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用软件配置管理的思考

2018-02-26杨贞萍卢云生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年16期
关键词:配置管理项目基线

杨贞萍 卢云生

摘要

结合军事装备软件配置管理的现状,分析了影响装备软件配置管理的客观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软件配置管理有效性、客观性的建议,指出军用软件配置管理要在全项目组参与的基础上,结合策划、实施、监督和支持的方式进行改进。

【关键词】配置管理 基线 项目 CCB 三库

1 引言

软件配置管理以版本管理、变更管理、状态统计和配置审核这四种功能的具体实现,对软件开发进行标识、控制与管理。

软件配置管理活动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对基线和配置项的变更进行标识、控制、确保变更正确实现,并向其他有关人员报告变更。在软件的生存周期内软件变更是不可避免的,而变更加剧了项目中软件开发者之间的混乱。软件配置管理能协调软件开发过程,使得混乱减少到最小,能够有效地提高软件的生产效率。

为了满足越来越复杂的军事应用需求,军用软件的研制规模越来越大,功能日趋复杂,涉及利益相关方越来越多,诸多类似因素导致软件变更更加频繁,软件技术状态控制愈加困难。而军用软件的配置管理在保证军用软件的技术状态控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目前影响军用软件配置管理的客观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进行有效的软件配置管理进行了思考。

2 影响军用软件配置管理的主要因素

2.1 未按三库管理规范管理三库

按照GJB 5716的要求,军用软件开发组织应提供相应资源并建立软件三库,软件配置项对三库的入库、访问、出库、更改等活动应赋予不同的权限控制,以确保软件产品的正确性、完整性、可控性、可追溯性。在实际的软件研制过程中,由于软件配置管理人员不够专业、软件研制进度紧张导致重产品轻过程、软件生命周期的特殊性等原因,导致开发库版本混乱,受控库形同虚设,严重影响了软件产品的完整性。

2.2 软件需求模糊以及需求的频繁变更

目前不同型号的军事装备,其软件涉及到不同的军种、业务流程,专业领域的多样化决定了软件开发人员对装备软件需求的理解不全面;另一方面,在装备软件的前期设计中往往难以直接面对最终用户,进行深入、有效地沟通交流,这也使得设计人员难以准确把握具体装备的具体需求,导致需求模糊,在后续的需求分析阶段、设计阶段、软件测试阶段,均可能存在需求的变更,部分变更还相当大,而每一次变更都会引起文档及基线的变更,有时候因为进度紧张或设计人员思想较随意等原因,不是每一次变更都有记录,从而导致中间产品或者最终产品的缺失,文档和产品无法匹配等问题。

2.3 软件的系统性管理还存在漏洞

当前,军用装备规模日益庞大、技术日趋复杂,一个典型军用装备系统的装备软件往往需要多个研制单位、多种管理流程来协作完成。但现状却是:一方面各软件(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等)的研制单位在软件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使得装备软件的整体质量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尽管建立了三库,实现了软件和文档的版本控制,但这些更多地还是着眼于分系统甚至单机层面,管理系统间的协调上还存在脱节,这也造成了软件与软件文档间、同一系统中嵌入式软件和应用类软件间的适用性得不到保证,更改变化的同步不能控制。

通过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目前存在着种种实际不利因素,使得软件的技术状态比较混乱,软件配置管理无法起到理想的效果。如何适应装备项目的特殊性,从而有效提高软件配置管理的作用,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3 建议

软件配置管理存在于软件需求、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不仅需要软件配置管理员的参与,也需要整个项目组、项目CCB(配置控制委员会)按指定的权限进行配置管理活动。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软件配置管理的作用。

3.1 制定并严格执行软件配置管理计划

在项目早期策划时,应同时制定和维护软件配置管理过程的计划,以明确配置项及基线标识方案、软件配置管理活动的日程等。建议在科研项目归档要求中规定软件配置管理计划为软件产品必须具备的文档。

项目组成员应按照评审通过后的软件配置管理计划开展软件配置管理活动,以确保软件配置管理过程不偏离评审要求。

3.2 健全软件配置管理机构

要保证软件配置管理活动能有效进行,就需要建立软件配置管理机构,包括三库管理员、项目CCB、其他利益相关方等。

三库管理员要求具备软件配置管理知识,熟悉研制项目的配置管理组织机构、软件三库管理规定和软件配置管理计划。因为库管理员把着出入库的最后一把钥匙,如果库管理员没有做好,可以想象,软件三库中的配置项很有可能是错误的版本,导致中间产品甚至最终产品的丢失。

项目CCB控制着出入库和变更的审批,从而杜绝了随意变更,随意出入库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配置项按计划受控。

其他利益相关方按计划分配的权限对三库进行存取等操作,这样保证了各角色人员之间的工作互不影响,互不冲突。

3.3 为项目配备软件质量保证人员

在装备项目人员分配时,应为项目配备软件质量保证人员,软件质量保证人员要求对软件技术具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和掌握,熟悉软件开发工具、软件开发过程、软件测试过程等,视项目周期每月或者双月对软件配置管理过程是否遵循其过程说明、标准和规程进行审核,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软件配置管理过程中的不符合项,以确保软件配置管理过程不偏离组织要求。

3.4 配备组织级配置管理组长

建议配备组织级的配置管理组长,组织制定并维护软件配置管理过程相关体系文件,一方面审核项目的软件配置管理计划,从专业的角度检查配置项及基线标识是否正确,配置管理活动是否有遗漏,配置管理权限分配是否正确等;另一方面定期对项目实施配置管理审核,并定期维护组织级受控库,起到了“盘库”的作用,定期检查项目中配置项是否按计划入库,变更手续是否履行,基线是否按计划建立等。配置管理组长独立于项目组,可以客观实际地对项目的配置管理活动进行支持和审核。

3.5 使用专业的软件配置管理工具

使用软件配置管理工具可以有效提高配置管理的效率和正确性,专业的软件配置管理工具有CVS、SVN、GIT、Harvest等,可以支持并行开发,也可与常用的开发工具集成,提高了开发效率和配置管理效率,并且保证了软件配置管理的客观性。

4 结束语

针对当前影响军用装备软件配置管理的主要因素,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管理建议。但建议各军用软件研制单位根据GJB5000A的标准,结合本单位的业务特点和組织架构,建立健全软件配置管理体系,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软件配置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海峰.装备软件质量保证的现状和思考[J].通信对杭,2008(02).

猜你喜欢

配置管理项目基线
汽车委托外加工零件自动化配置管理
适用于MAUV的变基线定位系统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一种改进的干涉仪测向基线设计方法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建设CMDB任重道远
基于PLM 的IRIS 配置管理的实施和应用
技术状态管理——对基线更改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