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拒绝值日的学生,怎么办?
2018-02-26李迪
李迪
李老师:
您好!
小义是我班上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因为他从不值日,我尝试过各种方法劝他,均不见效。
我找他谈话,他表面答应得很好,但一到放学,又和往常一样趴在桌子上纹丝不动。于是,我等。谁知这一等就是两个多小时。其间,他想尽办法逃离教室,我和他说话,他将头埋进胳膊里;我约他一起离开,他还是不理。
我不愿放弃,开始打“外围战”。小义在班上的朋友较少,我和副班长小蕊计划以一个善意的“阴谋”拉近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破坏他的自行车,然后再一起帮助他修好。岂料弄巧成拙,“阴谋”被小义识破了。这一做法确实不太明智,导致小义对大家有了敌意。
就在我一筹莫展之时,学生常壮说,他曾把自己出去打工的感受跟小义分享,小义很愿意和他说话。我想,或许常壮能走进小义的内心?
又一次轮到小义值日了,我让常壮邀请小义一起参加劳动,小义当时同意了,但放学时却又出尔反尔。常壮揽着他的脖子耐心地劝说着,小义低下了头……谁知一旁的王俊没耐住性子,冲小义吼了一声:“你到底值日不值日?不值日就别来学校了!”小义一听,拎着书包就跑掉了。
那一刻,大家都绝望了。
没过多久,我就带学生去社会实践了,小义请假,继续留在学校学习。我走后不久,他的新班主任打电话说小义已经几天没去上学了,小义觉得没有我很不适应,不愿去上学,家长没办法,只能给他办了休学。我很吃惊,在我们相处的日子中,他丝毫没有表现出对我有什么依恋,现在怎么会这样呢?
我每天登录QQ时,都会看到一个网名叫“叼着奶嘴上网”的人给我的QQ花园浇水,我一看,竟然是小义。
前不久,我收到一条小义的留言:老师,我想回咱班,我愿意扫地。
小敏
小敏老师,很高兴看到您的班级日记,教学反思就应该这样,不局限于写成功的案例,还要写不成功的反思。
从文章看,您对学生有爱心、有耐心,也是真心想帮助小义,小义一定能感受到您的真诚善意,所以他才在您离开以后,那么想念和您在一起的日子。这让我想到,教育的特性里有一个是延时性:我们班主任为学生所做的事,有时候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有时候可能要等很久以后,效果才会显现。
而最有效的感化学生的方式是教师对学生的真诚、善意。
但是,为什么小义进步这么慢呢?
我们首先来看您和小义的第一个回合:您和小义谈好要值日,但放学后他却坐在座位上不动。我推测,小义是在纠结,他处于考虑值日还是不值日的犹豫中。这是他进步的表现。倘若他还像以前一样,肯定一放学就背着书包跑了,哪里会一直待在教室里等一个多小时?这时候,咱们做老师的何必要等他自己觉悟,不如热情地喊他:“小义,快来,老师和你一起值日。”这就是在他心里矛盾的时候,帮助他做出正确决定,拉他一把,他可能会站起来。但是,如果我们这样要求了,他还是不理,怎么办?我们可以自己拿起扫帚打扫,然后再次喊他:“小义,快来帮助老师啊!这个地方我总也扫不干净,可能是昨天累着胳膊了。”我们把自己扮成弱者,用充满信任的语气召唤他来帮助老师。他一定能听出我们的期望。相反,倘若我们很生气地质问:“你到底打扫不打扫卫生?你怎么说话不算数!”他可能就怒气冲冲地离开了,他本来就没有“说话算数”的习惯,我们这样一喊,他索性就想:我说话就是不算数,你能怎么样!
故事后面的发展也证实了这一点。
我们一定要清楚:每个学生心里都有积极向善的一面,也有消极怠惰的一面,我们要想办法激起孩子们好的一面,“忽略”或“弱化”孩子们不好的一面。同时,在学生人生的跑道上,教师、家长、朋友应该扮演拉拉队的角色,不动声色地推波助澜,不应该只是埋怨、要求、谴责。同时,教师要注意,在和学生交往的过程中,“面子”完全可以暂时抛到一边。我经常用笑脸面对学生的“横眉冷对”,我内心的想法是:任你孙猴子神通广大,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我何必和你计较?有了这样的底气,再加上一脸笑容,满心真诚,学生自会见好就收。心灵真正的强大,就表现在这里。
故事继续,您和同学想联合起来给小义“教训”,结果弄巧成拙。这一回合你们做得真的不太高明,甚至得不偿失。怎么能和班干部联合起来破坏他的自行车呢?这不是要把他推到老师和同学的对立面嘛!班主任应当和同学联合起来帮助某一个学生,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的是大家都期望他进步,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就会赢得全班同学的掌声;相反,如果他继续违反纪律,我们将非常遗憾、失望——注意,是遗憾、失望,而不是敌意、捉弄,不是为他设置障碍,再虚情假意地帮他。
在这一回合,你们的初衷是好的,但方式是不妥的。你们一起撒谎,做完坏事再冒充好人。小义发现后该有多伤心?今后他怎么去相信身边人?这一出闹剧,即便设计成功,小义最终回歸班级,我们也会失去班干部和部分优秀学生的真诚纯洁,他们极有可能将这样的“阴谋”带到自己未来的人生中,他们可能会为了目的不择手段,这是错误的导向,违背了我们教育的初衷。
教育者必须做到的是:不能为了追求事情的表面结果,而摧毁学生本拥有的真诚、纯洁、善良、坦荡、豁达等优秀品格。只有我们做到了“正”,才可以去对抗学生的“不正”。
在第三个回合,是常壮主动拉小义值日,却以失败告终。其实,我倒是很赞成常壮的做法,笑着、玩着、关心着、“强迫”小义去值日。就算王俊发火把小义吵走了,只要小敏老师和常壮不气馁,继续坚持下去,有人唱黑脸,有人唱红脸,假以时日,小义进步的可能性非常大。
我认为这个故事里最有意思的是,小义的网名叫“叼着奶嘴上网”。网名都是自己取的,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自己的内心。小义为什么叫“叼着奶嘴上网”呢?我猜测,他的心智可能还不成熟,可能这才是他不值日的根源——他在潜意识里想回到小时候“叼着奶嘴”的状态。在那个时期,他可以不尽义务、不值日,可以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责任,一切都随心所欲。我们若要帮助他,就需要了解他的成长背景,并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就如常壮所做的那样,班主任与同学们用灿烂的笑容,呼唤着小义:“来,我们一起把黑板擦一下。”每次顺利完成任务,老师都要真诚地表扬他,让他体会到成长的愉悦,体会到作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男子汉的愉悦。
故事的最后,小义因怀念小敏老师,想进班去值日,这说明他进步了。究其原因,就在于小敏老师对小义不抛弃、不放弃,无条件接纳,这是母性之爱的特点,最能满足他“叼着奶嘴上网”的需求。小义要成长,他需要的不是计谋、惩罚、说教,而是班主任和同学们欢欢喜喜地召唤、引领和温暖滋润。
(责编 李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