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超越、引领

2018-02-26吴蔚

教师·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音乐核心素养突破理论

吴蔚

文章编号:1674-120X(2018)36-0092-02

摘 要:文章围绕着“融合、超越、引领”三个关键词,从音乐核心素养建构的需求出发,说明了核心素养的内涵融合和价值取向,强调了音乐三维目标的局限和突破的路径以及音乐核心素养理念如何引领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形成的问题,深入论证了音乐核心素养理念在理论上的突破和实践落地的方向要求,从三个方面确立了音乐核心素养理论突破的方向和维度。

关键词:音乐核心素养;理论;突破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高中课程改革响应国家“立德树人”的号召,确立以培养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人的课程理念指引高中学段各学科的课程改革。《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诞生,承担起音乐学科“立德树人”的学科职责。

这次高中音乐新课程提出“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了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设计和教学实践,这应该说是此次修订最为重大的理论突破之一。作为引领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的一种理念,一定是具备传统的继承、历史的超越和现实的引领等多个维度属性,才能够符合客观的需要。音乐核心素养理念的诞生体现了以上几个维度的属性特点。

二、融合——融合各家关于音乐核心素养的观点

新版音乐课程标准明确回答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清晰指出高中音乐新课程界定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是由“审美感知、艺术表现以及文化理解”三个维度构成。其中,审美感知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的听觉特性、形式、元素、表现手段及其独特美感的理解和把握;艺术表现是指歌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音乐编创等表达音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文化理解是指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途径,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1]。

这三个维度所对应的能力表现要求在课标当中也做了非常详细和清晰的阐释。必须指出,这三个维度实际上包含了音乐界不同学派对于音乐学科的理论与实践要求,体现了多元的音乐理论哲理价值和实践取向,主要构成有如下几点:

1.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力和鉴赏力,坚守音乐学科的审美教育价值

以音乐审美教育为导向的音乐教育哲学长期以来是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遵循的哲学基础。它继承了中国数千年的乐教传统,借鉴吸收了国外以贝内特·雷默为代表的审美教育哲学。我国当前音乐教育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突出以音乐审美为引领的学科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中国社会当前的现实状况,扩大音乐教育的覆盖面。音乐核心素养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与鉴赏力为第一层面,体现了坚守音乐审美教育为导向的哲学引领。

2.强调具备基本的音乐艺术表现能力,突出音乐学科的实践品格

美国当代音乐教育哲学家戴维·埃里奥特强调音乐的声音在本质上是艺术文化行为和表演,他认为:当一个人能够很好地制作出音乐时,他(她)便在展现着一种多维度的知识形态,这就是音乐素养;音乐素养是通过行为而不是通过言语来展现的。埃里奥特的观点十分鲜明,他特别关注音乐学科的实践属性和品格,强调音乐素养的形成只有在丰富的音乐艺术活动与实践当中才能逐渐得以实现,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构建出音乐核心素养[2]。

音乐核心素养理念吸纳了埃里奥特的这一哲学理论观点,强调具备基本的音乐艺术表现能力,突出了音乐学科的实践品格。

3.关注培养学生音乐人文素养,强调音乐学科的人文属性特征

音乐是通过音响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不同种类、不同风格的音乐蕴含着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种族、不同的人的思想感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本国不同地域的人文精神,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了解他国的音乐文化,从而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国度的人,拥有更加广博的心胸和视野,促进世界和谐与共存。这正是“多元音乐文化教育观”渗透在音乐学科教育中的体现。

音乐核心素养的理念遵循并继承审美性、实践性和人文性这三个音乐课程的本质属性,它融合了多种音乐教育哲学学派关于音乐课程核心价值的观念,与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理念一脉相承,吸纳了旧版音乐课程标准成功的经验,体现了对传统、历史和外来优秀教育观念的继承,凸显了音乐学科的核心育人价值。

三、超越——由音乐学科“三维目标”走向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2001年启动的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标志就是从“双基”走向“三维目标”,它超越了原有的以“双基”培养为目标的学科教学指向,走出了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为体现学科教学以人为本、实现学科的育人价值提供了抓手。但是当前距离2004年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实施已有14年。在这14年当中,国家的经济、社会的环境、教育的生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践的发展要求各个学科专业提炼出核心的教育价值,对人的发展内涵和人的关键的素质进行清晰的描述和科学的界定,这无疑是原来的三维目標理念的局限所在。为此,音乐核心素养对原先的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超越并提升了三维目标,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时代性、人本性、科学性”特点。音乐核心素养新的功能和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适应新时期国家对美育的教学要求,对学校音乐教育具有新时代的“指导性”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政治文件中要求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同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的课程修订工作。音乐课标组依据国家对美育的要求,整合了 “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两个维度对应培养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的要求。而“艺术表现”则是前两维的实践过程和基本能力,与前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三者结为一个整体,对于新时期提炼音乐学科的美育价值、指导音乐教育教学具有方向性的指引作用。

