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率性的文字

2018-02-26王剑冰

时代报告 2018年11期
关键词:书稿散文文字

王剑冰

认识魏惠玲有几年了,第一次见她,好像是去郏县参加一个活动,她是作为《时代报告》驻平顶山记者的身份参与其间的,让人惊讶一个弱女子在一地的坚守。后来知道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奔流》杂志社的副主编。虽然属于圈内人,但是不常见,也就不能说很了解。她曾将自己的作品拿给我看,知晓她工作之余还有文学爱好。再后来她带来一部书稿,说看看能否写个序言。我不好拒绝,也不好答应,就此拖了下来。差不多两年过去,以为她的书早已出来,她却又把重新整理的书稿送来了,可见她的慎重。书稿显然有了增减,与先前有了大的不同。

想象不到,在通讯报道这种强大的磁场干扰下,魏惠玲竟能从单调的字词中突围,来一场春风秋雨的华丽转身。工作再忙,生活再累,也要找文学说说话,她以勤奋织成的一篇篇文字,皆成为朝露莹华的果实。

文学是需要操练的,但是这个操练,也在于个人的修为,在于个人的悟性。否则,也仍然不能成为最终的可能。也就是说,一个作家的成熟,是有着一定的基础、一定的必然的。就怕不开化的那种,一直在遛圈儿,遛完还是回到了原点。

能够感觉到魏惠玲是认真的,她认真地学习,认真地借鉴。而且,这个人是有思想的,有认识的,是觉悟的,清醒的。她很深沉地对自己走过的路进行了回望和思考,将笔触直指生活乃至心灵。读她的作品,会发现在写作的过程中,她的调整,她的变化。这是因为她总是思索在前。认真在先的缘由。我对这种态度是认同的。

从这部书稿中就能看到,在郏县三年,虽然寂寞清苦,还是认真地留下了《古镇记忆》《小巷弯弯》《老茶馆风景》《在广阔天地》《上瑞里,听老人说 》《放飞生命》《镶嵌在岁月里的一颗明珠》等一系列散文。书稿的积累,或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

翻看一部著作,首先入眼的必然是文字语言,其体现着一个作家的能力。魏惠玲的散文中,时常能看出她的历练。她的借鉴与实践的成果。“家乡时常能长出手来,在黑夜里,在高脚杯里一抹暗红里,使劲揪扯人心。”(《一只酒杯的距离》)“夏天的雨,总与众不同,它像个川妹子,能把天撕裂开来,火辣辣的热情释放出率真和痛快。”(《那雨 那情 那景》) “你在一片光芒里,你在万千的目光里,你在一瓣心香里,不语,面对着你深深鞠躬,你平和的面容里,折射爱的光芒,没有疼痛,没有怨尤,没有后悔,你在的天空都明亮,我在一片清澈的感觉里照看自己,抚摸内心。”(《在香山寺 想起母亲》)

这些干净的文字,真的是不慢待笔墨纸张,显现着温度与热情,显现出水气与活力。只有灵动的文字,才会带动灵动的悦感。

一个人到外面去看世界,有能力的总是要归为一篇文章,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文化之旅。此类散文着实是不好写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曾说:“诗人的两只眼睛,其一注视人类,其一注视大自然。他的前一只眼睛叫做观察,后一只眼睛成为想象。”对于客观景物,真正从中悟出些什么,提示些什么的,当是怀着追寻、思考以及情感而走的,因而才能够产生思想浓度与质感清灵的文字,这种文字不仅是留给自己反咀的,也是留给他人同赏的。

能够走出这种文化之旅的人还真是为数不多,因为多数都是走出了流水账,走不出解说词。魏惠玲也有不少的游记作品,比如写武功山的《问道》,写尧山的《尧山问佛》,写长岛的《那片海》,写永城地下陵墓的《相思道》,写宋汝瓷的《掌心飞翔的瓷片》等,都有其特点和视角,并追求那种慧眼独具的灵性。

而我更欣赏她的一些关于乡情、亲情的散文,如《回乡记》《那年中秋的幸福》《乡愁里的美味》《老妈妈手擀面》《怪老头》《亲亲的姨娘》《乡愁 是捂在心口的暖》《为了不让遗憾继续》。这些作品都是满怀真情的,能够感觉到作者那种难以抑制的情感的流露。是带有血性的,带有温度的。比如《父亲的葬礼》《怕你找不到我》《你的泪 我懂》。我也喜欢魏惠玲那些记录生活思绪的文字,如《雪花飘飘》《雨中情》《放飞生命》《花红花火》《我已长发披肩》《爱要说出来》《菊黄飘散成芬芳》等,其与上边提到的写乡情亲情的散文,构成这部著作的重头戏。我认为这是魏惠玲写得最为顺心顺手的,这或许也就是她所坚守的创作主体。对于这类作品,她的写作是自然的,随性的,也就没有做作感,刻意感。那种释放出来的本真与纯挚,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渊源。

魏惠玲像是卸不掉那种与生俱来的率性,“文如其人”四字从这部书中散射出来,其文章总有着向前向上的热情。其中也有几篇离她自己较近的文字,比如《郑州 2012年的情人节》,一看题目就很彻底,里面把心绪解析得更为彻底,这或是她孤芳饱满的一次崩溃。只不过读到后面,又觉得这崩溃是自己的一个游戏,以嘲弄那些不识东风举着玫瑰四处乱撞的爱情。还有《不牵手就分开》,这篇文章使人们对魏惠玲的某些认识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力,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曾经过得多么风光,怎么就遇到了那样一段不好的婚姻,却原来她总是把阳光的一面展示于世界,向阳花一样,不让另一面示人。正值青春时一定钢性太强,后来才在生活中不断淬火,使自己柔轫起来。内心的强大也让人宽慰,对女儿的态度让人动容。母性的伟大就此在一个小女子身上显现出来。当然,后面站着一个母亲,还有什么能比得上母亲给予的力量?文雖不长,却都写到了。

这类私房的文字并不多,能够感到她也不愿多说,即使一时没有忍住,也不似开闸放水,她收得拢,以她的坚忍。由此我有些佩服起她来,敢追求,也敢担当,风雪过去花儿照样开。这是一个怀才的女子,是一个心性高扬的女子,是一个对一切都不甘的女子,听说一边带着孩子还一边上了中国人大研究生。她是自己给自己找风景,自己给自己找去看风景的梯子。

世界变化如此之快,一瞬间可能我们就找不到自己的家园,觉得一切都陌生起来。那么我们所喜爱和倚赖的文学呢,总该不能失去自己的家园吧。我坚持认为,维新并不适用于所有事物,西装穿了多少年,仍然统领着服装庄重稳健的雅质。有些未来并不在前面,不少人一直自沉而不自知。在现实的网络时代,我们对那些欢呼与喝彩应该持以谨慎的态度,有人或是假意的迎合,或那就是他的真正的水准。而那个水准不构成大江大海。有种焕然一新,是在洗心革面之后得来的。

从魏惠玲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她并不追求那种花花草草的热闹,而是扎扎实实地走自己的现实主义,文字朴实而少张扬,热情纯粹而少假意。希望魏惠玲这样坚持下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文学之源,并且在沉实厚重上再下功夫。有些文章并不要刻意在意简约,写作的随性往往是会忘记篇幅的。并希望有更多的自己的生活之花,自家菜园还是大有可为的,不但要成片,还要成景。

期待魏惠玲更加丰实的远方。

猜你喜欢

书稿散文文字
顾炎武谢鼠
顾炎武谢鼠
数学说理,怎么说
文字的前世今生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热爱与坚持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梦中的文字