社保、养老、健康、居住、消费、信息、金融、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以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社会秩序等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与我国“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相融相随,紧密相联。推动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在上述各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推动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科学认识民生事业的时代特征,在全面贯彻国家“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新的视角科学研究、规划、制定以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为重点的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结构体系、指标体系、目标实施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保证其发展模式、路径、举措、实施效果都能突出体现新时代特征和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及要求。

目前,内蒙古“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实施正处于中期评估期。期间,应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当期各项目标的实施情况以及总体部署,进行认真的审视,并根据具体情况经法定程序作必要的调整。同时,在此基础上,科学有序地尽早开展“十四五”民生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集中资源优势,围绕各相关领域的重点内容,高效推进任务目标的如期实现,特别是加大力度补齐短板,尽快全面融入全国发展的大格局

内蒙古“十三五”规划纲要对当期民生事业的发展,从多方面作了原则性的安排,并明确了实现的目标。目前,规划纲要实施的时间已过半,但仍有许多目标特别是一些刚性目标,还有待于进一步具体化。在仅剩两年的时间内,全面地高质量地实现各项任务的难度还比较大。为此,需要全区各方面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新观念,转变思维,针对各领域的具体问题,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地线、保障基本,统筹协调、动态调整,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创新机制、便民利民”的原则,通过体制机制方面的进一步改革和创新,灵活运用政策性的、市场化的、法治化的方式、手段,充分调动和发挥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公众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对重点工作目标特别是短板进行攻坚突破。

比如目前提振内需既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从我国发展的实际状况来看,提振内需亟待进一步拉动投资增长和扩大消费。

据有关分析,今年以来,在以制造业、房地产业、基础建设投资占主体的投资领域,投资增长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基础建设投资增长的下滑,而且已滑出正常范围,而基础建设的许多领域和项目又存在较大的投资缺口,这也是造成基础建设领域乃至整个社会事业,特别是民生事业短板的直接原因。因此,拉动投资增长的重中之重就是拉动基础建设投资增长,特别是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改善民生方面存在短板的基础建设的投资增长。

在消费方面,需要注重的是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既要滿足庞大的(世界上最大)中等收入及以上群体的消费升级,提高消费供给的质量;又要提高包括金融、保险、信息、软件等领域在内的生产性服务消费发展水平,进而不断提高消费供给的能力,丰富消费供给的内容和模式。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展现出了百姓消费新趋势,即:个性化的生活需求更细化、多元;多样性消费的选择面越来越宽,未来生活将会迎来更多便捷的智能服务、消费品质不断提升、追求更高品质的健康服务、环境友好型消费将成时尚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国扩大消费、提振内需的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也为我们揭示出了努力的方向。

当然,在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实施的过程中,特别要从制度上保证每个项目、每个环节工作高质量、高效益的体现,使聚力精准补短板、增强投资绩效落到实处,确保有限资金投向关键领域和关键项目,为可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好基础作用。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根本保障

事实上,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做支撑,其中大量的资金投入就是必不可少的首要条件。目前,在这方面政府的财政支出既属于刚性支出(如“八项支出”),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呈逐年大幅增长的态势。近年来全区民生事业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0%以上,2017年达69.8%。面对这样的投入需求,只有通过大力发展经济,厚植财源,持续增加收入才能予以满足。因此,就内蒙古目前发展的总体状况而言,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有利时机,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技术创新,完善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方面,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培育和吸引人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民营经济强劲发展;另一方面,立足能源、区位等优势,扬长避短,挖掘潜力,突出重点和亮点,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使传统优势产业焕发新的生机的同时,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因地制宜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努力使产业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不断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提高和壮大全社会财力并逐步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进而保障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总之,通过高质量发展民生事业,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和良好的社会秩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在新时代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参考文献:

[1]胡畔.拉动基建投资是提振内需的重中之重[N].经济时报,2018-11-19.

[2]许晟等.从进博会看百姓生活六大新趋势[N].呼和浩特日报,2018-11-09.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

责任编辑:代建明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