2.聚焦学生音乐能力发展与品格要求,体现了音乐学科教育的“人本性”

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高中学生在音乐学科上的必备的核心能力和素质要求。这三个维度的表述均以学生为主体,从人的内在性、人本性、终极性、整体性来思考音乐教育教学的目标,它聚焦于人的发展,以人的视角来界定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和要求。通过培养三个维度下的学科的核心关键能力,形成一定的必备品格,实现音乐学科独特的育人的价值。

3.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确定建立在人的音乐艺术能力形成的学理规律上,具有“科学性”

音乐课标组组长王安国教授在《携手走进高中音乐新课程(上)——就2017年版〈普通高中音樂课程标准〉答本刊记者问》一文中谈到构建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理依据为:通过音乐听觉体验、感受和亲身参与不同形式的音乐艺术表演实践,奠定可终身发展的音乐审美感知力和艺术表现力,并在听觉感知及艺术表现的过程和基础上,增长文化理解力,培育艺术情趣,丰富人文素养[3]。音乐核心素养的确定基于音乐艺术的特性,依据人的音乐艺术能力形成的学理规律,符合音乐教育的情感性、主体性等基本的特征,体现了构建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建构方式。

四、引领——从课程目标走向课程体系

音乐核心素养自从诞生开始就具有向高取法、向远追求的价值趋向。音乐核心素养的推出和实施,跳出了旧版音乐课程标准的束缚,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具有大开大合、创新创举的正大气象。将2004年版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和新建的音乐核心素养要求相比较,就可以看出这种超越和引领的作用。2004年版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高中音乐课程教学当中设置了音乐课程目标,这一课程目标类似于学科核心素养,但是却未能“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将学科核心素养一以贯之地落实到课程标准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各个学段或年级或水平的表现标准”[4] 。而在2017年版音乐课程标准当中的音乐核心素养的理念却统领了整个高中音乐新课程结构的整体设计,影响课程的基本理念、具体课程目标、模块设置、教学建议、课程评价等各个部分,对整个高中音乐课程实施起到核心引领作用,这应当说是音乐核心的一个突出的理论价值。要想透彻地理解课标,就必须深入地理解音乐核心素养是如何渗透在各个模块、评价标准之中。主要体现在:

(1)“立足核心素养”被列为课程基本理念之一;三个方面音乐核心素养的能力表现化为音乐学科课程的具体目标来指导整个高中音乐教育与教学实践。

(2)音乐核心素养引领必修及选修模块的功能及设置,并明确了各模块的学业质量水平。

(3)音乐核心素养理念直接指导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实践,明确了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途径和要求。

(4)音乐核心素养理念引领高中音乐课程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方式,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与表现方式划分为不同的素养等级。

在上述的几个方面当中,最值得引起关注的就是推出了由核心素养直接统领下的学业质量水平和学生核心素养水平划分评价。课程每一模块的学业质量水平都对应不同维度的核心素养,指向不同层级的素养水平。音乐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也从四个层级上对学生的能力水平做出分类,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区分:①学生学习音乐的意愿、状态、方法和效率(素养的基础和表现);②学生体验、感知音乐的能力和审美情趣(素养1);③学生音乐实践活动的参与度、表现水平及合作协调能力(素养2);④学生利用音乐材料进行创意表达及对音乐文化的理解评鉴水平(素养2、3)。由于高中音乐课程不属于高考学科,长期以来缺乏测评机制来监管课程教学质量,教学的质量评价长期属于课程实施中的薄弱环节。而此次课程改革通过设置学业质量水平等级,保障了核心素养与模块教学的关联,并且依据评价机制的保障,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这也是此次课程改革实践当中的一大亮点,势必会为落实课程改革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抓手。

五、结语

总之,音乐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为学校音乐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方向。其所带有的“融合、超越、引领”的优秀的理论品格,必将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焕发出更大的学科发展力,也势必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发展提供指向和参照,为音乐学科实现“立德树人”的学科培养目标做出更加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戴维·埃里奥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3]王安国.携手走进高中音乐新课程(上)——就2017年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答本刊记者问[J].中国音乐教育,2017(5):4-9.

[4]余文森.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11-13.

猜你喜欢

音乐核心素养突破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